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消肿止痛汤熏洗治疗炎性外痔100例
2011-02-11周玉文张志娟
周玉文 张志娟
1河北省迁安市妇幼保健院(河北迁安064400)2河北省迁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迁安064400)
炎性外痔为肛肠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为外痔痔核肿大,肛门坠胀疼痛较剧,坐卧不适。笔者自2006年2月-2009年2月采用消肿止痛汤熏洗坐浴治疗炎性外痔,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河北省迁安市妇幼保健院炎性外痔门诊患者150例,诊断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国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炎性外痔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肛门疼痛;肛检:外痔红肿、触痛。其中男性98例,女性52例;年龄12~72岁;病程1~18d。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 (中药治疗)100例与对照组(西药治疗)50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消肿止痛汤熏洗坐浴治疗,药物组成为鱼腥草、苦参、朴硝、黄柏、苍术各30g,生地榆、五倍子、生大黄、延胡索、野菊花各20g,赤芍15g,细辛、冰片、炙川乌、炙草乌各10g。将上药(除冰片)加水浸泡30min,煮沸30min,煎取药液约2000mL倒入盆中,加冰片5g溶化。先熏洗后坐浴,每次20~30min,在坐浴过程中用手轻轻按摩痔核。每日1剂,早晚各1次。对照组采用0.02%高锰酸钾溶液温水坐浴。两组治疗期间嘱患者保持大便通畅,忌辛辣刺激性食物。治疗时间均为20~30min/次。15d后评效。
1.3 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检查时痔核红肿消失。好转:临床症状改善,检查时痔核红肿缩小;未愈:临床症状及痔核均无变化。
2 结 果
治疗组治愈93例(占93.00%),好转7例;对照组治愈26例(52.00%),好转24例。两组痊愈病例平均治疗时间,治疗组为4d,对照组为10.74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炎性外痔是肛缘皮赘或皱襞因感染、增生而成,一般有明显充血、水肿、触压痛,排便时疼痛加重,甚则坐卧不安。其发病主要是由于患者平素饮食不节,过食辛辣醇酒厚味之品,致体内湿热生成,下注肛门;或因久坐久蹲、负重远行、便秘致肛门气血不畅,湿热与气血相搏结,筋脉交错,气血纵横,结滞不散而成。故治疗应以清热利湿,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为原则。西医治疗多采用抗生素(注射或口服),外用0.02%高锰酸钾溶液坐浴热敷等治疗,但高锰酸钾溶液只起到了消毒杀菌的作用,并无促进外痔收敛吸收的作用[1],故疗效不尽如人意。中药熏洗是治疗肛肠病的传统方法,《疡医大全》载 “大黄、朴硝熏洗诸痔之效”。其主要原理是:在熏洗过程中,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药液中的有效成分可透过皮肤发挥药理作用,且温热药液的熏洗可使局部气血经络得到温通,促进血运,增强局部组织的抗病能力。方中鱼腥草、大黄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利湿消肿;朴硝清热消肿,软坚散结;苦参除湿热,消肿毒,祛风止痒;黄柏苦寒,清热解毒;延胡索活血散瘀,理气止痛;五倍子收敛固涩;地榆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细辛、冰片芳香走窜,活血止痛。以上诸药各司其职,配合使用,相得益彰,共奏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药理研究证实,鱼腥草、黄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多种皮肤真菌等有抑制作用;苦参水煎液及苦参碱有显著的抗炎、抗过敏作用;大黄对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大黄素尚有利尿消肿作用;生地榆有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减轻组织水肿作用;五倍子中的没食子酸有收敛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冰片的主要成分龙脑、异龙脑有消炎镇静止痛作用;细辛挥发油有解热、抗炎、镇静及局麻止痛作用;延胡索主要含20多种生物碱,其中延胡索乙素(四氢巴马亭)是镇痛的主要成分,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并能使肌肉松弛而具有解痉作用;朴硝外敷可加快淋巴循环,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而具有抗炎作用[2]。
综上所述,消肿止痛汤效快,疗效好,且方法简单,免除了手术之痛,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值得深入研究。
[1]国家基本药物小组.国家基本药物(西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970-971.
[2]侯家玉.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