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

2011-02-10吴淑芬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34期
关键词:栓塞肝癌化疗

吴淑芬

(白城市中医院,吉林 白城 137000)

原发性肝癌是中国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由于该病发生较为隐匿,患者就诊时多数已经处于疾病的中晚期,加之肝硬化发生率和术后复发的几率较高等因素的影响,手术切除率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癌症死亡顺位中肝癌已居第2位,寻找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是迫在眉睫的。利用介入技术对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和血管栓塞,从而使肿瘤的血供得到阻断,瘤体因严重缺血和坏死而缩小,可以达到治疗肝癌的目的,可以作为临床治疗方法。经导管动脉灌注的化疗和栓塞治疗的介入治疗法,具有创伤小、可多次重复实施、对患者身体条件相对较低等优势。从2004年8月至2008年6月,吉林省白城市中医院对处于中、晚期的原发性肝癌42例患者,应用上述治疗方法,疗效较为满意。为此,将护理措施及其体会介绍如下,供广大护理工作者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一般资料

本组42例患者均为吉林省白城市中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在35~67岁,中位年龄为47.2岁,病程在26~97d之间,中位病程为49d。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乏力、消瘦、肝区疼痛,有明显黄疸者27例。所有病例经B超、CT确诊,瘤体在3.0~8.0cm之间。在各项实验室检查项目中,甲胎蛋白(AFP)均>400ng/mL,转肽酶、碱磷酶均显著增高,出现A/G比值倒置者26例。

1.2 方法

①术前准备:为介入治疗的顺利进行,术前应做以下准备工作:a.禁食6h。b.沐浴,做好双侧腹股沟备皮。c.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血尿便常规,血小板数量、凝血酶原时间以及肝肾功能等。d.进行青霉素和碘过敏试验。②应用药物:5-氟尿嘧啶、顺铂、阿霉素、丝裂霉素等是临床常用的化疗药,明胶海绵、碘油是用于肝动脉栓塞的栓塞剂,胃复安、地塞米松是用于预防胃肠反应的药物。

1.3 结果

患者的病情均得到进一步好转。治疗后,患者的食欲提高,体重增加,面色萎黄得到改善,疼痛减轻或消失,甲胎蛋白值恢复正常者占64.28%,人甲胎蛋白值降低者占19.04%,腹水减少或消失者占71.43%。

2 临床护理措施

2.1 人文护理

①让患者尽快熟悉新的生活环境:护理人员应向患者介绍病房的环境,有关科室的位置和特点;介绍科室人员,告知患者在有具体需求时如何及时得到满足。②积极与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沟通:对患者有较大影响的身心健康问题,要根据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与医师及家属共同进行商讨,采取适当个性化方式,保证患者渡过心理危机期,以免造成心理创伤。③让患者了解相关专业知识:在护理实践中,根据各项不同的诊疗活动,详细介绍各项检查、治疗的作用,各项护理的目的、方法、注重事项,告知患者配合医务工作者开展诊疗活动的方法。通过了解和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缓解和消除心理紧张状态。

2.2 出血倾向的观察及预防

由于患者出现血小板降低,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出血倾向。为此,患者术后24h内绝对卧床休息,加压穿刺点的时间为12h,禁止松动移动穿刺口包扎,避免弯曲压迫穿刺侧肢体。同时,还应观察下肢皮肤颜色、温度和足背动脉搏动是否出现异常,观察穿刺点是否有渗血和血肿的发生,1次/2h测量血压和脉搏,并做好记录,停止测量的时限为连续24h患者的血压正常。

2.3 胃肠道的护理

在介入治疗过程中,由于大量使用化疗药物和造影剂,患者可出现剧烈的恶心、呕吐等症状,由此造成胃和食管近贲门处的粘膜毛细血管挛缩甚或破裂,导致出现消化道出血,尤其在有肝硬化史和食道静脉曲张者中易出现。因此,术后护理人员要做好防止患者剧烈恶心、呕吐症状出现的工作。为减轻胃肠反应症状,术中遵医嘱,在注入化疗药前肌内注射胃复安10mg,栓塞后推胃复安、地塞米松;返回病房输液时,分次入滴管静点胃复安,以预防胃肠反应。为预防消化道出血,静点维生素K。为避免因误吸而造成呛咳或窒息,护理人员应嘱咐病患在做深呼吸、呕吐等动作时,必须将头偏向一侧;同时,应注意观察患者排出的呕吐物、排泄物的数量、性质和颜色并认真做好记录;应密切注意观察是否发生出血现象,以早期治疗。

2.4 饮食护理

施行介入治疗后,应禁食有渣和油腻的食物24h,为排除毒素应多饮水。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房研制药膳治疗,其配方有:①益肝粥。②复肝汤。③降酶散。它们的功效为清热解毒、利尿、健脾开胃,扶正固本,滋补肝肾,降酶祛浊退黄,并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药膳配制好后,应由专人按剂量送到患者床头,喂或看之人入口,以保证服用准确并观察病情变化。药膳治疗后,应给予高蛋白、低脂、低盐和富含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为防止门静脉高压者因静脉曲张而出血,应禁忌食用硬、干、粗糙和生冷刺激性食物。

2.5 术后并发症及其护理

①局限穿刺部位出血及血肿:术后绝对卧床休息24h,用沙袋加压穿刺点12h,穿刺肢体制动。注意观察穿刺点是否有渗血、血肿和足背动脉搏动的发生。本组患者未见严重的出血现象,无血肿出现。②胃肠反应:出现胃肠反应者占71.43%。在输液开始和末尾时,加胃复安20mg入滴壶中静点,或者临时肌内注射胃复安10mg,症状得以缓解。③发热:栓塞治疗后,早期因瘤体凝固坏死后出现的吸收热导致发热;1周后因出现骨髓抑制导致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当受到病原体感染时可引起发热。本组12例于术后5h~3d出现发热,体温在38~38.7℃;术后1周出现发热3例,体温在39℃以上,经物理降温及药敏试验下应用抗菌药物后,恢复正常体温。④疼痛:多因栓塞部位肿胀引起。本组27例出现疼痛,对6例疼痛难忍者给予常规量强痛定后得到缓解,其余患者未做处理,疼痛逐渐缓解或消失。⑤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减少:本组研究表明,30例患者合并有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加之化疗药物导致骨髓抑制,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白细胞、血小板数量的减少,经过及时的对症治疗后,患者基本恢复正常。⑥肝肾功能损伤:栓塞化疗后可造成肝细胞的进一步损伤,但多表现为为暂时性肝功能异常。采用静滴保肝药,4mL肝炎灵肌内注射10~15d后,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另外,应用大量化疗药物导致的毒副作用,癌细胞大量坏死需要经肾脏排出,可造成肾功能损伤。所以,术后应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毒物排泄。同时,护士应观察24h的尿量和性状的变化,以及时处理异常情况。但本研究未见肝肾功能损伤。

3 体 会

随着医学科学和介入治疗方法的迅速发展,行肝动脉灌注和肝动脉动栓塞化疗是目前公认的最好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及其不愿手术者的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临床实践表明,应用此疗法不仅使瘤体得以缩小,临床症状得以改善,减轻药物产生的毒副作用,还具有少见并发症、重复治疗的优点,从而可以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尽管存在上述不利因素的影响,但只要积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严密观察术后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大幅度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

猜你喜欢

栓塞肝癌化疗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跟踪导练(二)(3)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