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祛风止痒丸联合放血拔罐治疗湿疹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3例

2011-02-12杨晓丽付张锦明

中国民间疗法 2011年2期
关键词:周身胃脘湿疹

杨晓丽 李 琳 付张锦明

(河北省秦皇岛市中医院,066000)

祛风止痒丸联合放血拔罐治疗湿疹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3例

(河北省秦皇岛市中医院,066000)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浅层真皮及表皮炎症。其病因复杂,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有报道部分湿疹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1],幽门螺杆菌作为过敏原常使病情迁延难愈。笔者运用口服祛风止痒丸(我院制剂室生产,主要成分为:荆芥、防风、赤芍、牡丹皮、刺蒺藜、玄参、白鲜皮、牛膝、土茯苓、乌梢蛇等)联合放血拔罐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择取3例典型病例报道如下。

例1.患者,男性,59岁,2009年10月16日初诊。主因周身反复起疹5年,加重20余天就诊。症见:周身散在大面积红斑丘疹伴瘙痒,偶心慌,饮食后胃痛,纳寐可,二便调。查:各系统查体未见异常。血常规:WBC 9.4×109/L,GR(中性粒细胞)81.3%,查CRP(C反应蛋白)33mg/L。周身散在大面积暗红色斑伴绿豆至黄豆大小暗红色丘疹,部分皮损粗糙肥厚,皮损以上身为主,舌尖红,苔黄腻,脉弦滑。因怀疑患者患有慢性胃炎,予胃镜检查。结果回报:隆起糜烂性胃炎,H p(+)。诊为湿疮,辨为湿热蕴肤型。中药以清热凉血、祛湿止痒为法。予祛风止痒丸每次 6 g,每日2次口服。同时予皮损部位及背部膀胱经点刺放血拔罐治疗。常规消毒湿疹皮损部位,用三棱针从皮损中心逐渐向外围迅速点刺数下,至皮损最外边界,以微出血为度。肌肉丰厚处、较平坦部位在点刺后迅速拔以火罐,火罐均选用口径为5 cm的玻璃火罐。瘦削、骨骼、关节部位仅施以点刺手法。病变局部操作结束后,嘱患者俯卧位,以三棱针点刺大椎及双侧肺俞、膈俞、脾俞,每穴点刺数下,以微出血为度,然后拔罐,留罐时间10 m in,隔日1次。

10日后,患者皮疹有所好转,皮损面积较治疗前略有缩小且均干瘪,饮食后胃脘疼痛减轻,复查C14呼气试验H p(+)。继原方案15日后,皮疹大部分消退,瘙痒感明显减轻,查C14呼气试验H p(-)。继续治疗10日后,仅见腹部少许淡红斑,轻度瘙痒,予肤痔清软膏(贵州绿太阳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5745)外用于患处,日 2次,同时停用放血拔罐,继续口服祛风止痒丸,7日后皮损处仅见轻度褐色色素沉着。3个月后随访,患者病情稳定,未见明显新发皮损。

例2.患者,男性,47岁,2010年7月10日初诊。主因周身反复起疹伴瘙痒4年,加重半个月就诊。症见:周身大面积红斑、流水,瘙痒明显,时有胃脘部不适,纳尚可,寐差,小便黄,大便溏。患者诉慢性胃炎病史10余年,一直间断治疗。查:周身散在大面积红色斑丘疹,躯干四肢均受累,皮损对称分布,局部破溃流水,可见明显抓痕。血常规示:EO(嗜酸性粒细胞)>0.1× 109/L,C14呼气试验示Hp(+),舌暗红,苔黄腻,脉滑数。诊为浸淫疮,湿热内蕴之证。予祛风止痒丸6 g,每日2次,口服。同时予点刺放血拔罐治疗。因患者四肢皮损部分伴有流水,故仅以三棱针点刺大椎及双侧肺俞、膈俞、脾俞,每穴点刺数下,以微出血为度,然后拔罐,留罐时间10 min,每日1次。

7日后,患者皮疹全部干瘪结痂,未见流水。前方案继续治疗10天后,皮损明显消退,面积缩小至治疗前30%左右,躯干部位皮损已基本消退,四肢皮损略重,伴轻度瘙痒,饮食后已无胃脘部不适,复查C14呼气试验Hp(-)。原方继续治疗10日后,皮疹基本消退,可见四肢、腹部色素沉着,轻微瘙痒。患者未再复诊。

