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茧症3例临床报告
2011-02-10王程
王程
腹茧症临床比较少见,术中没有能明确诊断,但手术后效果较现想,取得的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病历
例1:患儿,女性,12岁,入院前一月前反复出现中下腹部胀痛,多在餐后3 h出现,伴有恶心,但有时呕吐少量的胃内容物,多在呕吐后腹胀缓解,无发热,大便正常,每日一次,未经过治疗,现感觉症状较前加重而入院治疗,既往无结核病史,无腹膜炎病史,手术史及外伤史,体检;慢性病容,心肺未闻及明显的异常,腹部膨隆,腹肌稍紧张,脐周压痛,反跳痛存在,中腹部可触及一包块,约6×6 cm大小,质中偏硬,边界欠清,光滑固定,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存在,肠鸣音减弱。诊断性腹腔穿剌可抽出淡黄色液体少许。腹部平片示:肠腔大量的积气,脐周肠管显示不清,三维多普勒彩超报告:中下腹部有形状不规则的液形暗区示探及明显的实质性包块,血常规白细胞稍有升高,出凝血时间和肝肾功能正常。
入院后经过抗炎、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胃肠减压等治疗后,腹胀症状较前无明显的好转,但腹部疼痛及腹部包块同前,因腹部疼痛及肿块性质不能确定,而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有少量的淡黄色液体约300 ml,肝脏及脾脏正常,见横结肠以下及升降结肠内侧有一包块,前腹膜与包块广泛的粘连直达耻骨联合上,粘连及易分离,未见十二指肠,小肠,子宫,包块光滑,呈乳白色,切开包膜,发现包膜厚约0.2~0.3 cm,质地较硬,腹腔内的小肠全被包裹而形成包块,包块与腹腔内器官的粘连分离不困难,但肠管较同龄女性的肠管细小,术中急诊取包膜壁一块送病示包:包膜为增厚的纤维结缔组织,未见炎性病变,并将余下的包膜一并切除,手术结束,术后第三天通气通便后给予大承气汤口腹,术后切口一期愈合,症状消失,包块消失。术后病检报告示:包膜为增厚的纤维结缔组织,未见炎性病变,未见结枋病变。
例2:患者女性,30岁,入院前三个月前反复出现中、下腹部疼痛,多为隐痛,餐后2 h发生,伴有恶心,有时呕吐少量的胃内容物,呕吐后腹胀消失,纳差,无发热,大便正常,每二日大便一次,未经过治疗,但于三天前出现脐周疼痛,呈持续性胀痛,伴有发热,体温38.5℃,恶心,呕吐少量的胃内容物,呕吐后腹胀仍不能缓解,在当地医院治疗后症状无缓解,而转入,既往无结核病史,无腹膜炎病史,手术史及外伤史,体检;急性痛苦面容,心肺未闻及明显的异常,腹部稍膨隆,腹肌稍紧张,脐周压痛,反跳痛存在,中腹部可触及一大的包块,约10×9 cm大小,质中偏硬,边界欠清,光滑固定,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存在,肠鸣音减弱,诊断性腹腔穿剌可抽出淡黄色液体少许,腹部平片示:肠腔少量的积气,脐周肠管显示不清,三维多普勒彩超报告:中下腹部有形状不规则的液形暗区示探及明显的实质性包块,血常规白红胞明显的升高,出凝血时间和肝肾功能正常。
