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钟以泽教授外治经验浅介

2011-02-11严晓萍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9期
关键词:证属外治白芷

严晓萍 田 青

1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 610075)

2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 610075)

钟以泽教授外治经验浅介

严晓萍1田 青2

1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 610075)

2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 610075)

本文介绍钟以泽教授使用外用药物治疗急慢性皮肤病的经验。急性皮肤病多因风湿热毒,慢性皮肤病多为脏腑功能失调;在治疗中既要善于估计全身,又要着重观察局部,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也要注重辨证,首先明辨阴阳,善于抓住主证,专病专方与辨证论治相结合。

皮肤病外治 风湿热毒 钟以泽 经验

吾师钟以泽教授、主任医师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四川省名老中医、国家名老中医带徒之一,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四十余年,治学严谨,医道精深,一生笃重临床,在中医药治疗皮肤病方面学验俱丰,可谓“内科功底深厚,外科诸法精通”。 笔者有幸师从学习,继承其学术思想,总结其治疗经验。现将钟师皮肤病外治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 急性皮肤病多因风湿热毒

风邪是急性皮肤病的一个直接病因。《内经》云“风者,百病之始也”;“汗出见湿,乃生痤痱”;“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玉机真脏论》曰“身热而肤痛,为浸淫”;《风论》曰“风气与太阳俱入,行诸脉腧,散于分肉之间,与卫气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愤胀而有疡”等。风邪与寒、湿、热、火、毒合而为病者多,如荨麻疹、湿疹等过敏性皮肤病,麻疹、风疹等病毒性皮肤病等。湿邪,因季节闷热,住处潮湿或职业关系等而生,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地之湿气盛,则害人皮肤筋脉”。湿邪停滞,在上则面部垢浊色暗,在下则生疮,脚气糜烂流汁。湿郁则化热、生火、生燥,以致疮疡难愈,迁延日久,如真菌型、化脓性皮肤病,血管性、代谢障碍引起的疾患多属此类。热毒引发皮肤病更为常见,《灵枢·痈疽》谓“大热不止,热盛则肉腐”。热为火之轻,毒为火之重,热火毒致病,多数感染性皮肤病由此而起。

1.1 清热解毒,除湿止痒法 若症见患处皮肤潮红肿胀,丘疹水疱,糜烂流滋,瘙痒结痂,证属湿热毒蕴,郁滞肌肤。治宜清热解毒,除湿止痒。方选苦参汤加减:苦参、地肤子、蛇床子、白芷、百部、芒硝、陈艾、野菊花、当归各15g。适用于汗泡疹、手足癣浸渍糜烂、生殖器疱疹等。银屑病皮损鲜红,瘙痒剧烈加予外用药浴方:黄柏、大黄、胡黄连各15g,马齿苋、白鲜皮、甘草各30g,何首乌20g。生殖器疱疹加用土茯苓、薏苡仁、马齿苋、白鲜皮、甘草各30g,木贼、五倍子、乌梅、大黄各15g,公丁香10g。湿疹、汗疱疹加桂枝、细辛、枯矾各10g,五倍子、石榴皮各15g。

1.2 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法 若症见患处皮肤赘生物,瘙痒或无自觉症状,证属风热毒邪,郁阻肌肤。治宜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方选马齿苋30g,木贼20g,香附、白芷、乌梅、板蓝根、苍术、贯众、红花、地骨皮、五倍子各15g。适用于扁平疣。瘙痒者加千里光、夏枯草各30g。水煎取浓汁,药浴或浸泡患处,每日1~2次,每次30min,1周为1疗程。瘢痕疙瘩选用蜈蚣、全蝎各10g,五倍子、乌梅各15g,共研细未,软膏调敷。5d为1疗程。

1.3 清热除湿,活血通络法 本法用治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外治方面脓腐较多时不可用丹药,应用高水湿敷,药用黄芪15g,细辛 15g,制首乌 15g,何首乌 20g,当归 20g,陈艾 15g,红花20g。

1.4 养血活血,温经通络法 若症见患处紫红肿胀,遇冷疼痛加重,证属气血不足,寒凝经脉。治宜养血活血,温经通络。方选回阳玉龙膏加减:川乌、草乌、白芷、陈艾、乳香各15g,当归、何首乌各20g,桂枝、红花各12g,细辛10g。腹痛腹泻选用乌药、炒川楝子、川芎各12g,小茴香、陈艾各15g,白芥子10g。共剪细段,加盐炒热,布包热熨小腹。关节滑膜囊炎选用川乌20g,草乌、白芷、陈艾、威灵仙、骨碎补各15g,细辛、橘络各12g。共剪细,加盐250g,温火炒热,布包外熨。每日1次,1周为1疗程。脱疽、红斑狼疮关节肿痛加海风藤20g。硬皮病肢端溃疡和筋膜炎予生首乌、透骨草各30g,当归、桂枝各20g,红花、地骨皮、陈艾、白芷、川乌各15g。水煎取浓汁,药浴或浸泡患处,每日1~2次,每次30min,1周为1疗程。