例3.患者,男性,51岁,2010年8月29日初诊。主因周身反复起疹7年,加重1个月就诊。详询病史,患者诉慢性胃炎病史近10年,平素饮食清淡,很少食用油腻肉食,但喜饮酒。症见:周身大面积暗红斑,瘙痒明显,时有胃脘部不适,寐可,纳不佳,二便尚调。查体:周身大面积暗红斑伴抓痕、结痂,皮损主要分布于双肩、背部、腹部、双侧大腿伸侧,舌尖红,苔薄白,脉滑。血常规:WBC 10.5×109/L,GR 76.3%,C14呼气试验Hp (+)。诊为湿疮,辨为湿热内蕴之证。予祛风止痒丸每次6 g,每日2次口服。同时予皮损部位及背部膀胱经点刺放血拔罐治疗,隔日1次。

10日后,患者皮疹有所好转,皮损面积缩小至治疗前70%左右,颜色亦有所变浅,瘙痒仍重,饮食后胃脘疼痛减轻,复查C14呼气试验H p(+)。继原方案10日后,皮疹大部分消退,瘙痒感明显减轻,查C14呼气试验H p(+)。继续治疗9日后,仅见背部少许淡红斑,轻度瘙痒,余部位仅见褐色色素沉着,C14呼气试验H p(-)。患者因出差未再继续治疗。2010年11月2日电话随访,患者病情稳定,背部皮损亦已消退,其他部位未见新发皮损。

讨论

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病因复杂,外在因素如物理、化学刺激,内在因素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感染病灶、内分泌功能失调等,均能产生或加重湿疹的病情[2]。有研究表明,多种皮肤病的发生与H p感染有关[3]。本病中医称为“湿疮”、“浸淫疮”等。病因由禀赋不耐,饮食失节,嗜酒或过食辛辣刺激荤腥动风之品,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又兼外受风邪,内外两邪相搏,风湿热邪浸淫肌肤所致。急性者以湿热为主;亚急性者多与脾虚湿恋有关,慢性者则多病久耗伤阴血,血虚生风生燥,及致肌肤甲错。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医证型亦可为湿热致病。笔者以异病同治的原则,取以上3位患者为例。以上患者均为顽固型湿疹多年,常反复发作,且发作时均伴有胃脘部不适,考虑湿疹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且均为湿热内蕴之证,故予祛风止痒丸口服以清热解毒,除湿止痒。方中苦参、白鲜皮清热燥湿止痒;荆芥、防风、刺蒺藜祛风止痒;乌梢蛇祛风活络;玄参清热解毒养阴;牡丹皮、赤芍清热凉血活血;桑白皮、牛膝、土茯苓引经,利尿,引血下行,以降上炎之火;甘草调和诸药。放血疗法为用三棱针刺破穴位,放出少量血液,以达到通经活络、开窍泄热、调和气血、消肿止痛等作用,古人称之为“刺血络”或“刺络”。拔罐是利用火罐的真空作用,产生动脉性充血,使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局部血液含量增多,并运走淤积的代谢产物,以活血化瘀。本病取穴大椎及双侧肺俞、膈俞、脾俞等穴位,大椎为“诸阳之会”,可泄实热,背腧穴为五脏六腑之经气输注于背部的特殊穴位,取穴肺、心、膈俞可泄肺心及上焦之火,调节脏腑功能,并拔以火罐,共奏泻火解毒、通阳理气、宣肺止痒、活血化瘀、调和脾胃之功。此为治其本、整体调节之法[4]。口服祛风止痒丸联合放血拔罐可使湿热清利,润燥止痒。湿热已祛则诸症皆愈,故复查H p(-)。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604-607.

[2]何能清,彭学标.几种皮肤病与幽门螺旋菌相关性的初探.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2,9(4):261.

[3]周南进,谢勇.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皮肤系统疾病的关系.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2,28(6):359-361.

[4]姚军,李乃芳.三棱针点刺合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湿疹临床观察.中国针灸,2007,27(6):424-425.

2010-08-25)

猜你喜欢

周身胃脘湿疹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漫散时刻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烦人的湿疹何时休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倔强
听一首歌
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胃脘痛经验
针药合治胃脘痛4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