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乳房炎的防治
2011-02-12李迎光杨德成师周戈刘晓妮邓瑞强杨效民
李迎光 杨德成 师周戈 刘晓妮 邓瑞强 杨 忠 杨效民
(1.山西省畜牧遗传育种中心,太原 030027;
2.山西省生态畜牧工作站,太原 030001;
3.山西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太原 030032)
据统计,临床型乳房炎占奶牛总发病的21%~23%。因其造成奶牛产量下降,病乳区牛奶的废弃,严重者永久性失去泌乳能力而失去利用价值。因奶牛乳房炎淘汰的奶牛占总淘汰的40%~60%。如在美国,淘汰奶牛中约有26.5%是因为患有乳房炎,而在芬兰,挪威,雅典等国,因为乳房健康问题而被淘汰的奶牛分别占35%,19%和22%。我国虽然没有专门统计数据,但因乳房炎淘汰的母牛约占淘汰牛总数的5%以上,预计每年因乳房炎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在7~8亿元之多。
1 危害
1.1 泌乳量降低
牛感染乳房炎后,机体产生大量的白细胞用于消灭病原菌和修复损伤组织,大量白细胞聚集在一起,堵塞了部分乳腺管道,使其分泌的乳汁无法排出,从而导致部分泌乳细胞停止泌乳,最后萎缩。由于泌乳细胞总量减少,影响整个胎次甚至终生产奶量。
1.2 鲜奶品质降低
由于牛奶中含有大量的体细胞,乳房发生炎症使鲜奶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从而影响乳制品的质量和风味。牛奶中体细胞过多可降低乳蛋白、乳糖和乳脂肪的含量。作为乳房中炎症反应的结果,流向乳腺系统的血液蛋白增加(主要是一些低质量的乳清蛋白),钙和氯的含量也增加,患乳房炎的奶牛产下的牛奶含有较多的使牛奶产生酸味的游离脂肪酸,它抑制了用于制作发酵乳制品的乳酸菌的发酵。乳蛋白含量的减少和pH值升高将导致奶酪产量的损失。许多发达国家,牛奶中体细胞数超过30万,奶价就要打折,超过50万则被拒收。
1.3 奶牛利用年限降低
由于乳房炎引起产奶量的降低,使大量处于产奶高峰期的奶牛的被淘汰。对养牛业造成了巨大的损伤。如荷斯坦奶牛的产奶高峰是4~5胎,而部分奶牛场,4胎以上的奶牛多已被淘汰。显著加大了后备牛的培育数量和费用。
1.4 危害饮用者健康
乳房炎牛奶中含有致病菌,患乳房炎的牛奶已弃之不用,但是如果忽视隐性乳房炎,而且在牛奶加工过程中灭菌不严,就会对饮用者健康造成的危害。
1.5 增加治疗费用
要对乳房炎患牛做治疗、护理,增加了奶牛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医药费和额外的劳动力,使经营成本增加。
1.6 影响正常发情,延长产犊间隔
产后乳房炎的发生会诱发激素失调,如患有革兰氏阴性菌乳房炎的严重病例,血浆中皮质醇、胰岛素、胰岛素样的生长因子-I和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会推迟奶牛卵巢正常活动的恢复。周期性发生革兰氏阴性菌乳房炎的严重病例可能会诱使不成熟的黄体溶解或延长卵泡成熟期而影响到奶牛繁殖即产犊率。
2 诱因
乳房炎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病原菌的侵入。以及造成感染的各种诱因存在,如外伤、挤奶技术不佳。环境卫生不良、饲养管理失宜,激素失调、乳房缺陷和其他疾病诱发等。乳房炎的病原微生物比较复杂,包括细菌、真菌、霉形体;酵母菌、病毒等可达80多种。在一般情况下,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在临床型乳房炎中占70%以上。其次,化脓性棒状杆菌、绿脓杆菌、坏死杆菌、诺卡氏菌、克雷伯氏菌等。无症状的隐性乳房炎高于临床型乳房炎,其发病率约占整个牛群的50%。隐性乳房炎约90%是由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引起的。乳房炎是由致病菌、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奶牛自身及遗传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2.1 病原体
