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综述

2011-02-10谷亚红张智斌李长红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36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卫生应急

谷亚红 ,张智斌 ,李长红

1.邯郸学院法政系,河北 邯郸 056005;2.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急诊科,河北 邯郸 056005;3.邯郸学院医务所,河北 邯郸 056005

近年来,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频度和危害性呈日益上升趋势。2004年1月我国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当年全国各类学校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70起,占全年总事件数的40%,其中,发生在学校的传染病事件占全国传染病事件的64%左右[1]。这些数据表明,学校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较为突出,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

为了提高各级各类学校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卫生事件带来的危害,保障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笔者概览国内外关于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研究文献,对当前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体系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拟从研究主体、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夯实基础、助力献策。

1 研究主体多元化

有关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文献的研究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①卫生行政部门人员,包括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及卫生监督机构的工作人员;②地方医院和军队医院的医务工作者;③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包括教师和研究生等,以医学院校和综合性大学中的公共卫生专业、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师及硕士、博士研究生为主体;④科技人员,主要是从事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系统的研发和应用的理工科专业技术人员,如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软件工程专业、电路与系统专业的技术人员等;⑤学校的医务工作者,在研究文献中,有关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研究文献为数不多,研究主体以高校校医院或医务所(室)的医务人员居多;有关中小学的相关研究比较匮乏,从事此类研究的中小学学校医务人员更为少见。

从地域来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研究主体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研究重视程度各不相同。有的省份,如广西、浙江、江苏、云南等地较为重视,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研究成果颇丰,而有的省份相关研究成果相对较少。

2 研究方法多样化

从研究方法来看,关于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体系的研究,主要采用规范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等方法。规范研究法,侧重于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代表性的文献有廖文科[2-4]采用规范研究法,撰写了一组文章关于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基本原则和要求、预防与处置以及完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的对策建议。吴伟斌等[5-6]发表的系列文章,主要以系统论为分析框架,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体系的理论构建,这对于研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实证研究方法,通过系统文献复习、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某省、市或某地区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在国外研究文献中,有代表性的是2004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Grier[7]撰写的博士学位论文采用了文献回顾、深度访谈、案例研究、相关性分析等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

3 研究内容广泛性

从研究内容来看,相关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和特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理论研究、关于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成因分析、应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存在的问题、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措施等几个方面。

3.1 关于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和特征

廖文科[4]指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是指在学校内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师生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师生健康的事件。其他的多数文献没有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专门的概念说明和分类,而是直接采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定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8]。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于没有固定的发生时间和方式,具有极大的隐蔽性和不确定性。其特点表现为暴发的突然性,暴发的紧迫性,涉及的广泛性,后果的严重性,处置的复杂性和处置难度大[9]。

3.2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理论研究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管理理论主要是运用公共部门危机管理理论,而公共部门危机管理研究则起源于相关的企业管理理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译著主要有澳大利亚罗伯特·希斯著的《危机管理》、美国劳伦斯·巴顿著的《组织危机管理》、美国诺曼·R·奥古斯丁等著的《危机管理》、英国的马丁·冯与彼得·杨合著的《公共部门风险管理》等[10-13]。这些著作为研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在借鉴国外理论的基础上,我国学者也进行了公共部门危机管理理论的研究,但针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理论研究还不多见。

3.3 关于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成因分析

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原因多种多样,有法定传染病的暴发、新发现传染病的进入、核物质与放射源污染事故,农药、有毒化学品污染事故、食物中毒、群体性外伤(拥挤、塌方、交通事故等)、群体性心因性疾病、预防接种事故等多种类型。中小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成因:第一,中小学校在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的意识不强,管理力度不够,措施不到位。第二,中小学校内的公共卫生救治体系建设不完善,难以担当及时救治、控制病情蔓延的重任。第三,学校对食品卫生的管理有疏漏。第四,中小学校对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意识不强,工作不落实。第五,学生的陋习和脆弱心理难以抗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第六,学校计划免疫工作不到位,学生预防接种工作落实困难。我国农村学校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方面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主要体现:①学校卫生工作制度落实不到位;②学校卫生资源配备不足制约了学校防疫能力;③学校食堂和饮用水卫生隐患较大;④学生的健康知识薄弱[14]。

