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境卤虫卵检疫监管初探
2011-02-11李富文王树成马艳陈磊
李富文 王树成 马艳 陈磊
(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天津 300457)
1 前言
卤虫(Artemia)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动物所必须的高级不饱和脂肪酸,是水产养殖业的理想饵料[1]。据报道,当今全球85%以上的水产养殖育苗均在使用卤虫。但鲜活卤虫不便储存和运输,而卤虫卵作为卤虫的休眠卵,容易储存和流通,可以随时随地孵化,使用极为方便,长期以来卤虫卵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我国每年都从国外大量进口卤虫卵,2010年我国进口卤虫卵约2000t。
卤虫卵作为一种动物源性饲料产品[2],根据我国有关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律法规的规定[3-5],在进境时应当实施检疫。但是,目前人们对卤虫卵检疫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检疫风险尚不确定,也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检疫方法,给进境卤虫卵检疫工作带来一定困难。本文拟对卤虫卵的检疫风险进行初步分析,并对进境卤虫卵检疫监管作一初步探索。
2 概述
2.1 卤虫的生物学特性
卤虫,俗称盐水丰年虫或丰年虫,属甲壳动物亚门(Crustacea)鳃足纲(Branchiopoda)无甲目(Anostaca)卤虫科(Artemidae)[6],是生活在碳酸盐和硫酸盐盐湖、盐田等高盐水域中的一种小型低等甲壳类动物,雌雄异体,雌大雄小。
卤虫的繁殖有两种方式,春夏季节水域环境条件优越稳定时行孤雌生殖,产生夏卵,夏卵壳薄,无需受精,就能够迅速发育成无节幼体,成为雌虫。夏末秋初雨季以后,气温下降环境改变,雄体出现,雌雄交尾产生休眠卵(即卤虫卵)。在夏季,如遇环境条件突变,有时也会产生休眠卵。
2.2 卤虫资源及其分布
卤虫是一种广温耐高盐生物,广泛分布于盐田和内陆盐湖。现在发现除了南、北极外,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等地均有分布,全世界已报道的卤虫产地有55个国家共350多处。目前世界卤虫主要生产国有美国、中国、加拿大、阿根廷、哥伦比亚、巴西、澳大利亚、泰国、越南、伊朗和法国等国家和地区[7]。我国是卤虫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8,9],但由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大量进口卤虫卵,主要贸易国是美国和俄罗斯。
3 检疫风险识别
近年来,随着水生动物疫病尤其是对虾疾病的暴发,国内外学者已开始关注卤虫能否作为水生动物病原体的传播媒介,并开展了许多研究工作。因此,有必要开展卤虫携带动物病原体风险分析,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检疫项目,严防相关疫病传入,保护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1 病毒
3.1.1 研究进展
3.1.1.1 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
目前,卤虫能否传播WSSV尚有争议。在对WSSV传播途径及宿主调查中,国内资料显示有卤虫WSSV阳性检测的报道,也有未检出的报道。
黄健等[10]应用单克隆抗体ELISA在卤虫中检出WSSV。史成银等[11]用PCR-核酸探针斑点杂交在卤虫无节幼体和浮游生物样品中检测出WSSV。宋晓玲等[12]采用DNA斑点杂交法对对虾饵料和环境生物样品进行WSSV的检测,结果表明对虾主要饵料及环境生物类群包括鱼类、虾类、蟹类、桡足类、端足类、沙蚕、卤虫均可检出WSSV,其中小型虾类、端足类、桡足类、蟹类样品的WSSV检出率均高于20%,卤虫检出率为 13.3%。邓灯等[13]利用PCR从卤虫体内扩增出WSSV特异性片段,邓灯认为,虽其携带量较少,在苗种培育期和养殖期使用携带WSSV的卤虫,可能导致对虾感染WSSV。为了进一步证明卤虫携带的WSSV是否有活性且能否传播给对虾,邓灯[14]等对卤虫进行WSSV投喂(浸泡)感染,然后用攻毒后的卤虫投喂中国明对虾,结果表明,卤虫可以携带有活性的WSSV病毒粒子,并可通过摄食导致对虾间接地携带病毒,但病毒感染能力有限。