乳房炎主要由多种非特异的病原微生物引起,有球菌、杆菌、霉形体和病毒,多达150多种,较常见的有23种。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化脓棒状杆菌、大肠杆菌类等。另外,也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牛棒状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微球菌等。
2.2 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1)牛体卫生搞不好可以增加病原菌感染机率。(2)牛床不干燥,积留粪尿,垫草不干燥,运动场不平整或排水不畅等环境因素也可以增加了乳房炎发病率。(3)挤奶设备的不合理,机器挤奶时间过长,负压过高或抽动过速会损伤乳头皮肤和黏膜,挤奶操作不当也会诱发乳房炎。(4)挤奶前手不干净、未挤净乳汁等都给细菌侵入乳房创造条件。
2.3 其他
体形。具有悬垂乳房的奶牛比乳房较小、比较结实的奶牛更易引起乳房的损伤和患临床乳房炎。这些乳房的乳头更接近于地面及其他细菌源,乳头的任何损伤都将影响乳头括约肌的闭合,导致暂时地或永久地使得病源菌有机会进入乳房,造成乳房炎的发生。
年龄。乳房炎发生率及体细胞计数都将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这主要是由于每经过一个泌乳期,乳导管就扩大一点,使得更多的细菌可能通过乳导管进入乳房,并导致乳腺组织的损伤和体细胞数量的大量上升。另外,长期的对高产奶量的选育伴随着对疾病的易感性的增加以及产后疾病等因素都与乳房炎的发生有关。
3 分类
3.1 亚临床型
乳房和乳汁都无肉眼可见变化,要用特殊的实验才能检出乳汁的变化。通常称隐性乳房炎。通常观察不到隐性乳房炎临床症状,但用细菌学检查和生物化学检查可发现明显变化。对牛群的危害超过临床性乳房炎。并能在一定条件下继发为临床型乳房炎。
3.2 临床型
乳房和乳汁均有肉眼可见异常。轻度临床型乳房炎乳汁中有絮片、凝块,有时呈水样,乳房轻度发热和疼痛以及不同程度的肿胀,重度临床型乳房炎患区急性肿胀,热、硬、疼痛,乳汁异常,分泌减少。严重时会出现体温升高,脉搏增速,患牛抑郁、衰弱、食欲丧失等全身症状。
3.3 慢性型
由乳房持续感染所致,通常没有临床症状,偶尔可发展成亚临床型。根据其炎症性质的不同,又可分为浆液性乳房炎、卡他性乳房炎、纤维蛋白性乳房炎、脓性乳房炎、出血性乳房炎、蜂窝织炎性乳房炎等。
4 症状及诊断
4.1 临床乳房炎
临床型乳房炎分为急性乳房炎和慢性乳房炎。
4.1.1 急性乳房炎 急性乳房炎症状明显,可据乳汁和乳房的变化做出诊断,患病乳区出现红肿热痛等炎性症状,乳汁中出现絮状产物,乳汁分泌不畅并明显减少,严重者肿胀疼痛明显,食欲减退,产奶量大减或产奶停止,乳汁中出现血液、絮状凝块等。
不同的病原微生物所引起乳房炎的临床症状有所差异,但基本症状是患病乳房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增大、发硬、温热和疼痛,泌乳减少或停止。乳汁最初无显著变化,以后因炎症波及乳腺的分泌部,乳汁变稀薄,且有絮状物或凝块,有时可见脓汁和血液。当实质排泄管及间质受波及时,乳腺可发生坏死;当皮下组织及乳腺内结缔组织被侵害时,则呈蜂窝织性乳房炎。坏死性乳房炎和蜂窝织性乳房炎是乳房炎中最严重的2种类型。
4.1.2 慢性乳房炎 慢性乳房炎患区乳房组织弹性减低、僵硬,泌乳量减少,挤出的乳汁不同程度地发黄和变厚,有时有凝乳块,乳房肿大。
4.2 隐性乳房炎
乳房和乳汁无肉眼可见的变化,所以重在整体监测诊断。隐性乳房炎的诊断方法大致可分为4类:乳汁病原微生物检查、乳汁细胞学检查、乳汁pH值检查和乳汁氯化物检查。
4.2.1 体细胞计数法 按照国际奶牛联合会制定的标准,对乳汁中体细胞进行计数。体细胞数低于50万/ml乳汁,判为阴性;超过50万/ml乳汁,判为阳性。
4.2.2 诊断液诊断法 目前,多采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中兽医所研制的LMT乳房炎诊断液、吉林农业大学研制的JMT乳房炎诊断液和浙江农业大学研制的HMT诊断液等。其方法为:在每一检验盘中加入乳样2 ml,然后加等量诊断液,将盘平置旋转摇动,使其诊断液与乳汁充分混合,经10 s后观察,根据颜色、凝集和黏附情况判定有无乳房炎。
