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药对肿瘤的防治之法
2011-02-11王悦
王 悦
(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郑州 450000)
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及生命的严重疾患之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及环境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何寻求到治病之法,已成为现代医家当务之急。现就从中医对肿瘤的认识及其治疗方面做一简要论述,以期交流。
1 扶正固本法
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里的正气是指能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及抵御外邪的能力,是内因。邪是指外界的各种可诱使癌肿发生或能致癌的因子。扶持正气、固本培元可治疗和预防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或减轻放疗、化疗的毒副作用。目前常用的补益药有人参、党参、黄芪、白术、黄精、仙茅、菟丝子、锁阳、鳖甲、天冬、沙参、麦冬、女贞子、枸杞子、山萸肉等,常用针剂有人参注射液、当归注射液等,常用方剂有补肾健脾汤、六味地黄汤、玉屏散、四君子汤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中药可以提高或调整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并可提高和改善机体的物质代谢,促进蛋白质、脂肪的生化合成[1]。实验证明,中药治肿瘤不是杀死肿瘤因子,而是通过提高患者自己免疫力,来对抗癌肿,间接治疗肿瘤的。
2 活血化瘀法
肿瘤多伴有血瘀,尤其是中晚期肿瘤患者,表现为身体某一部位出现肿块,经久不消,压之疼痛且固定不移,常伴有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等,通过活血化瘀治疗,可起到疏通经络、消症散结的作用,常用的药物有全虫、土鳖虫、水蛭、斑鳌、三棱、乌药、大黄、降香、五灵脂、鸡血藤、丹参、桃仁、红花等,常用方剂有血府逐瘀汤、桃仁红花汤等。现代药理学认为,活血化瘀药物可改变微循环,使末稍血管血流量增加,解除血管痉挛,减少血细胞的聚集,改善组织缺血所造成的营养、代谢障碍。但活血化瘀药可能会加速肿瘤的转移[2]。因此,在临床处方中应慎重使用活血药,不宜过量。如要使用最好选用莪术这样的抑制肿瘤功效较强的中药。
3 软坚散结法
肿瘤形成过程中,常因脏腑失调,致水湿不化,凝聚成痰,形成痰核、石疽等坚硬如石的肿块,或位于颈前,或位于颈侧及腿股间等处,压之无痛,肤色如常,舌苔滑腻,脉弦滑,治疗宜软坚散结。常用中药有浙贝母、法半夏、胆南星、天花粉、栝楼、莱菔子、夏枯草、牡砺、鳖甲、猫爪草、连翘、海藻、昆布等。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此类药物具有抗癌活性,可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4 清热解毒法
中医认为,热(火)毒内蕴可形成肿瘤。热毒可来自外界,亦可是脏腑失调的产物,各种病邪郁久均能化热化火,表现出热毒证候,如发热、口干口苦、便结溲赤、舌苔黄、脉数等,治宜清热解毒。常用中药有半枝莲、半边莲、白花蛇舌草、穿心莲、黄连、黄芩、水牛角、龙葵、石上柏,肿节风等,这些中药临床上使用安全,最为常用,一般用量可成倍加大,常被用至30g以上。对一些已有虚象的患者在酌加补药的同时,仍可大剂量使用,因此临床使用最多。
5 以毒攻毒法
中医学认为,“物之能害人者,皆谓之毒”,“邪之凶险者谓之毒”。燥毒火毒致病易伤人体精血津液,火毒致癌,即火为阳邪、火为热之极,火性燔灼,易致人体固体物质腐烂,破坏人体生命物质,使人体固体物质和液态物质产生变性、坏死、异常增生恶变而产生癌瘤。表现为消瘦、肌肉干枯、发热、五心烦热、出血等证。治宜攻毒蚀疮、破瘀散结、消肿除块,故常用有毒之品,借其性峻力猛以攻邪,即肿瘤防治之常用的“以毒攻毒”法。常用中药斑蝥、全蝎、水蛭、蜣螂、蜈蚣、蟾蜍、蜂房、土鳖虫、常山、生半夏、生南星、马钱子、巴豆、乌头、钩吻、独角莲、芫花、大戟、雄黄、青黛、硇砂、砒石、轻粉、蛇毒、急性子、大黄、芒硝、火硝、象牙、狼毒等。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此类药物可以抑制癌细胞的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且能刺激骨髓造血,引起白细胞升高,还能降低癌激素水平及影响癌细胞核酸代谢,对癌细胞具有显著的抑杀作用,并有抑制和预防作用[3]。需要注意的是,攻毒药物的有效剂量和中毒剂量很接近,故临床应用时应慎重地掌握有效剂量,并适可而止,其宜晨起空腹服用或两饭之间服用,而对消化道刺激症状较重者及体质较弱者宜饭后服用。
中医药治肿瘤可依据个体差异,做到一人一方、一症一方,从整体出发,标本兼顾。并可与西医手术,放、化疗协同作用,减少患者副作用,改善患者精神状态。所以,中医药在治疗肿瘤方面具有西医无可比拟的优势,我们应大力继承与发扬,为更多的肿瘤患者寻求福音。
[1]屠华成,等.健脾理气等中药对大鼠肝脏痛前病变阻断作用的实验研究[J].肿瘤,1989,(1):31.
[2]施永德,梁子钧,步燕芳.对50种中药体外抗凝血作用的观察[J].中草药,1981,12(6):26.
[3]王会丽,陈健民.虫类药物对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J].昆虫知识,1996,33(6):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