雷质文等[15]用浸浴法感染卤虫,原位杂交未在其体内检出WSSV,用核酸探针斑点杂交在卤虫无节幼体和浮游生物样品中也未检测出WSSV。
3.1.1.2 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
史成银等[16]应用 PCR和 RT-PCR技术对WSSV和IHHNV等多种对虾病毒进行检测,在多个卤虫样品中这些病毒均未能检出;但史成银认为,不能就此认为自然界中卤虫不能携带、传播这些病毒,需要更多的调查和进一步研究。
3.1.1.3 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病毒(Viral nervous necrosis virus,VNNV)和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毒(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virus,IPNV)
Skliris等[17]报道,作为仔鱼饵料的轮虫和卤虫对VNNV不敏感,认为饵料不是病毒传染源;然而Chi等[18]用RT-PCR检测这两种饵料时,其结果呈阳性。Mortensen等[19]在对养殖挪威大菱鲆 IPNV的相关性研究中发现,养殖场周围的卤虫中检出IPNV。
3.1.2 风险识别
3.1.2.1 WSSV 和 IHHNV
WSSV和IHHNV是OIE规定甲壳类水生动物法定通报性疾病(OIE listed diseases 2011)。尽管卤虫携带WSSV和IHHNV还有争议,但已有检出报道。1999年当WSSV蔓延到拉丁美洲时,巴西立即对进口鲜活冷冻甲壳类动物(包括卤虫)和多毛类环节动物关闭其边境,迄今巴西一直没有发生WSSV。
卤虫与虾、蟹类同属甲壳动物,《进境水生动物检验检疫管理办法》[20]中明确了甲壳类动物的3个检测项目(涛拉综合征、白斑综合征、黄头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水生动物疾病诊断手册》[21]中提出了与卤虫(卵)相关的疫病仅有白斑综合征。
根据SPS协议的相关规定,可对进境卤虫卵进行WSSV检测。此外,为防控IHHNV,可对IHHNV实施监测。
3.1.2.2 VNNV 和 IPNV
VNNV和IPNV是鱼类重要的传染病,卤虫等生物饵料是否为VNNV和IPNV的天然宿主,或者是受到VNNV和IPNV的污染,这些问题还须进一步研究。为了控制传入风险,建议对进境卤虫进行VNNV和IPNV的监测。
3.2 细菌
3.2.1 研究进展
王传斌等[22]利用进口卤虫卵进行检测,结果沙门氏菌、弧菌、真菌和聚缩虫等均未检出,分离出5株细菌,分别为假单胞菌属和肠杆菌科细菌,且均为非致病菌。翟银成等[23]对加工卤虫卵和毛料卤虫卵中沙门氏病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确定卤虫卵携带沙门氏菌病原菌,并探讨了沙门氏菌在不同盐分和pH值蛋白胨中的增菌效果,以及沙门氏菌在不同盐分和水分的冷藏卤虫卵中的存活规律。Bergh等[24]已发现卤虫是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的传播载体。
3.2.2 风险识别
3.2.2.1 沙门氏菌
由于沙门氏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且对动物的健康具有很大的威胁,故在卫生安全检测要求中,世界各国普遍规定食品和饲料中不得检出沙门氏菌。我国《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也规定,饲料中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但目前从国外进口的卤虫卵既有已经国外加工厂深加工、可直接投放市场的,也有仅经过清洗、去杂等简单加工、入境后需要在我国进行再次加工的,并且简单加工的卤虫卵占进口量的绝大多数。