4.2.3 实验室诊断法 乳清电泳诊断法:西南农业大学宋宣明、北京农业大学艾晓杰等在1990年根据健康、可疑和隐性乳的乳清蛋白质的含量的变化规律与电泳图谱的直观结果相一致的现象,设计出了奶牛乳清电泳的变化来诊断隐性乳房炎的方法。此法较为直观准确。
酶学检验法:Ball H.Hetal等在1991年研究认为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可检验隐性乳房炎的存在,此法相对快捷。1996年祁克宗等人试验证明隐性乳房炎乳中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显著高于正常乳,这也为隐性乳房炎的诊断提供了一些科学资料。
另外,还有被毛元素检验法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5 治疗
治疗原则:杀灭病原菌,消除炎症。总的治疗原则是消除病因和病原,增强机体抵抗力。目前国内外多用抗生素、磺胺类和呋喃类制剂。但有很多病例治疗并不理想甚至久治不愈。其原因:(1)没有根据病性(急性、慢性、隐性)、症状(有无全身症状)、发病时期(泌乳期、干乳期)选择有效治疗方案;(2)延误诊疗,乳腺组织已发生不可逆病变;(3)盲目用药。因此,选择有针对性的对致病菌高度敏感的药物是治疗的关键。
5.1 临床型
常用的抗菌药物有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卡那霉素、磺胺类及喹诺酮类药等。常规的方法是全身疗法和乳房灌注的局部用药法。
采用青霉素、链霉素各100~300万U,加3%普鲁卡因10~20 ml,生理盐水40~60 ml,进行会阴静脉注射,
对发病奶牛乳房内灌注乳酸环丙沙星、青霉素和链霉素治疗患浆液性和卡他性乳房炎,疗效较好。
在病原菌未确定之前,对每个患病乳区,挤奶后经乳头管注入青霉素和链霉素混合液(混合液用150~200 ml蒸馏水溶解青霉素50万 U和链霉素200 mg),1~2次/d。注入后用手捏住乳头基部,向上轻轻按摩,使药液向上扩散。严重病例,可同时肌肉注射青霉素200~240万U,每天2~3次。必要时加链霉素,或应用庆大霉素和红霉索等。
有条件的奶牛场,建议先确定病原,然后进行针对性治疗,效果更好。如葡萄球菌性乳房炎,可用氯霉素、红霉素、卡那霉素,其次是新霉素。链球菌引起的乳房炎,可用链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等。克雷伯氏菌和绿脓杆菌引起的乳房炎,可用庆大霉素。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乳房炎,可用四环素。诺卡氏菌性乳房炎,可用长效磺胺、青霉素等。
5.2 隐性乳房炎
乳头药浴法:是指用杀菌力强,刺激性小的药液浸泡乳头,常用的有洗必泰、次氯酸钠、新洁尔灭等,以0.3%~0.5%的洗必泰效果最好。
乳头保护膜法:挤奶后用丙烯溶液浸渍乳头,溶液干燥后会在乳头皮肤上形成一层薄膜,将乳头管封闭防止病原菌侵入,薄膜徒手不易撕掉,用温水洗擦才能除去,保护膜通气性好,对皮肤无刺激性,不仅能保护乳头管不被病原菌侵入,对乳头表皮附着的病原菌还有固定和杀灭作用。
药物灌注法:在干乳期向乳房内注入长效抗菌药物,杀灭已侵入和以后侵入的病原体。采用氯苯唑青霉素钠和苄星青霉素制成长效抗生素油剂,分别于停奶前3 d和停奶当天注入乳房,对防治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性乳房炎效果良好。
5.3 对症治疗
5.3.1 浆液性乳房炎 主要以乳房内浆液渗出为主要特征,多见于大肠杆菌感染、低血钙。出现乳房均匀肿胀,乳区水肿,无任何柔软空隙,不痛不热,呈水样乳汁。多发生于胎次高或产奶量高的奶牛。临床上多伴有食欲减退,反刍减少等症状。
治疗时应以消炎、利水、制止渗出为原则。
常用药物:氯化钙、硼酸钙、乌洛托品、抗生素(妥布霉素)。中药可选用: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茯苓、白术。