2 慢性皮肤病多为脏腑功能失调

慢性皮肤病,或因急性失治,日久必伤及脏腑。辨病因分六淫、内伤、饮食劳倦等,辨病性为八纲、气血;辨病位察脏腑及所主,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谓“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2.1 益气养阴,止痒润燥法 若症见患处皮肤瘙痒干燥,层层鳞屑,皲裂疼痛,粗糙增生,苔藓样变,证属气阴不足,血虚生风生燥,肌肤失养所致。治宜益气养血,止痒润燥,方选当归饮子加减:何首乌、当归、黄芪、桑椹子各 20g,乌梅、白芷、地骨皮、苍术、大黄各15g,陈艾、红花各12g。适用于慢性湿疮、银屑病、鱼鳞病等慢性病。红花、地骨皮对于剥脱皮损效果甚佳。水煎取浓汁,药浴或浸泡患处,每日1~2次,每次30min,1周为1疗程。禁忌证: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哮喘患者;皮肤有伤口、破溃者;骨折未愈者;对药物过敏者;妇女月经期慎用。年老体弱者需加强防护措施,最好有家属陪伴。

2.2 滋补肝肾,养精祛斑法 白癜风,肝肾不足证常选用补骨脂 15g,菟丝子 30g,白芷 15g,乌梅 15g,刺蒺藜 15g ,何首乌20g,红花、紫草各12g。白酒泡1周后棉签蘸少许外搽患处,每日1~2次。以皮损处发红为度。

2.3 行气活血法 证属气血瘀阴之斑秃,选用当归、生首乌、侧柏叶各 20g,白芷 15g,陈艾 20g,百部、红花、石菖蒲、干姜各12g。煎汁外洗,每日1次,7d为1疗程。证属气血瘀阻,兼夹血虚之斑秃,选用菟丝子、侧白叶、生首乌、当归各20g,补骨脂、百部、蛇床子、白芷、陈艾各15g。水煎取浓汁外洗患处,每日1次,7d为1疗程。掌跖红斑角化斑也适用。

3 结 语

钟师认为,皮肤病有上千种,病因复杂,治法繁多,总的来说急性皮肤病多因风湿热毒,慢性皮肤病多为脏腑功能失调,中医外科疾病虽然症状较为表浅,但往往是由内脏的病变导致的。钟师指出,由于抗生素和外科新器械的广泛运用、手术方法的改进,使得中医外科学诊治范围发生很大改变,比如慢性增加而急性病减少,七情内伤引起的疾病增加而外感六淫引起的疾病减少。在疾病谱变化的情况下,需要重视内治,并辅以正确的外治,以提高治愈率,更好地解决疾病复发问题。

临床正确选择外治方法将直接影响疗效,正所谓 “病有不同,似乎千头万绪,但即使症有万千,总有一定之规,知其常达乎变”。钟师强调,在治疗中既要善于顾及全身,又要着重观察局部,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也要注重辨证,首先要明辨阴阳。外科阴阳辨证多以局部症状为主,肉眼可视,触手可及,比较客观,归根结底是引起气血不和,循行失常这一基本病机的病因之分,阳者不得宣发,引起运行受阻。使用配伍得当的中药煎汤洗浴、浸泡、湿敷患处,或酒泡中药制成酊剂,外搽患处皮损,使药物透过皮肤孔窍、腧穴、腠理直接吸收,进入经脉血络,输布全身,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解毒化瘀,扶正祛邪的作用,配合内服外敷,可促进生肌长皮。正如《外科正宗》曰“使气血得疏,患者自然爽快,亦取瘀滞得通,毒气得解,腐肉得脱,疼痛得减”。

R249.8

A

1004-745X(2011)09-1422-02

2011-03-12)

猜你喜欢

证属外治白芷
干眼不舒,中医外治有妙招
鼻窦炎中医外治十法
川芎外治 止痛功良
中医外治杂志
不同等级白芷饮片HPLC指纹图谱
白芷美白活性部位初步研究
熏硫与未熏硫白芷抗炎镇痛作用的对比研究
熏硫与未熏硫白芷的体内外HPLC图谱对比分析
颈脉通
《中医研究》杂志论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