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治疗肝脓肿体会
2011-02-10王清洪
王清洪
细菌性肝脓肿是肝胆外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脓肿破溃后向各个器官穿破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急性期尚未局限的肝脓肿和多发性肝脓肿,宜采用非手术治疗;较大的肝脓肿,有破溃的危险,或慢性肝脓肿,应积极行肝脓肿切开引流术。自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我科用腹腔镜为35例肝脓肿患者施行了肝脓肿切开引流术。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35例,其中男28例,女7例,平均年龄43.5岁,单发脓肿30例、多发脓肿5例,脓肿总数43个,肝右叶36个、肝左叶7个,脓肿最小7 cm、脓肿最大16 cm。35例临床表现均有发热、腹痛、腹胀、白细胞升高,经B超、CT诊断,所有病例均为细菌性肝脓肿。其中3例经B超穿刺置管引流效果不好。伴发病为急性胆囊炎2例、胆囊结石2例、胰腺炎1例、胃溃疡出血1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例。
1.2治疗方法 腹腔镜下直观病灶比较困难,尤其是位于右后叶及膈面的肝脓肿,故术前行B超、CT定位,体表做好标记,并术前选择体位,如位于右后叶的肝脓肿取左侧斜位,甚至术中行B超检查以避免遗漏病灶。全部病例采取全麻,使用美国史赛克腹腔镜成套系统,脐下缘做观察孔,根据探查的具体情况选择操作孔。先穿刺0.5 cm后,腹腔镜穿刺器行脓腔穿刺,吸引器脓腔内吸脓,分别使用双氧水、生理盐水、甲硝唑溶液冲洗。采用一次性输液器管翦侧孔做引流管,经0.5 cm穿刺器置入脓腔和膈下,脓腔直径10 cm以上置入2条引流管。43个脓肿中行脓肿穿刺23个、切开8个、开窗4个。全部病例均行脓肿吸引、冲洗、脓腔引流和膈下引流。膈下引流24 h以后拔除,若有胆汁引出均在拔除脓腔引流管后2~3 d拔除,以避免继续发生胆漏;脓腔引流管一般2周以后拔除,且较大脓腔予以冲洗至无坏死组织引出,引流量<20 ml/24 h方可拔除。
2 结果
35例全部治愈出院。麻醉过程顺利,未出现气腹引起的严重麻醉并发症,35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30~125 min,平均68 min。术后住院7~16 d,平均8.5 d,术后并发胆瘘1例,门诊换药2个月愈合,脐部感染1例,住院期间治愈。术后均恢复顺利,腹痛、腹胀、发热于术后1~5 d缓解,外周血白细胞4~7 d均降至正常。35例随访12~25个月,平均17个月,均未发现脓肿残留或复发,无腹腔脓肿、盆腔脓肿及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
3 讨论
3.1适应证 经腹腔镜肝脓肿引流术由于创伤小,疗效好,故其适应证有扩大趋势。目前适应证为:脓肿较大,位置表浅,不易穿刺者;经保守治疗及穿刺引流后无好转者;对肝脓肿穿破入胸腔、腹腔、胆道,多发散在、位于深部的小脓肿及合并其他严重肝胆疾病者,则不宜施行腹腔镜手术。
3.2手术要点 腹腔探查后应根据脓肿位置确定主辅操作孔位置,主操作孔应尽量靠近脓肿,以便于操作,位置过高则有刺入胸腔导致左侧气胸的危险。应使用吸引器吸尽腹腔及脓腔内脓液,防止腹腔及盆腔感染;多腔性脓肿,应将脓肿之间分隔相互沟通,以便引流。留置脓腔引流管时应选择脓腔最低位置,深度适宜,固定牢固,防止堵塞或脱出;引流管口径要大,必要时选择双套管引流。拔管前应常规复查B超等影像学检查,了解脓腔闭合情况。
3.3临床意义 传统肝脓肿的手术治疗方法是在保守治疗不能治愈时,多采用B超或CT引导下经皮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但部分脓肿位置较高较深,B超或CT下定位困难,穿刺难以成功;部分多腔或较大脓肿,单纯置管引流效果差;由于穿刺针口径相对较细,无法置入较粗引流管,部分脓肿引流效果较差[1];采用经腹腔切开引流术,对于右肝后方脓肿,亦可经腹膜外途径作切开引流,往往切口大,肌肉、神经、血管离断较多,创伤大,切口不适感、切口感染、切口裂开的发生率较高,对于经腹腔切开引流者,对内脏及腹腔干扰大,术后腹腔感染、肠粘连、肠梗阻的发生率亦较高,痛苦大,并发症多,恢复慢。1994年Cappuccino等报告了首例腹腔镜介导的肝脓肿置管引流术,认为此术优于CT介导的肝脓肿引流术和剖腹肝脓肿引流术[2]。腹腔镜肝脓肿引流术具有腹腔镜手术的优点 (如手术创伤小,安全可靠,术后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可达到彻底引流的目的,是一种取代剖腹肝脓肿引流术治疗肝脓肿的有效方法。
[1]张阳德,李坚,李年丰.腹腔镜手术治疗肝脓肿(附46例报告).中国内镜杂志,2004,07:89.
[2]田成武,朱华文,曲明,等.腹腔镜肝脓肿引流术的临床体会.实用医药杂志,2003,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