5.3.2 纤维素性乳房炎 主要特征是乳汁有絮状物,多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支原体早期阶段。发病牛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乳区肿胀,疼痛,坚实。乳汁中含有絮状物,条状物。
治疗: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首选药物是青霉素类药,用药时可配合中药双黄连,穿心莲效果更好。对链球菌性乳房炎可使用正泰霉素,头孢菌素。而支原体性乳房炎应使用泰乐菌素。
5.3.3 化脓性乳房炎 多由化脓性放线菌引起,多发生在干奶期,并因干奶牛处于脏湿泥泞的环境而增加。由于化脓性放线菌是奶牛皮肤常见菌,多在蝇蚊叮咬的夏季发病,常发生于干奶2周后,且多在泥泞,潮湿环境中的奶牛。主要表现为一个或多个乳区浮肿,硬实,乳汁夹有脓液,后期变软,皮肤破溃,流脓。
改善环境卫生,青霉素,头孢菌素对化脓性乳房炎是有效药物,配合乳房冲洗,乳管送药。
5.3.4 出血性乳房炎 乳汁内含有大量红白血球为特征,多见于机械性损伤。临床上主要表现乳汁中夹有血丝,血块,其他症状不明显。主要是因为牛群中其他牛的抵撞、踩踏以及粗暴挤奶、挤压或乳房封闭过程损伤乳腺内血管所致。
治疗时可采用安络血或止血敏肌注止血,配合抗菌消炎药。可外敷白芨膏,口服止血素等。
5.3.5 坏疽性乳房炎 临床上主要以乳汁中含有污秽不洁、味恶臭、色发绿的异物为特征。主要由坏死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除乳汁含有异物外,还伴有严重的全身症状如精神沉郁,食欲废绝。乳房坏疽的皮肤冰冷、呈蓝黑色,释放特殊恶性臭味。一般来说,预后不良。
治疗时可选用安普霉素,林可霉素,配合强心输液,中药可用黄连、紫花地丁、穿山甲、郁金,配合外用玉红膏(当归,白芷,甘草,紫草白蜡,轻粉,白竭),可获得一定的疗效。
5.3.6 增生性乳房炎 以乳腺结缔组织增生,局部形成硬块为特征,主要因各类乳房炎迁延继发导致,尤其是支原体诱发的乳房炎,导致乳腺纤维化和乳腺细胞萎缩。
治疗时主要以控制发展为主,难以完全治愈,用药可选用氟苯尼考,洛美沙星。中药可选山甲珠,桃仁,皂刺,青皮,瓜萎皮,具有一定疗效。
5.3.7 真菌性乳房炎 主要指由曲霉菌引起的乳房炎。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长期连续使用抗菌药,引起了真菌的二重感染,导致乳房炎的发生。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隐性经过或乳房轻度炎症,质地呈面团状,经久不愈。
治疗时可选用咪康唑,制霉菌素,碘制剂。
5.3.8 病毒性乳房炎 大多数是继发感染,如疱疹病毒,牛痘病毒等,经由皮肤继发感染。
治疗时使用利巴韦林,金刚烷胺等有一定疗效。
5.4 中草药治疗
中草药复方制剂已经在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诸如双丁注射液、复方蒲公英煎剂、乳炎康复方外用膏剂、由舌草、刺五加等中草药组成的8804冲剂等治疗乳房炎总有效率达90%以上。其机理,多数学者认为,中草药是通过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并激发特异性免疫应答,从而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同时发挥抗菌功能来实现的。
5.5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中西医制剂薄硫膏乳房外敷,后海穴注射抗菌药物——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治疗临床型乳房炎,总有效率95%以上。采用中药复方、单味蒲公英、硫酸庆大霉素和盐酸普鲁卡因,后海穴注射剂盐酸左旋咪唑(LMS)配合鱼腥草注射液肌肉注射4种方法治疗隐性乳房炎,均取得较好的疗效。
5.6 免疫控制
利用疫苗防治乳房炎具有乳汁无药物残留、降低乳腺感染严重程度及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的优点,但由于其病原以及乳房的解剖特征及其防御机理的复杂性,乳房炎的常规疫苗产品还未取得明显成功。
