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珙县蚕桑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2011-02-10陈义安王晓芬刘俊凤刘斌彬张友洪秦继彬

中国蚕业 2011年2期
关键词:珙县蚕农蚕业

陈义安 王晓芬 刘俊凤 刘斌彬 张友洪 秦继彬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四川南充 637000; 2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北碚 400015;3珙县智溢茧丝绸有限公司,四川珙县 644500)

珙县蚕桑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陈义安1,2王晓芬1刘俊凤1刘斌彬1张友洪1秦继彬3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四川南充 637000;2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北碚 400015;3珙县智溢茧丝绸有限公司,四川珙县 644500)

在介绍珙县蚕桑产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珙县蚕桑产业逆势而上的成功经验在于:政府重视蚕桑产业的发展、贯彻落实蚕桑实用技术、采取标准水分条件下折算公斤鲜茧粒数来确定鲜茧收购价格的方法、适度规模化经营、精选产品发展桑园综合利用、稳定蚕农收益稳定蚕农队伍。

珙县;蚕桑;多批次养蚕;综合利用;规模经营

珙县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属于川南盆周山区,纯农业县,辖 8镇 9乡(包括 3个苗族乡),面积1 145 km2,总人口 4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32万人。珙县矿产资源丰富,是四川省重要的能源、建材、化工基地。无烟煤储量 12.45亿 t,优质硫铁矿储量2.3亿 t,石英砂矿储量4 700万 t,石灰石遍布全县[1]。蚕桑生产作为珙县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产业,至 2010年已经连续 7年实现桑园面积、发种量、产茧量、产值和单产“五提高”;现在,珙县已发展成为四川省蚕桑优势特色效益农业——蚕桑基地县(全省共 7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和四川省蚕业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其蚕桑产业也已列入全省 21个现代农业基地项目建设规划(蚕桑产业全省仅 2个)。为寻找珙县蚕桑生产发展中的先进理念,为我国西部地区蚕桑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我们于 2010年对珙县的蚕桑生产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1 珙县蚕桑产业的发展情况

珙县蚕桑生产经历了从弱到强、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1983年 3月,珙县蚕丝公司成立,珙县蚕桑生产正式起步,但一直徘徊在比较低的水平。直到 20世纪 80年代末,珙县蚕茧产量才突破 500 t,随后又遭遇蚕桑产业发展的历史性低谷,进入缓慢发展期,直至 2004年珙县智溢茧丝绸有限公司进驻珙县,蚕桑生产开始了连续 7年的大发展。2007年,珙县被国家商务部确定为首批“东桑西移”工程基地县;2008年被四川省农业厅确定为四川省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基地县;2009年珙县鲜茧产量达到4 000 t,位居四川省第 4位;2010年 9月,珙县蚕桑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考核验收组的考评验收。同时,珙县智溢茧丝绸有限公司还整合了相邻的筠连县、兴文县以及云南省的威信县等地的蚕桑生产资源,公司做大做强有了外延的空间。

2 珙县蚕桑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2.1 政府重视是珙县蚕桑产业异军突起的保障

珙县县委、县政府对蚕桑产业相当重视,一是建立健全发展组织机构。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第一副组长的蚕业发展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在县政府办);同时,县委、县政府还成立了蚕业发展指挥部,明确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家”各 1名领导具体抓蚕业发展。二是将蚕桑生产发展纳入年度两个文明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实行单项目标管理。对蚕业发展实行目标考核,在综合目标考核中分值占 4分,做到责任到人,重奖重惩。县委、县政府除对县级部门和乡镇实行目标责任奖励外,同时对达到百万元以上的专业村给予1万元的奖励。另外,县财政坚持每年对珙县智溢茧丝绸有限公司安排以奖代补目标考核奖 80万 ~100万元[2]。三是坚持实行蚕业风险保证金制度。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分管领导每人交纳 1000元风险保证金,县蚕业产业化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主要领导每人交纳风险责任金 1 000元,年终按业绩实施奖惩。四是加强督查。在关键时期,做到“十天一通报、半月一督查、一月一交帐”。五是坚持领导联系基地村制度。2007年全县规划“蚕业百万元”专业村 64个,县领导每人联系 1~2个百万元村戓双百万元村,县级部门、各乡镇党政领导每人负责 1个蚕业百万元专业村建设。2007年起,宜宾市政府领导也分别联系了 1个“蚕业双百万元专业村”。2010年全县共投入蚕桑产业发展资金 2 989.25万元,其中省市财政投入 300万元,县政府投入 150万元,珙县智溢茧丝绸有限公司投入450万元,乡镇政府投入 130万元,蚕农筹资投劳1 959.25万元 。