3.4 应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存在的问题

应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发现疫情不及时并迟报;学校不积极配合疫情调查控制工作;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网络实验室建设滞后[15];漏报、迟报及报告不规范的现象仍不少见[3];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存在薄弱环节,校医队伍疏于管理和培训,卫生部门对学校指导和监督力度不够[16];教育部门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缺乏监督管理和责任追查[17]。

3.5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措施

不少研究者认为,学校是青少年和儿童集体生活和学习的场所,应做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预防和控制工作,以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应从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三方入手,尽快建立适合当前形势、符合国情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16-17]。

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第一,提高各级领导的认识,强化内部管理;第二,增加经费投入,使学校卫生设施、环境及食堂卫生状况得到有效改善;第三,加强学校经常性卫生监督工作,促使学校卫生工作走向法制化轨道;第四,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第五,完善应急处理体系的建设,学校领导要牢固树立正确防范和及时处理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观念,建立和制订各项突发事件应急措施和预案;第六,加强教育、卫生、环保等部门的合作,构建学校卫生工作的网络体系[18]。卫生和教育部门应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及时互通信息,定期共商防控形势,及时发现学校卫生防控工作的薄弱环节,不断改进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体制[19]。充分发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技术指导作用,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行为[20]。必须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及《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等相关规定,明确学校校长为疫情报告第一责任人,建立疫情报告制度,认真落实晨检制度和患病学生隔离制度,减少续发病例,确保措施到位[21]。加大学校医疗卫生资源投入,认真落实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人制度[14];进一步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的落实,开展传染病防治专项监督检查,建立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责任追究机制[22]。应加强学校疾控体系和预防保健科的建设,加强中小学校医疗救治体系建设[9]。建议将心理干预纳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组建专业队伍,制订应急预案,在处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实施心理救援,从而有效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和学校教学秩序[23]。

由于高校人员密集、活动集中、学生缺乏相关防范知识等原因,学校存在着发生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诱因。因此,高校应加强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建设,建立应急机构和应急队伍,完善相关制度和应急预案,重点加强食品安全的管理和传染病的预防,适当储备应急设备、药品,开展广泛的卫生知识宣传,强化师生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忧患意识,加强部门合作,提高处理高校常见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能力[24]。

4 结论

综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众多研究文献,笔者认为,其研究主体呈多元化,但学校的医务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医务人员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的重视程度不够。研究内容虽然广泛,但有些问题研究不够深入,如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措施的研究,虽然不少研究者认同建立符合国情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但所提的建议较为笼统,不够系统,操作性不强。

[1]张颖,曾光.2004年全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81-82.

[2]廖文科.我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和要求[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1-2.

[3]廖文科.关于完善我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的对策思考[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2):4315-4317.

[4]廖文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急处置[J].平安校园,2008,(4):8-14.

[5]吴伟斌,周永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控体系建设刍议[J].现代医院,2004,4(1):12-15.

[6]吴伟斌.突发公共卫生危机应急防控体系的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12):793-803.

[7]Grier RE.Collaborative hospital strategies for metropolitan disaster med ical preparedess&response[C].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2004.

[8]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S].2003.

[9]夏中法,徐勇.中小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应急处理[J].江苏预防医学,2010,21(1):54-56.

[10]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11]劳伦斯·巴顿.组织危机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2]诺曼·R·奥古斯丁.危机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3]马丁·冯,彼得·杨.公共部门风险管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14]李春灵,张维萍,黄志碧,等.广西农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2):1104-1105.

[15]沈艳辉.一起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及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7,23(4):348-349.

[16]刘见顺,戴佑礼,林集焕,等.构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3):77-78.

[17]冯增强.构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体系的探讨[J].海南医学,2007,18(2):106-107.

[18]孟军,谭春梅,董柏青,等.2002~2003年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5,5(7):1581-1582.

[19]艾静,梁祁,吴莹,等.2007-2009年江苏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分析[J].江苏卫生保健:学术版,2010,12(6):15.

[20]徐延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22):263-264.

[21]安莹,宋艳平,付金林,等.黑龙江省2004~2008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09,7(12):74.

[22]李侯健,张慧君,龚健,等.2004~2006年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07,13(4):209-211.

[23]苏莉,韦波,唐峥华,等.初中生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应激反应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52-53.

[24]武文宏.高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探讨[J].中国热带医学,2005,5(8):1777-1778.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卫生应急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卫生与健康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卫生歌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