6 预防
6.1 创造良好的卫生环境
良好的卫生环境是预防乳房炎的关键。(1)牛舍、运动场要设计合理,保持阳光充足,牛床要保持清洁、干燥,排便尽量落入尿粪沟,减少粪便污染牛床,及时清理粪便、积水。(2)垫草应干、软、清洁、新鲜,并且要经常更换。(3)定期对牛舍和运动场进行消毒(可每隔15 d用消毒液喷雾消毒1次),乳房炎高发季节应加强消毒。保证有一个清洁卫生的环境,使畜舍通风良好、向阳性好。经常刷拭牛体,保持乳房清洁。对较大的乳房,特别是下垂的乳房,要注意保护,免受外伤。注意产后护理,排出的恶露尽量减少污染畜体的后躯。做好夏防暑冬保暖的工作,减少应激反应,使奶牛生活在舒适、安静的环境中。
6.2 科学饲养管理
根据奶牛的营养需要,给予全价日粮,各生产阶段精、粗饲料搭配要合理,营养要全面。建立青绿、青贮饲料轮供体系,增加青绿、青贮料的饲喂量,以奶定料,按产奶量给料,维持机体最佳生理机能。停乳后要注意乳房的充盈及收缩情况,发现异常应立即检查处理;在停乳后期应适当增加精料的饲喂量,在分娩后期为了减轻乳房的膨胀,可以适当控制饮水和多汁饲料的喂量,实行营养调控,严格控制分娩期乳房的肿胀程度以维护正常的乳房形态和分泌机能。
6.3 规范挤奶操作
(1)挤奶之前应将场所及牛体打扫干净,特别是将牛体后躯刷擦干净。(2)挤奶员要相对固定,注意手的卫生,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3)先挤健康牛的奶,后挤有乳房炎的奶。(4)对患临床型乳房炎的乳区停止机器挤奶。(5)患有乳房炎牛的奶,挤入专用的容器内,集中处理,不得随意乱倒,以免交叉感染。(6)头几把奶应挤在准备好的专用桶内,禁止挤在地板上。(7)挤奶前进行乳头药浴,用消毒药浸泡乳头(或喷雾消毒),然后停留30 s,再用单独的消毒毛巾或纸巾擦干。(8)消毒药液可选用3%次氯酸钠,0.5%洗必泰,0.1%雷夫奴尔,0.1%新洁尔灭等,现用现配。同时经常更换消毒液,以免菌株产生耐药性而影响消毒效果。(9)挤奶员要经过训练,穿干净的工作服,挤奶前双手洗净消毒。挤奶厅保持安静,人牛配合,减少应激反应,防止乳头损伤。(10)挤奶前要严格做好挤奶机组的管道、乳杯及其内鞘的清洗消毒。操作时要维持机器的正常功能,挤奶器应保持43.9~50.6KPa负压,频率每分钟60~70次。(11)挤奶后要严格进行乳头药浴,降低乳房炎的发病率。(12)药浴常用药物与挤奶前所用药物一样。药浴时将乳头在药液中浸泡0.5min,良好而严格的操作工艺和流程是防治乳房炎的有效措施。
6.4 干奶期预防
母牛干奶期是乳房炎控制中最有效的时期。干奶期预防是乳房炎控制中消除感染最有效的措施。其主要方法是向乳房内注入长效抗菌药物,可杀灭病原菌和预防感染。药液注入前要清洁乳头,乳头末端不能有感染。注入过程,要胆大心细、确保注入到位,严防乳管创伤。
6.5 避免应激
引起奶牛应激的因素很多,如妊娠、分娩、不良气候(包括严寒、酷暑等)、惊吓、饲料发霉变质等,它们都可使奶牛发生应激反应。
7 饲料添加剂预防
7.1 维生素E和硒
维生素E和硒与临床乳房炎发生率和乳中体细胞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较高的血清硒浓度伴随着临床乳房炎的下降和乳中体细胞数的减少。日粮中维生素E的含量与临床乳房炎的发生率呈负相关。在日粮中添加维生素E和硒能够提高乳腺对感染的天然抵抗力。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是所有脂类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可消除细胞膜上的自由基,从而保护中性粒细胞的细胞膜免受自由基的攻击和过氧化损伤。维生素E对机体的免疫反应有重要影响,它不仅能增强机体的体液免疫反应,而且能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和嗜中性白细胞杀伤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能力。从而提高奶牛某些免疫细胞的功能,改善乳房的健康水平等。
实践证明,从产前60 d到整个泌乳期母牛日粮添加维生素E(1 000IU/d)和硒(0.3 mg/kg),对乳房炎的防治具有积极的作用。
