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乳腺炎的诊断与防治
2011-02-12梁亚辉晋尤尤
梁亚辉 晋尤尤 姜 红
(1.河南省伊川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伊川 471300;
2.河南省伊川县畜牧站,伊川 471300)
乳腺炎是由病原微生物侵入、环境因素及牛体状况等多种病因引起的乳腺炎症,主要特点是乳汁发生理化性质及细菌学变化,乳腺组织发生病理学变化。是奶牛常见病,也是对奶牛生产危害最大的一种疾病。此病多多为隐性发生。乳腺炎使乳的品质和产量下降、治疗和管理成本增加,同时还造成乳中兽药和抗生素残留,严重危及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
1 病因
(1)环境差。卫生防疫条件不过关、消毒不严格;(2)挤奶技术差。人工掌握不熟练或机械操作不当;(3)饲养管理差。饲料配比不均衡,微量元素及矿物质缺乏,不能适应奶牛产奶需要。(4)病原微生物感染。这是主要原因,细菌、真菌、病毒及支原体等感染。最主要的病原菌为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占乳腺炎病原菌的90%~95%。此外,大肠杆菌、乳房链球菌、化脓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烟曲霉菌等均可导致乳腺炎的发生。
2 分类
2.1 隐性乳腺炎
乳腺和乳汁无肉眼可见的临床变化,采用特殊的理化方法可检出乳汁导电率、体细胞数、pH等指标异常。
2.2 临床型乳腺炎
根据临床病变程度不同,可分为轻度临床型乳腺炎、重度临床型乳腺炎和急性全身性乳腺炎。轻度的乳腺组织病理变化及临床症状较轻微,触诊乳房不觉明显异常,或有轻度发热、疼痛或肿胀。检查乳汁有絮状物或凝块,乳汁有的变稀,pH偏碱性,体细胞数和氯化物含量增加。重度的乳原组织病理变化较为明显。患病乳区急性肿胀,皮肤发红、触诊乳房发热、有硬块、疼痛敏感,常拒绝检查。产奶量减少,乳汁为黄白色或血清样,内有乳凝块。轻度和重度类乳腺炎如治疗早、可以较快痊愈,预后一般良好。急性全身性乳腺炎除乳腺组织受到严重损害外,多表现出全身症状。体温持续升高(40.5~41.5 ℃),心率增速、呼吸增加,精神萎靡,食欲减少或废绝。乳区肿胀严重,皮肤发红发亮,全乳区质硬,挤不出奶,或仅能挤出少量水样乳汁。如治疗不及时,可危及患畜生命。
2.3 慢性乳腺炎
由于临床型乳腺炎治疗不及时或由于持续感染,而使乳腺组织处于持续性发炎的状态。一般局部症状可能不明显,全身也无异常,但产奶量下降。反复发作可导致乳腺组织纤维化,乳房萎缩。这类乳腺炎治疗价值不大,并可能成为牛群中一种持续的感染源,应视情况及早淘汰。
3 临床症状
主要临床症状包括乳汁及乳腺组织异常,并出现全身反应。明显的乳汁异常,如色泽异常、出现凝块、絮片或脓汁,甚至染血;以及乳腺组织出现发热、肿胀,均表明乳腺有严重的炎症并可能伴有全身症状。不同病原菌引起的乳腺炎在临床症状上有差异。
4 诊断
临床型乳腺炎根据患畜临床表现,即可作出诊断。隐性乳腺炎需采用一些特殊的仪器和检测手段。
4.1 乳汁体细胞计数
乳中体细胞指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多形核中性粒细胞和少量的乳腺组织上皮细胞,正常情况下,牛奶中约有2~20万个体细胞/ml。隐性乳腺炎最重要的表现就是乳中体细胞增加,特别是白细胞数增加。
4.2 pH变化
正常乳汁中pH略偏酸,乳腺炎时,乳汁pH趋向于血液pH值,此项结果也可用于判定乳腺炎症程度。
4.3 乳糖变化
患乳腺炎时,分泌细胞酶系统的合成能力降低,乳糖合成减少10%~20%。由于乳糖浓度在同一泌乳期间不同泌乳阶段差别很小,因此其变化可用于乳腺炎诊断。
4.4 乳汁导电率
患乳腺炎时,血液Na+、Cl-进入乳汁,乳汁中氯化钠含量增加,导电率值升高。
4.5 乳中出现的其他物质
乳腺炎时,血液中出现的特殊酶类、蛋白、ATP均可作为判定乳腺炎的依据。
5 防治
5.1 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规范挤奶操作,干乳控制及干乳期乳房保健,经常进行隐性乳腺炎的实验室检查,发现阳性,及时隔离治疗,对于体质差和无价值的奶牛,应及时淘汰,并对场地彻底消毒。
5.2 治疗
(1)乳房内注射抗菌素法。通过乳管向乳房内注射抗生素、磺胺类、高锰酸钾等药物。如果乳房内有脓汁不易挤出,可先用3%苏打水使脓汁“水化”再挤。有条件的,选择抗生素时可先做药敏再选择药物。
(2)肌肉注射畜用白细胞介素-2和静脉注射抗生素。对全身症状明显的病例,临床上用青霉素1 000万IU、链霉素4g静脉注射,同时用畜用白细胞介素-2每天肌肉注射。
(3)中药疗法 中药乳炎康粉剂,用温水冲开灌服。或金银花80 g、蒲公英90 g、莲苕50 g、紫花地丁80 g、陈皮40 g、青皮40 g、生甘草30 g、白酒适量,水煎去渣,内服,1剂/d。
(4)畜用白细胞介素-2乳房基部注射,每个乳区4 ml,乳房内注射乳炎灵或六茜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