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1-02-12胡钢峰王春新方向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放射科江苏无锡214023
陈 寅 鲍 健 胡钢峰 王春新 方向明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放射科,江苏 无锡 214023)
由于缺乏高敏感性及特异性的无创检查,很多老年冠心病患者被发现时已处于严重阶段,即使被挽救出生命,生活及生存质量也大大降低〔1〕。为提高临床早期诊断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及提高其生活质量,心血管科或医技科医生都在积极探索新的检查方法。有学者研究发现,双源CT(DSCT)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可作为冠心病患者筛选的首选检查〔2,3〕。现将我科采取DSCT用于老年冠心病诊断的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就诊293例疑似冠心病患者,61~70岁129例,71~80岁148例,81岁以上16例,所有入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及胸疼等症状。其中男190例,女103例;年龄60~85岁,中位年龄71.5岁。
1.2 方法
1.2.1 DSCT检查 DSCT检查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SOMATOM Definition双源螺旋 CT扫描机进行,电压120 kV,电流420 mA,扫描层厚0.75 mm,重建层厚0.5mm。数据传输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表面成像显示(SSD)、容积显示(VR)等方法。
1.2.2 影像分析 CT图像由放射科两位资深医师采取“双盲法”分别进行。冠状动脉狭窄分级标准参照Niman等〔3〕报道,如存在差别进行会诊,直至意见达成统一。对DSCT诊断为Ⅱ级以上狭窄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组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检出情况对比 61~70岁组129例患者中,被检测出有冠状动脉狭窄者67例(51.9%);71~80岁组148例患者中,被检测出有冠状动脉狭窄者81例(54.7%);≥81岁组16例患者中,被检测出有冠状动脉狭窄者9例(56.3%)。不同年龄组老年冠状动脉狭窄患者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各支冠状动脉狭窄分级构成比 被检测出有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共157例324支,其中右冠状动脉狭窄75支,Ⅰ级狭窄者43支(57.3%),Ⅱ级狭窄者21支(28.0%),Ⅲ级狭窄者9支(12.0%),Ⅳ级狭窄者2支(2.7%);左主干狭窄者共31支,Ⅰ级狭窄者18支(58.1%),Ⅱ级狭窄者7支(22.6%),Ⅲ级狭窄者5支(16.1%),Ⅳ级狭窄者1支(3.2%);左前降支狭窄者共171支,Ⅰ级狭窄者99支(57.9%),Ⅱ级狭窄者50支(29.2%),Ⅲ级狭窄者 20支(11.7%),Ⅳ级狭窄者 2支(1.2%);回旋支狭窄者共47支,Ⅰ级狭窄者17支(36.2%),Ⅱ级狭窄者25支(53.2%),Ⅲ级狭窄者5支(10.6%),无Ⅳ级狭窄者。
2.3 DSCT诊断结果与DSA诊断结果对照分析 147支被DSCT诊断为Ⅱ级以上狭窄者,经DSA检查证实诊断正确者142支(96.6%),误诊5例(3.4%)。DSCT诊断结果与DSA诊断结果对照显示,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在我国已逐渐成为常见病及多发病,对人们身心健康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目前无创检查中的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监护等检查缺乏敏感性或特异性变化。而诊断结果准确的血管造影、血管内超声检查创伤大、风险高,且在基层医院难以开展。为提高临床早期的诊断率,以此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及提高其生活质量,心血管科或医技科医生都在积极探索新的检查方法。随着双源CT技术的发展,有学者报道〔5,6〕,其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可作为冠心病患者筛选的首先检查。本研究回顾分析293例老年患者冠状动脉双源CT检查结果,并对照分析DSCT诊断结果与DSA诊断结果,了解DSCT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DSCT机头内被置入有二件套发射X线的球管及探测、检测系统,时间分辨率达到0.83 ms,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对机体某一断层面完成扫描,由于其图像是以毫秒级获得,分辨率几乎不受心脏跳动的影响,可对不同心率患者的心脏进行扫描。相对单源多排CT,DSCT的扫描螺距可随心率的变化而变化,扫描时的速度可随心率的增快而增加〔7〕。本组资料中,不同年龄组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检出情况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129例61~70岁组被检测出有冠状动脉狭窄者占51.9%,148例71~80岁组被检测出有冠状动脉狭窄者占54.7%,16例≥81岁组被检测出有冠状动脉狭窄者占56.3%。
DSCT还有很强的后期图像处理功能,检查利用CT后处理工作站进行3D、薄层MPR、CPR、VR等多种重建模式,不但能清晰成像冠状动脉主干支,也能清晰显示细小动脉分支,如钝缘支、后室间支、锐缘支及对角支等〔6〕。3D重建的各动脉分支图像接近病理解剖表现,通过电子计算机看图系统能多角度分析管腔情况,而且能清晰地了解冠状动脉壁钙化情况、软斑块大小情况及管腔内血栓形成情况等〔8〕,且能准确诊断管腔是否存在狭窄。诊断管腔存在狭窄的情况下,可利用自动化血管测量软件来进行血管直径测量而进行狭窄程度分级。本组资料中,被检测出有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共157例324支,其中Ⅰ级狭窄者177支(54.6%),Ⅱ级狭窄者103支(31.8%),Ⅲ级狭窄者39支(12.0%),Ⅳ级狭窄者5支(1.5%)。对147支被DSCT诊断为Ⅱ级以上狭窄者行经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证实,正确诊断率为96.6%,误诊者率为3.4%。DSCT诊断结果与DSA诊断结果对照显示无差异性统计学意义。同时由于DSCT自带有脉冲X线调节系统,文献报道〔9〕,在同等检查的情况下,患者接受射线量较普通CT降低50%,可大大降低射线损伤。
综上所述,DSCT应用于老年冠心病诊断,要求条件低,诊断准确率高,且安全、无创,特别适应于无法开展冠脉血管造影检查的基层医院。
1 Mark G,Sam J,Jefery S,et al.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young adults:risk factors and features〔J〕.EmeN Med,1996;14:139.
2 Vogl TJ,Abdmaali ND,Diebold T,et al.Techniques for the detection of coronary athemsclerosis:multidetector row cr coronary.angiography〔J〕.Radiology,2002;223:212.
3 Hoffmann MH,Shi H,Manzke R,et al.Non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 with 16.detector row CT:effect of heart rate〔J〕.Radiology,2005;234(1):86-97.
4 Niman K,otldl(erk M,Rensing BJ,et al.Coronary angiography with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phy〔J〕.Lancet,2001;357(9256):599-603.
5 Johnson TR,Nikolaou K,Leber AW,et al.Dual-source cardiac imaging initial experience〔J〕.Eur Radiol,2006;16(7):1409-15.
6 Flohr TG,MeCollough CH,Binder H,et al.Firs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 dual-source CT(DSCT)system〔J〕.Eur Radiol,2006;16(6):256-68.
7 Sehefel H,Alkadhi H,Plass A,et al.Accuracy of dual-source CT coronary angiography:First experience in a high protest probability population without heart rate control〔J〕.Eur Radial,2006;16(12):2739-47.
8 Oncel D,Oncel G,Tastan A.Effectiveness of dual source CT coronary angiography for the evaluation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initial experience〔J〕.Radiology,2007;245(3):703-11.
9 Fluhr T,Schoepf UJ,Kuettner A,et al.Advances in cardiac imaging with 16.section CT systems〔J〕.Acad Radiol,2003;10(4):386-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