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穴位透刺治疗偏头痛23例
2011-02-10耿昊,黄煜
耿 昊,黄 煜
(1.江苏省中医院,江苏 南京210029;2.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210029)
偏头痛是典型的血管性头痛,为一组常见的头痛类型,以青壮年多见,且女性发病率较高,常与情绪波动、吸烟、饮酒等因素相关。主要表现为一侧额颞部或双侧呈持续性跳痛或钝痛、胀痛,大多数疼痛剧烈,持续数小时至数天,甚者因疼痛彻夜不眠,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WHO提出,偏头痛与四肢瘫痪、精神障碍、痴呆等疾病共视为最严重的慢性功能障碍性疾病。目前偏头痛的临床治疗颇为棘手,尚无理想的根治办法,针灸治疗此病有独特的疗效。笔者采用头部穴位透刺为主的针灸方法治疗偏头痛2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
偏头痛发作期患者23例,所有23例均来自2009年3月~2010年3月江苏省中医院门诊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15例;年龄最大52岁,最小24岁;病程最长8年,最短2年。所有患者均经全面检查排除脑外伤、脑肿瘤及高血压病等疾病引起的偏头痛。
1.2 诊断标准
采用国际头痛协会(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IHS)2004年修订的偏头痛的诊断标准(ICHD-Ⅱ)[1]。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偏头痛诊断标准者;②年龄在18~65岁的患者;③处于发作期患者;④每月发作≥1次;⑤患者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或合并其它各系统严重疾病者;③严重精神病患者或恶性肿瘤患者;④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⑤未按规定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者。
2 治疗方法
选穴:太阳透角孙、头维透曲鬓、率谷透角孙、风池、合谷。操作方法: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一般以侧卧位或坐位为主。选用0.30 mm×75 mm华佗牌一次性毫针,使用医用75%酒精棉球在穴位局部皮肤及医者手指进行严格消毒后进针。先直刺健侧合谷(针刺合谷可以缓解皮下透刺的疼痛),得气后于患侧太阳穴快速斜刺达帽状腱膜下,再将针身倾斜与头皮呈15°角,缓慢刺向角孙穴,针刺深度为50~70 mm,施以快速小幅度捻转手法,频率为200转/min,待局部出现酸胀感,再持续捻转3 min,使针感向半侧头部扩散(以病人感觉温和的酸麻胀痛为好)。头维透曲鬓、率谷透角孙操作方法同“太阳透角孙”。风池穴采用直刺,进针得气后,行捻转补泻或平补平泻。两侧均头痛者,可取两侧进行上述治疗,针刺先后依两侧头痛程度而定。留针30 min,留针期间隔10 min行针1次,每周治疗5次,10次为1个疗程,休息2周后再进行第2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根据1999年出版的《实用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2]提出的国际统一标准,将偏头痛程度分为4级:0级:头痛出现,工作能力不受影响;1级:轻度头痛,工作能力部分受到影响;2级:中度头痛,工作能力受到严重影响不能工作;3级:重度头痛,卧床休息。并将疗效分为无效、有效、显效、控制4级。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共2例,占8.70%;有效:治疗后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程度及伴随症状4项指标至少有1项明显改善,共6例,占26.09%;显效:症状减轻1级以上,并至少达到0~1级,共7例,占30.43%;控制:疗程结束无发作性头痛,停止治疗1个月不复发,共8例,占34.78%。总有效率为91.30%。
4 讨论
偏头痛归属于中医“头痛”范畴,根据发病原因、部位、病因病机的不同对本病有不同的命名,如“脑风”、“偏头风”、“头风”、“头角痛”、“额角上痛”等。《金匮翼》曰:“偏头痛者,由风邪客于阳经,其经偏虚也,邪气凑于一边,痛连额角,久而不已,故谓之偏头痛。”指出本病实属风邪客于少阳经脉,致使经气不疏、气血壅滞脉络不通故痛也。因此偏头痛的发作是各种致病因素导致气血逆乱,脉络闭阻,久之血伤入络,顽痰死血,混居络脉,气血不通,不通则痛,再挟风邪上扰,遂致头痛反复不已。
《千金翼方》曰:“凡病皆由气壅不得宣通,针以开导之。”遵循“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针灸治疗原则,常取少阳经穴治疗偏头痛。太阳穴为经外奇穴,角孙为手少阳三焦经穴,太阳透角孙能散风泻火、疏通经络、化瘀行气,通调少阳经脉之气血而止痛;头维是足阳明胃经与足少阳胆经、阳维脉之交会穴,曲鬓为足少阳胆经经穴,头维透曲鬓能将足阳明经之气血引向足少阳经,使足少阳经气血充盈,故而清利头目、活血通络、止痛镇痉;率谷为足少阳经穴,角孙为手少阳三焦经穴,率谷透角孙能加强表里经之间的联系,调整表里经的气血,从而祛风清热、通络止痛;风池穴作为足少阳胆经的主要穴位,具有熄风清热降火、通畅气血止痛的作用;合谷是手阳明经的原穴,具有镇静止痛作用,据测痛试验[3],针刺一侧合谷,可使全身痛阈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诸穴共同奏效,达到祛风散邪、疏通经络、活血止痛的作用。
近年来,偏头痛的三叉神经血管放射学说、植物神经紊乱学说备受青睐,认为由于各种内外因素作用于神经及血管,而使神经伴血管功能失调所致[4]。从现代神经解剖看,太阳与角孙深层组织中有颞神经和枕小神经双重分布,还有颞浅颞中动、静脉通过;头维透曲鬓组织中有耳颞神经颞支和上颌神经、面神经颞支神经分布,还有颞浅动、静脉的额支通过;率谷透角孙的组织中有耳颞神经分支及枕大神经会合支分布,有颞动、静脉分支通过。因此太阳透角孙、头维透曲鬓、率谷透角孙能刺激颞部、额部及枕部分布的神经,有可能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和代谢,抑制痛觉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调节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从而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控制偏头痛的发作。同时有研究证明针刺风池穴具有扩张椎-基底动脉的作用,以增加脑血流量,改善病损组织的血氧供应,使血管弹性增加,血液阻力减少[5]。
综上,采用头部穴位透刺为主的针灸方法,不仅可以通经接气,增强针刺强度,使针感易于循经传导,提高疏泻邪气的效果;又加强了经与经之间的联系,协调经与经之间的平衡,沟通经脉间经气,调整经络气血;同时使得作用相近的邻近穴的治疗作用得以增强,以活血通络、祛邪止痛而治疗偏头痛。
[1]Jes olesen.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J].2nd edition.Cephalalgia,2004,24(Suppl 1):9
[2]孙怡.实用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18-427
[3]伦新.合谷和率谷穴配用的临床体会[J].针灸临床杂志,1993(2):65-66
[4]陈发霞,张云梅,苏美芳.偏头痛的发病机制[J].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99,26(S1):44
[5]张钦.头针的形态联系与神经相关的探讨[J].上海针灸杂志,1998,17(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