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牛乳收购标准》不该遭质疑
2011-02-12赵亦飞
赵亦飞 陶 威
(扬州大学 兽医学院,扬州 225002)
2009年,“三聚氰胺”事件将中国牛奶产业带入了一个从未有过的萧条期。日前,业内人士指责2010年6月国家农业部、国家标准委员会公布的《生鲜牛乳收购标准》为“全球最差”,再次引发牛奶市场轩然大波。
近日,扬州大学兽医学院面对这种质疑与指责组织学生进行走访调查,发现不少市民也质疑这个新的指标,有市民称:“2009年三聚氰胺事件后,我们都期待国家出台一个更高的标准,但是新指标却比1986年的指标还要低:100g生鲜牛奶的蛋白质含量下限从2.95g降到2.80g,每毫升细菌菌落总数上限由50万L高到200万L,比25年前的相应标准均有所“倒退”。这样的牛奶还有多大的营养价值?这样的牛奶还能喝吗?
不止消费者在质疑,就连业内人士也在炮轰这个新的指标,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曾将这个指标称为“全球最差。”
为了进一步了解生鲜乳收购标准对牛奶营养价值的影响,他们走进了江苏“康源乳业”进行调查。“康源乳业”的工作人员表示:“虽然新的生鲜乳收购的标准中蛋白质降低,细菌总数提高了,但只要加工时不降低标准,成品牛奶的营养价值并没有降低。”打个比方:从水龙头出来的水也是含菌量很高的,但我们不会直接去喝它,至少会烧开再喝,道理是一样的,从奶牛身上挤出来的原奶,也没有谁会去直接喝,都是经过消毒处理的。因此,最终的产品是经过灭菌处理的,所以原奶的含菌量多少对消费者影响是有限的。蛋白质含量要求降低到0.15g/kg奶,对人体的营养吸收有多大影响呢? 一个成人每天摄入的蛋白质总的含量最少也在50g以上,所以每公斤奶的蛋白质含量降低0.15g对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几乎没有影响。
谈到蛋白质,三聚氰胺事件历历在目,如果硬要不顾实际情况调高原奶的蛋白质含量要求,很快就会有非法添加物被添加到原奶中,因为目前大部分的原奶达不到蛋白质的标准含量,笔者认为这样做最终只会出现2种结果:(1)非法添加含氮化合物,使仪器检测显示蛋白质含量合格;(2)把不符合要求的散养奶牛杀掉。目前主要是散养户的原奶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然后奶农失业,最后由于国产原奶供应不足,只好大量进口,奶制品生产成本提高,从而催高整个市场的价格,其实先前的三聚氰胺事件后,奶粉涨价在我国已经上演过,最终结果是:国外农场获利,中国消费者买单。
扬州大学兽医学院孙正平教授解释说:“这个新的指标其实是合理的,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的乳业很大一部分的原材料是来自散户的。而散户就是农民个体,他们饲养的奶牛往往由于条件所限和成本因素考虑,生产的生鲜牛乳质量会参差不齐。降低牛乳收购标准,是为了保护这些散户饲养奶牛的积极性,”是的,这样做更重要的是降低牛乳收购标准能从源头上遏制非法添加含氮化合物,是对消费者的保护和负责。所以,《生鲜牛乳收购标准》不应该遭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