因此,对已深加工的卤虫卵进行沙门氏菌的检测是卤虫动物性饲料使用安全的重要保障;对简单加工的需要对国内的加工场所加强检疫监管,杜绝沙门氏菌污染。
3.2.2.2 鳗弧菌
有关鱼类弧菌病的记录最早见于16世纪的意大利,当时称其为红疖病、赤瘟病或海水疖疮病。迄今为止,已命名的弧菌病原有37种,其中致病性的有10多种,最常见的是鳗弧菌。已有研究表明卤虫是鳗弧菌的传播载体。建议对进境卤虫卵进行鳗弧菌检测。
3.3 寄生虫
3.3.1 研究进展
长期以来,卤虫卵被认为是聚缩虫传播的重要途径[25]。众所周知,卤虫卵及其无节幼体在水产养殖中是很好的开口饵料,由于卤虫无节幼体与卤虫卵壳很难分离开,故在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时往往带有大量卤虫卵壳,而卤虫卵壳恰好又是聚缩虫很好的附着基。
3.3.2 风险识别
聚缩虫是一种寄生虫,在水产养殖中流行较为普遍,并且传播途径较多,对于水产养殖业的危害较大。卤虫卵是携带聚缩虫的重要媒介物,应该把聚缩虫做为卤虫卵的重点检疫对象,加强和提高对聚缩虫检疫的灵敏度,坚决杜绝聚缩虫通过卤虫卵而传入或传出,防止聚缩虫病的发生和流行。
4 检疫监管方式探讨
目前,国内对于卤虫卵的检验方法已有行业标准,是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进出口卤虫卵检验方法》(SN/T0476-95)。但是对于卤虫卵的检疫,我国目前无专门的检疫程序,国外也鲜有卤虫检疫的报道。卤虫卵兼有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属性,既要按动物产品检疫,又要参照隔离检疫的方法对其进行加工监管[26]。结合我国有关进口动物产品及水生动物的检疫规定,在检疫中拟提出如下检疫监管方式,以供参考。
4.1 注册登记
已经国外加工厂深加工、可直接投放市场的卤虫卵,重点要求卤虫卵须来自国外官方主管机构注册登记的加工厂;仅经过清洗、去杂等简单加工、入境后需要在我国进行再次加工的,建议对卤虫卵的捕捞区域进行注册登记。
4.2 检疫审批
货主在签订进口卤虫卵合同之前,应按规定办理检疫审批手续。检验检疫机构主要审查审查是否来自我国允许进口的国家或地区以及注册加工厂或捕捞区域,并提出入境后的检疫监管要求。
4.3 口岸查验
卤虫卵进境前或进境时,货主或其代理人应向入境口岸检验检疫机关报检。报检时应当提供原产地证书、贸易合同、信用证、提单、发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以及输出国或地区检疫证书。检疫人员实施现场查验,包括核对单证、外包装消毒和检查包装等。
对进口已经国外加工厂深加工、可直接投放市场的卤虫卵,根据有关规定采取样品,送实验室检测。经检验检疫合格的,准予销售、使用;对进口经简单加工的卤虫卵,现场查验合格后原包装运抵《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规定的隔离、加工场所。
4.4 实验室检测
4.4.1 检测项目
WSSV、沙门氏菌(已经国外深加工的卤虫卵)、鳗弧菌和聚缩虫。
4.4.2 监测项目
IHHNV、VNNV和 IPNV。
4.5 后续监管
根据饲料《关于发布进出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风险级别及检验检疫监管方式的公告》[26],卤虫卵可归为饵料用活动物,风险等级I级,需要对进口后的隔离、加工场所实施检疫监督。因此,运抵《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规定的加工场所的卤虫卵,由目的地检验检疫局抽取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并负责后续监管。
另外,一旦在在卤虫卵中检出聚缩虫,也应做好进境卤虫卵的后续监管,加强消毒处理[25],可采用50mg/L的漂白粉溶液浸泡30min至1 h,杀死虫体后,再进行卤虫卵的孵化。有人还提出更为彻底的消毒处理方法,就是待无节幼体孵出后,再加热到50℃ -60℃,烫死卵壳上的聚缩虫后,再作为水产养殖的饵料。
[1]韩孝文.卤虫应用研究的现状与前景[J].苏盐科技,1996,1:8-30.
