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暴涨与暴跌都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2011-02-10傅青主成都天地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91
傅青主(成都天地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91)
中药材暴涨与暴跌都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傅青主(成都天地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91)
2011年七月下旬起,中药材价格呈现显著跌势,再度吸引世人目光。本文从产业可持续发展及生产企业的角度探讨中药材行情的暴跌的危害,论证行情的暴涨及暴跌均对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巨大危害。
中药材;价格暴跌;后果
中药材价格又暴跌了。从2011年7月下旬开始,以反映国内中药材整体走势的中药材天地网综合200指数三个月时间跌了641点,从历史最高点2011年7月25日的2 905点跌到10月26日的2 264点。命运弄人,依稀又看到当年上海甲肝流行、非典、甲流暴发期间药市的 “过山车”行情。更为可怕的是,这一轮暴跌是发生在国内药市长达两年半的一路上行之后,所积累的泡沫成分远超过前几次异常波动。
这种整体走势与天地网信息中心2011年5月份的预警完全相符,且从市场供求关系和人气指标综合分析,不排除综指200有下跌到2 000点以下可能。除了一些生长周期较长的家种品种、野生品种外,多个生长周期较短的家种品种行情将持续低迷,部分前期热点品种甚至可能 “烂市”。
这种短时间的行情狂跌也让部分中成药生产企业倍感欣慰,甚至不乏业界之外的叫好之声。似乎从此以后,企业又可以低成本运转了,人民群众又可以用上物美价廉的中成药或中药饮片了。但笔者却担忧—— “塞翁得马,焉知非祸?”
从产业可持续发展角度看,行情过快下跌的危害甚至不亚于暴涨:
一是为下一轮行情暴涨埋下伏笔从多年经验来看,药价暴跌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导致 “药贱伤农”,农民弃种,中药材生产基础造成破坏。为市场行情进入新一轮暴涨暴跌埋下伏笔,这方面有太多“前车之鉴”,如黄姜、川芎、白术等;还有前两年的山东大蒜、东北绿豆等。
二是造成中药原料的质量下降前期行情暴涨,已刺激多个中药材品种严重供大于求。目前行情暴跌,在现代化仓储条件不完善、流通标准不健全的背景下,大批烂市药材只能长期积压在弱势农民群体手中,期待市场慢慢消化行情复苏。期间会造成严重的管理混乱和质量失控。例如前几年就有烂市的白芍、牡丹皮等品种存放十几年后又投入流通。
三是损害产业升级所需的资本和人才基础长期以来,中药材生产经营仍是依赖千家万户小规模发展,从业者急需通过资本原始积累和素质提高来对行业进行现代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升级改造。但经过这一轮 “折腾”, “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落空”。众多从业者多年积累毁于一旦,高素质人才退出,严重损害到产业升级所需的资本、人才支撑基础。
站在生产企业角度来看中药材价格暴跌,大家更不必高兴太早,由此带来的危害也不小:
一是“好了伤疤忘了痛”有这么多廉价甚至“烂市”的原料供应着,企业还有多大兴趣投入巨资去 “反哺”薄弱的基础生产。甚至有部分企业本身就是这轮中药材 “囤积待涨”的始作俑者,这些囤货在手,企业更无建立原料可持续供应体系的积极性,从而错失大好时机。
二是损害中药企业“品牌”提升众所周知,“药材好,药才好”,好药才能有个好品牌。但好药材就得有个合理的价格,如此大幅降价和烂货充斥,中药原料质量能好到哪里去?再说,在国内成药集中招标采购体制下,中成药低质低价竞争,本身就提价无望。这一暴跌,中成药在集中招标采购中的区别对待甚至提高价格估计又成泡影,国内中药品牌提升在高昂的国外专利药冲击下更将举步维艰。
三是野生药用资源可持续利用前景堪忧“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在中药材大行情走低的背景下,野生药用品种的价格也将随之低迷。企业失去野生变家种的冲动,多年以来野生资源只计人力成本不计资源成本的现状又将持续下去,为本已面临枯竭的多个药用资源储备 “雪上加霜”,部分稀缺品种甚至将出现资源断档和天价。
所以说,事物发展都有两面性,暴涨与暴跌都是对行业健康发展的巨大伤害。当前药市行情暴跌,这是一个多方共输的结果,实在是业界不应也不愿看到的。
2011-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