2.2 蚕桑技术实用化是珙县蚕桑产业成功的基础

在我国多数蚕区面临养蚕劳动力不足,经济效益下降的境况下,多批次养蚕技术可以实现均衡用工,解决劳动力紧张的问题,因此多批次养蚕曾经在川渝两地迅猛发展。但很多蚕区现在又恢复了原有养蚕批次,究其原因,这些地方在发展多批次养蚕的同时,并没有在相应的配套措施上进行深入思考,没有在推行小蚕共育、深化消毒防病的基础上进行多批次养蚕,这也必然导致蚕病危害加重,经济效益难以提高[4]。而珙县在推行多批次养蚕技术时强化了小蚕共育,在消毒防病方面通过珙县智溢茧丝绸有限公司配送精制石灰粉(12.5 kg/盒)和技术员的大力宣传,使消毒防病措施得到了有效的贯彻。现在,珙县小蚕共育到 3龄的达 100%,重点村消毒防病达 100%,省力化养蚕达 100%,优质蚕茧工程覆盖面超过了 90%。小蚕共育化、大蚕省力化、上蔟自动化、消毒防病专业化、蚕房标准化、饲养技术规范化、桑园病虫害统防化等措施的贯彻落实,不仅提高了蚕茧质量,也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适应了现在农村劳动力紧张的实际情况。

2.3 蚕茧评级方法简单实用是珙县蚕桑产业发展的支撑

珙县的蚕茧评级方法值得我们高度关注。蚕茧质量的公正评价一直是蚕桑产业的难题。对此,四川省蚕业主管部门和蚕茧收购企业采用了多种方式和仪器,但效果不尽如人意。作为省级龙头企业的珙县智溢茧丝绸有限公司采取标准水分条件下折算公斤鲜茧颗数来确定鲜茧收购价格的方法,杜绝了其他地方蚕农反映较大的乱扣水分等现象。珙县优质蚕茧质量标准:上车率 98%、化蛹率 100%、茧层含水率 16%。茧层含水率每超 1%,扣蚕茧质量1%,并增加公斤鲜茧颗数 1%计算奖惩;茧层含水率超过 25%的作普茧收购。奖励标准:春蚕茧达到上述标准,公斤鲜茧颗数≤500粒的,每公斤上车茧奖励蚕农 3.00元;公斤鲜茧颗数在 501~550粒的,每公斤上车茧奖励蚕农 2.00元;公斤鲜茧颗数在551~600粒的,每公斤上车茧奖励蚕农 1.00元。夏秋季蚕茧公斤鲜茧颗数≤580粒的,每公斤上车茧奖励蚕农 2.00元。

同时,蚕茧评级时,蚕农可以当场知道自己和其他蚕农的评级结果,基本上杜绝了“人情茧”收购等不良现象。蚕农为提高蚕茧质量所做的努力得到了经济上的回报,公司收购的蚕茧质量也明显提高,烘折从 285 kg降至 235 kg,缫折明显降低。珙县智溢茧丝绸有限公司在蚕茧质量方面的努力,也促进了公司经营的稳定、持续、健康运转。

在 2010年的蚕茧收购中,经与主管部门协商,珙县在蚕茧收购政策上有了较大突破。主要表现在拉大了不同等级蚕茧之间收购价格的差距(不同等级价差多达 5元,而这并不包括方格蔟蚕茧的补贴),并且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这种价格差距促进蚕农认真学习栽桑、养蚕技术,主动使用方格蔟等先进蔟具,在方格蔟结茧基本成型后,蚕农会主动将方格蔟置于室外空旷地带,有效降低蔟间湿度,使蚕茧解舒率由原来的 45%提高至 75%以上,缫折由330 kg降到 275 kg左右;有效地提高了蚕茧质量,使当地的蚕茧供不应求,公司受益,蚕农的经济收益也明显提高,并且形成了良性循环。

2.4 适度的户营规模是珙县蚕桑产业科学发展的主要抓手

珙县的蚕桑生产基地集中且具备一定的规模,占据了全县蚕桑生产的 95%。在家庭养蚕规模上,珙县坚持养蚕向大户集中,重点扶持季养蚕种 4~6盒,年养蚕收入 2万元以上,加上综合收入在 3万元以上的大户。这样的规模,夫妻 2人基本上可以不用另外请人做工,有效地避免了现在农村工价高的问题,也稳定了蚕桑产业的劳动力基础[5]。珙县在强化基地规模的基础上坚持适度户营规模,到 2006年,全县就有家庭养蚕年收入 1万 ~2万元的养蚕户 390户,超过 2万元的养蚕户 43户,7 000元以上的养蚕户 3 000余户,基本具备了较适宜蚕桑生产规模的群体。