7.2 中草药添加剂
目前在运用中草药作为添加剂预防奶牛乳房炎已经开发出多种方剂。诸如由党参、当归、黄芪、白芍等组成的“增乳散”。1次/d,180g/次,连喂21 d,增乳作用明显,且隐性乳房炎检出率降低;由当归、川芎、芍药、黄芪、蒲公英、丹参、益母草等中草药,配制成饲料添加剂,可显著提高淋巴细胞的杀菌率,并能明显降低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由松针、益母草、谷芽、白术、山楂、党参、黄芪、茯苓、当归、甘草和微量亚硒酸钠等组成的中药添加剂,100g/d·头,防治乳房炎作用明显。
7.3 腐植酸
腐植酸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由一种含众多空隙的疏松“海绵状” 结构构成,含有芳香环的无定形高分子化合物,呈黑色或棕色的固体状态。是一种替代抗菌素的饲料添加剂,主要功能是防病促长,也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腐植酸资源广、成本低、使用方便、无药物残留,属于生态型制剂;且费用低廉,既能防病治病,又能促长和提高饲料报酬,防治奶牛乳房炎特别是隐性乳房炎效果较好。
7.4 维生素A、β-胡萝卜素
维生素A是维持家畜的正常视力、繁殖、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具有保护上皮组织结构的完整和健全的功能,形成阻止外部细菌侵入机体的屏障,调节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β-胡萝卜素是在胃肠黏膜和其他组织内转变为维生素A,它不仅是合成维生素A的必需原料,而且是奶牛繁殖不可缺少的物质。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能够提高奶牛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在饲料中适量添加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能够增强肌体免疫机能,降低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
7.5 左旋咪唑
左旋咪唑具有免疫活性,可提高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力,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左旋咪唑对奶牛隐性乳房炎不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而且还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左旋咪唑以7.5 mg/kg拌料内服,安全有效,无副作用。
“呼唤健康,回归自然,需要绿色食品”是目前人们的追求。安全乳品来自健康牛群。牛群健康需要科学饲养管理、疾病防治以及无公害草料包括天然、绿色饲料添加剂支撑。在奶牛养殖中,要不断改善饲养管理技术和卫生条件,积极有效地防控奶牛乳房炎等疾病的发生和危害,维护牛群健康,以保障生产安全、优质的乳品。
[1] 富艳玲.奶牛乳房炎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J].中国兽药杂志,2010(7):51~54
[2] 冯万宇,王岩.生物制剂在奶牛乳房炎防治中的应用[J]畜牧兽医杂志,2010(4):31~33
[3] 王玲,李宏胜,等.规模化奶牛养殖区奶牛乳房炎的调查及病因分析[J].中国乳业,2010(10):50~53
[4] 李德强.奶牛乳房炎防治的主要方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7(7):13
[5] 单冬丽.中草药防治奶牛乳房炎的研究进展[J].饲料工业,2007(12):53~55
[6] 王志刚,于红花,等.中药在奶牛乳房炎防治中的应用[J].中国奶牛,2006(8):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