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中脘穴治疗胃痛83例
2011-02-11白慧宁王建忠
金 鹏 白慧宁 王建忠
(69231部队卫生队,新疆独山子833600)
2009年1月1日~12月1日,我们针刺中脘穴治疗胃痛83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83例,年龄20~42岁,平均 25.6岁;病程0.5~3天。临床表现为胃痛不适,常伴有胀满、嗳气、反酸、打嗝、恶心、呕吐等症状。
治疗方法
针刺穴位:传统腧穴中脘穴。《针灸甲乙经》中载:在上脘下1寸,居于蔽骨与脐之中。
取穴方法:取仰卧位。在腹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当胸骨体下缘与脐中连线的中点。常规消毒后,用2寸毫针迅速准确地刺入1.5寸左右,行捻转手法,平补平泻,待出现针感后留针20~30 min,其间每5 min行针1次,行针时间以30 s为宜。待胃痛明显好转后,令病人吸气收腹,再慢慢放松腹肌,如此反复进行5~10次。胃畏寒者,可加艾条灸,效果更佳。如身边无针,可以指代针压此穴3~5 min,同样可以起到止痛的作用。
治疗结果
1次治愈(疼痛消失)28例,2~3治愈42例,4次以上治愈13例,所治83例均治愈,总有效率为100%。
典型病例
患者,男,21岁。因胃痛半天,于2009年10月21日就诊。临床检查:腹部平软,无腹肌紧张,剑突下胃部有触压痛,舌苔暗红,舌中心区有裂纹,苔厚,脉沉紧,诊断为胃痉挛。取胃痛穴,针刺,行针1 min,病人自述疼痛减轻,继续留针30 min,每5 min行针1次。次日又治疗1次,所有症状均消失。随访未见复发。
体会
胃痛是指由于炎症、饮食不洁、饮食过饱、感受寒凉或生气等因素而引起的,临床多见于急、慢性胃炎或胃溃疡等疾病。针刺中脘穴主治胃脘痛、腹胀痛、呃逆等,具有健脾和胃、理气止痛、消积化滞的作用。中脘穴是任脉及手太阳、少阳、足阳明经之交会穴,胃之募穴,八会穴中之“腑会”,脾之结穴。募穴是经气汇集胸腹的部位,结穴是经气归结之处,故中脘穴可治脾胃之证。《循经考穴编》中云:“中脘主治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古代名医张仲景云:“此穴为腑会,故凡腑病者,当治之。”所以六腑患病,特别是胃、肠、胆腑之疾患,均可取中脘治之。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胃痉挛、腹痛、肠鸣、腹泻等症状。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刺中脘穴可使健康人的胃蠕动增强,表现为幽门立即开放,胃下缘轻度升高,尤其可使空肠黏膜皱襞增深、增密,空肠动力增强,上段尤为明显,从而证明中脘穴确有健脾胃、助消化的功能。此外,作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多数急性胃痛的病人在中脘穴有压痛,而针刺此穴治胃痛可以达到良好效果。此法简便易行,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