[2]农业部.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管理办法[Z].农业部[2004]40号.
[3]第7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Z].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91]53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动植物检疫总所.进境动物产品检疫管理办法[Z].总检动字[1992]10号.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动植物检疫总所,1992-04-25.
[5]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进出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Z].国家质检总局[2009]118号.
[6]侯林,邹向阳,姚锋.卤虫的生物学研究[J].生物学通报,2005,40(7):4 -6..
[7]刘凤岐,纪炳纯,陈满娜,等.美国的大盐湖及其卤虫卵的生产(上)[J].内陆水产,2000,8:44 -45.
[8]李勃生,单宝田.卤虫增养殖及其开发利用[J].海洋科学,2002,26(10):24 -27.
[9]马志珍.中国卤虫生物地理分布的研究[J].现代渔业信息,1993,8(9):19 -26.
[10]黄健,于佳,王秀华,等.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技术检测对虾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的病原及其传播途径[J].海洋水产研究,1995,16(1):40 -50.
[11]史成银,宋晓玲,黄倢,等.核酸斑点杂交分析法检测对虾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HHNBV)[J].海洋与湖沼,1999,30(5):486 -490.
[12]宋晓玲,史成银,黄倢,等.用DNA斑点杂交法检测对虾及其饵料和环境生物携带白斑综合症病毒状况的调查[J].中国水产科学,2001,8(4):36 -40.
[13]邓灯,王伟继,刘萍,等.卤虫携带白斑综合征病毒的研究[J].水产学报,2005,29(4):524 -528.
[14]邓灯,刘萍,孔杰,等.卤虫在WSSV病毒病传播中的媒介作用[J].海洋水产研究,2004,25(5):35 -41.
[15]雷质文,黄倢,史成银,等.白斑综合症(WSSV)病毒的宿主调查[J].海洋与湖沼,2002,33(3):250-258.
[16]史成银,黄倢,杨冰,等.应用PCR和RT-PCR技术对4种对虾病毒的检测[J].海洋水产研究,2003,24(1):1-5.
[17]Skliris G P ,Richards R H.Assessment of the susceptibility ofthe brine shrimp Artemia salina and rotifer Brachionus plicatilis to experimental nodavirus infections[J].Aquac,1998,169:133-141.
[18]Chi,S C ,Shieh,J R ,Lin S J.Genetic and antigenic analysis of betanodaviruses[J].Dis Aquat Org,2003,5:221-228.
[19]Mortensen S H ,Evensen 0,Rodseth 0 M ,et al.The relevance of 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virus(IPNV)in farmed Norwegian turbot(Scophthalmus maximus) [J].Aquac,1993,115:243-252.
[20]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进境水生动物检验检疫管理办法[Z].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44号.
[21]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水生动物疾病诊断手册(2006年英文版)(Manual of Diagnostic Tests for Aquatic animals 2006,CHAPTER 2.3.2,WHITE SPOT DISEASE.
[22]王传斌,王维志.进境卤虫卵检疫结果分析[J].中国进出境动植检,1998,1:39 -40.
[23]翟银成,徐军,徐红.卤虫卵中沙门氏茵的分离检测及不同条件下存活规律的探讨[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09,12:13-16.
[24]Bergh O,Vikanes L,Makridis P,et al.Uptake and processing of a Vibrio anguillarum bacterin in Artemia franciscana measured by ELISA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J].Fish and Shellfish Immunology,2001,11(1):15 -22.
[25]徐军,朱敏伟,张江国,等.卤虫卵携带聚缩虫对水产养殖业的影响[J].吉林畜牧兽医,2006,8:48 -49.
[26]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发布进出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风险级别及检验检疫监管方式的公告[Z].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9]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