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柿石并发溃疡6例临床分析
2011-02-11童芝文
童芝文
(青海省湟中县第一人民医院外科,青海 西宁 811600)
近年来,胃柿石逐渐增多且并发胃溃疡、上消化道出血、胃穿孔危害人体健康,现将本院近5年收治的6例胃柿石并发胃溃疡病例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青海省湟中县第一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间胃柿石并发胃溃疡的6例(男5例,女1例),年龄(7~65岁)平均年龄为38.2岁。5例发病前均有空腹进食大量生柿子或柿饼史,1例无明确食柿史。5例经胃镜检查确诊,1例术中发现胃柿石后确诊。病程0.5~28个月。急性型在大量吃柿子后半小时出现症状,病程超过6个月为慢型。
1.2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腹部疼痛或呈坠涨感,有时可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少量清液或黏液,由于活动的柿石在呕吐时阻塞贲门,一般无大量呕吐。胃黏膜损伤后发生胃溃疡,则有类似溃疡的症状,如夜间腹痛进行性加重、腹胀、消化不良、反酸、呕血、黑便等。大便OB试验阳性,临床表现为黑便者有3例,有一例患者上腹部可扪及边缘清楚、质硬、能移动并下缘可托起的肿物。
1.3 诊断和鉴别诊断
胃柿石多见于空腹时一次性食入大量生柿、黑枣后即有胃部不适、反酸、呕吐等病史,在70%的患者可以从钡餐检查中明确诊断,典型的X线征象是在胃内有巨大透亮充盈缺损区,推之并可在胃内移。钡剂排出后胃柿石表面可有散在附着的钡剂,有时误诊为表面溃烂的巨大胃癌,但充盈缺损的可移动性并结合病史常可与胃癌鉴别,胃柿石诱发溃疡形成则出现龛影。部分病例在胃镜内见到胃柿石部分轮廓如水上浮冰样影,胃柿石在胃镜下为圆形漆黑色或墨绿色团块可与胃癌鉴别[1]。
1.4 治疗方法
1例7岁男孩,因吃大量柿子后半小时发病,上腹坠涨、呕吐物中有柿块,伴呕血、腹透发现柿石高密度形,诊断明确。口服5%的盐水洗胃,胃蛋白酶、吗丁啉、云南白药治疗1周后复查,柿石消失痊愈。2例患者柿石分别为2cm×2cm×3cm、3cm×3cm×4cm,因柿石较小,且溃疡较表浅,故在胃镜下将柿石固定于胃体部或胃底部,从活检孔道插入异物钳反复钳夹胃石表壳,用圈套器将胃石切割成碎块,再设法用网篮取出,其余部分可经幽门自肠道排出,柿石取出后,口服碱性药物5%碳酸氢钠溶液及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20mg,2次/日),口服促动力药(如吗丁啉、莫沙比利)有助于胃石碎块排出体外,治疗后24h均行胃镜复查其中1例仍有残留结石,再次行内镜碎石取石术,直到再次胃镜复查未见残余结石并行正规抗溃疡治疗。1例患者因柿石较大且幽门梗阻,故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胃体切开取石术,后内科保守治疗3月治愈。2例患者术前均诊断为胃小弯巨大溃疡伴出血,选择胃大部切除毕1式吻合术,其中1例术前误诊为胃溃疡癌变后腹膜巨大转移,术中证实胃内有一8×8×10cm3大小柿石,诱发巨大溃疡出血,糜烂性胃炎,麻醉满意,手术顺利。术后随访1年均康复。
2 结 果
1例保守治疗碱化胃液,促进胃动力、消化酶、止血等保守治疗痊愈。2例患者经胃镜取石后结合药物治疗治愈,术后无消化道出现、穿孔和梗阻等并发症发生。1例老年心脏病患者采取胃切开取石,内科治疗溃疡3月痊愈。2例胃柿石并发胃内巨大溃疡出血患者均行胃大部切除取石术,疗效满意。
3 讨 论
胃柿石无特殊治疗方法,口服酶剂如胃蛋白酶合剂,番木瓜蛋白等,或碳酸氢钠溶液洗胃,有助于柿石散开。
利用常规使用的圈套器在胃镜下碎石操作灵活,对较小的胃柿石可直接套切,对较大的质地坚硬的胃柿石先用异物钳剥除坚硬的外壳,再多点深凿成隧道,将其钳夹成碎块,多可一次性碎石成功[2]。术后口服5%碳酸氢钠溶液使碎石后的碎渣失去必要的酸性环境,防止碎渣再凝结成较大的胃石,口服质子泵抑制剂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使胃内酸度保持在pH 4以上,口服促动力药有利于碎渣通过幽门经肠道排出。胃柿石用胃镜可直接诊断,并可经胃镜机械碎石法治疗胃石,本组2例均经胃镜碎石取石成功,胃镜下机械碎石取石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经济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如非手术疗法无效,或因幽门梗阻而导致呕吐频繁不能服药者,则需手术取出胃柿石,如手术时发现胃内有浅表溃疡,则无需做胃大部切除术,胃柿石取出后,经过正规的抗溃疡治疗即可愈合。若胃柿石较大且并发有溃疡出血、穿孔、梗阻、癌变时则必需同时行胃大部切除术。
笔者认为,应积极加强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尽量避免一次性进食大量生柿、黑枣,空腹更不宜进食柿子。一旦食用后出现消化系统症状者应尽早就诊,取出胃石,预防并发症形成,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
[1]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132.
[2] 孟昭民,孙雪,钱秀芹,等.胃镜下改良圈套器切割胃石52例[J].中华消化杂志,2001,21(4):372-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