另外,珙县的小蚕共育户每家均配备了较完善的养蚕设施以及切桑机等机具,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已发展成为季共育量稳定在 200盒蚕种左右,年共育收入 3万 ~4万元,且经济效益较为稳定的工厂化共育室。通过整合共育室,扩大共育户的户均规模,稳定共育户队伍,提高共育水平,在小蚕共育和消毒防病工作有效落实的基础上,珙县的多批次养蚕技术迅猛发展,1年可饲养 9次蚕,有效地扩大了家庭养蚕规模。多批次养蚕模式养蚕户的饲养量比常规批次户的饲养量至少增加 1倍。在这样的养蚕生产基础上,珙县蚕桑生产的技术措施得到深入贯彻,省力化养蚕技术和机具推广也卓有成效。珙县提供的坚持合理家庭规模,增加养蚕批次,提高蚕农家庭年总收入的思路,在我国西部绝大部分丘陵蚕区都有推广价值。

2.5 桑园综合利用开发是珙县蚕桑产业稳定发展的重要补充

很多西部蚕区也都在推行桑园间作,但效果并不理想,这与如何解决间作产品的市场销路有重要关系。珙县智溢茧丝绸有限公司通过产品回收包销运作,将间作的紫薯、黑大豆、黑玉米、黑花生等特色农产品全部推向市场;再加上桑枝食用菌的开发也丰富了蚕桑综合利用产品的种类,并解决了废弃桑枝泛滥的问题,蚕农还能够得到明显的经济实惠。这样的综合利用达到了蚕农和公司的双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也说明蚕桑综合利用必须创新综合利用的新思路,为综合利用的产品解决销路,让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才能够有效地推进蚕桑综合利用的发展;而且在综合利用产品的选择上,也要注意遴选那些产品特色鲜明、市场前景好、技术上简单、能够与蚕桑主产业发展充分融合、相互促进的种类。

2.6 稳定蚕农收益是珙县蚕桑产业成功发展的重心

通过推广实用化、省力化的蚕桑生产技术,调节合理的户营规模等措施,充分保证了蚕农的稳定收益不低于当地农民打工的平均收益,进而稳定了蚕桑产业。珙县智溢茧丝绸有限公司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根据实际情况逐年提高蚕茧收购保护价,同时拉大优质蚕茧与一般蚕茧的价格差距,将有关条款列入珙县智溢茧丝绸有限公司与蚕农逐户签订的协议中,并切实履行。蚕农的利益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且蚕桑收益逐年增加。

稳定蚕农收益,稳定蚕农队伍,是蚕桑产业发展的重心。这是珙县的成功经验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珙县智溢茧丝绸有限公司提出的“省工、省时、省力是蚕业的希望”、“扶持、帮助、发展养蚕大户是蚕业的希望”、“蚕业有搞头,产业有希望”三句口号令人深思。甚至珙县智溢茧丝绸有限公司有将职工收入与蚕农收入挂钩的思路,期望切实提高蚕农的收益保障。稳定蚕农队伍,保护蚕农信心、维护蚕农利益才是蚕业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所在。事实上,珙县的做法,既保证和提高了当地蚕农的利益,又稳定了当地蚕农队伍。

珙县蚕桑产业能够成功发展的经验是综合的,多方面的。珙县智溢茧丝绸有限公司成功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勇于开拓的公司领导团队和精干的技术队伍等方面,或将成为我们继续探讨的重点。但珙县智溢茧丝绸有限公司在政府大力支持的基础上,以切实稳定蚕农收益为发展重心;以多批次养蚕、小蚕共育等养蚕技术实用化为基础;以简单有效公平的蚕茧评级方法为支撑;以适度的户营规模为工作的抓手;以桑园综合利用为有效补充,蚕桑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而健康稳定,这将为类似蚕区的蚕桑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1]成都地图出版社.四川省城乡地图册[M].成都:成都地图出版社,2007.

[2]杨学东.推进现代蚕业产业化发展要素分析[J].四川蚕业,2010,38(4):3-5.

[3]田文平,曾明全,钟坤全.略论珙县蚕桑生产发展战略[J].四川蚕业,2009,37(3):1-2.

[4]高波.多批次滚动养蚕与新时期川渝蚕业发展[J].蚕学通讯,2008,28(2):36-38.

[5]潘荣,冯永德.四川户营蚕业适度规模经营初探[J].四川蚕业,2010,38(3):1-4.

[S88-9]

C

1007-0982(2011)02-0068-03

2010-11-30;

2011-03-04

陈义安(1974— )男,重庆垫江,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

Tel:18989197726,E-mail:chenyi-an@163.com

王晓芬(1974—),女,四川南充,大学本科,副研究员。

Tel:0817-2257182,E-mail:81801858@163.com

猜你喜欢

珙县蚕农蚕业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稿约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2021年征订启事
躲雨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
蚕农侯大国诗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