入院后经过抗炎、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胃肠减压等治疗后,腹胀症状较前无明显的好转,但腹部疼痛及腹部包块同前,因腹部疼痛及肿块性质不能确定,而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有少量的淡黄色液体约500 ml,未见大网膜,肝脏、脾脏及胃十二指肠,小肠,回肠及结肠,子宫,包块光滑,呈乳白色,切开包膜,发现包膜厚约0.2~0.4 cm,质地较硬,腹腔内的脏器全被包裹而形成包块,包块与腹腔内器官的粘连分离不困难,术中急诊取包膜壁一块送病示包:包膜为增厚的纤维结缔组织,未见炎性病变,并将余下的包膜一并切除,手术结束,术后第四天通气后给予大承气汤口腹,术后切口一期愈合,症状消失,包块消失。术后病检报告示:包膜为增厚的纤维结缔组织,未见炎性病变,未见结枋病变。
例3:患者;女性,45岁,因反复发作中下腹部疼痛半月余,加重三天入院,发作时多为胀痛,伴有恶心,有时出现呕吐少量的胃肉容物,呕吐后腹部胀痛渐渐消失,无纳差,无发热,大小便正常,每日一次,曾反复在当地医院治疗,症状加重而转入,既往无结核病史,无腹膜炎病史,手术史及外伤史,体检;急性痛苦面容,心肺未闻及明显的异常,腹部膨隆,腹肌稍紧张,脐周压痛,反跳痛存在,中腹部可触及一包块,约8×7 cm,质中偏硬,边界欠清,光滑固定,移动性浊音存在,肠鸣音减弱,诊断性腹腔穿剌可抽出淡黄色液体,腹部平片示:肠腔少量的积气,脐周肠管显示不清,三维多普勒彩超报告:中下腹肠管大量的积气和积液,下腹部有形状不规则的液形暗区示探及明显的实质性包块,血常规白红胞明显的升高,出凝血时间和胆肾功能正常。
入院后经过抗炎、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胃肠减压等治疗后,腹胀症状较前好转,但腹部疼痛及腹部包块同前,因腹部疼痛及肿块性质不能确定,而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有大量的淡黄色液体约600 ml,肝脏、胃及脾脏正常,见横结肠以下及升降结肠内侧有一包块,前腹膜与包块广泛的粘连直达耻骨联合上,粘连及易分离,未见十二指肠,小肠,子宫,包块光滑,呈乳白色,切开包膜,发现包膜厚约0.3~0.4 cm,质地较硬,腹腔小肠全被包裹而形成包块,包块与腹腔内器官的粘连分离不困难,术中急诊取包膜壁一块送病示包:包膜为增厚的纤维结缔组织,未见炎性病变,将余下的包膜一并切除,手术结束,术后第三天通气后给予大承气汤口腹,术后切口一期愈合,症状消失,包块消失。术后病检报告示:包膜为增厚的纤维结缔组织,未见炎性病变,未见结枋病变。
查阅有关资料证实该病为腹茧症,随访二年,无复发,生活质量较前明显的提高。
2 讨论
腹茧症及为罕见,迄今为止文献报告不多,且命名各有不同,又名为慢性纤维性包裹性腹膜炎,包裹性肠,糖衣肠,多发性浆膜性肠炎,小肠禁锢症等,本病多发于女性,男性较少,病变多位于小肠部位,也可位于整个腹腔,目前认为以腹茧症命名较为妥当,但病因不清楚,有一部分学者认为是感染引起的腹膜炎的后遗症,但有一部分笔者认为与先天发育异常有关的看法,还有一部分笔者认为可能为胎粪性腹膜炎的残留表现。
本症主要表现为腹部包块或急性肠梗阻症状,因该病罕见,大部分文献报告病例在术前误诊为一般肠梗阻或其他腹部包块性疾病,笔者认为出现上述表现者,三维多普勒彩超和腹部平片没有发现与体检相符合的实质性包块,包块内是粘连的肠管及其瘀积的内容物,就应想到本病的可能。
本病主要是手术治疗,行包膜剥离切除,如小肠粘较重,可先行肠粘连松解术后,在将粘连病变广泛的肠管行肠排列术,目前由于防粘连膜及防粘连液的广泛使用,使腹部手术后预防肠粘连收到明显的成效,但我们祖国的传统医学使用中医中药治疗,增强肠蠕动,防止肠粘连,也收到了明显的效果,远期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