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针叩刺配合走罐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52例
2011-02-12黄金忠
黄金忠
(湖北省恩施自治州中心医院,445000)
皮肤针叩刺配合走罐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52例
黄金忠
(湖北省恩施自治州中心医院,445000)
股外侧皮神经炎又称感觉异常性股痛,是指一侧或双侧大腿前外侧皮肤有蚁走感、麻木或疼痛,站立或步行过久后加重。我科于2006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皮肤针叩刺配合走罐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52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52例患者均系门诊患者,其中男性46例,女性6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35岁,平均52.6岁。
治疗方法
1.皮肤针叩刺:裸露患肢,用0.5%碘伏消毒大腿外侧,消毒范围大于叩刺范围,皮肤针高温消毒,以右手拇指、中指、无名指握住针柄,食指伸直按住针柄中段,针头对准皮肤叩击,运用腕部的弹力,使针尖叩刺皮肤后立即弹起,用力中等,以局部皮肤有较明显潮红但不出血为度。
2.走罐:在叩刺部位用0.5%的碘伏消毒后,均匀涂上凡士林,选用直径4 cm大小的玻璃罐,罐口要平滑,在罐口均匀涂上凡士林,用闪火法将罐拔住,然后用右手握住罐子,上下往返推移,至所拔皮肤潮红、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起下,用消毒棉球将所拔部位擦拭干净,用0.5%的碘伏或75%的酒精消毒患处。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休息3天,继续下1个疗程。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治愈:麻木疼痛消失,站立行走自如。好转:麻木疼痛明显减轻,久行后稍有不适。无效:麻木疼痛无减轻。
52例中治愈42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2%。
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47岁,2008年5月就诊。以右侧大腿前外侧麻木疼痛1个月,久行后加重,曾在神经内科诊治,确诊为股外侧皮神经炎,予以口服醋酸泼尼松片、吲哚美辛片、维生素B1、B12片3天,症状无减轻,又诊治于我科。运用皮肤针叩刺配合走罐治疗2次,麻木疼痛明显减轻,治疗1个疗程后症状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
体会
股外侧皮神经炎属中医“皮痹”,多因正气内虚,风寒湿邪乘虚外袭,久则血行不畅,阳气闭阻,经脉损伤,肌肤失养而发病,属中医“不通则痛”范畴。皮肤针又称“梅花针”、“七星针”。皮肤针法是古代的“半刺”、“扬刺”、“毛刺”等刺法发展而来。《灵枢·官针》篇记载:“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皮肤针叩刺具有增强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新陈代谢,提高肌肉和神经末梢的兴奋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及镇静止痛的作用。《本草纲目拾遗》中说:“罐得火气合于肉,即牢不可破……肉上起红晕,罐中有气水出,风寒尽出。”走罐具有散寒、祛湿逐痹、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两者配合应用,其活血化瘀、散寒通络功效更强,取得了“通则不痛”的治疗效果,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两者结合,疗效好、见效快、疗程短、安全性好,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注意事项:患有糖尿病或皮损不易愈合者慎用此治疗方法。
201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