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的临床护理探讨
2011-02-10吕艳伟
吕艳伟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 、多发病,属于心身疾病范畴[1]。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除此还有免疫、十二指肠液反流等其他因素。临床上以药物治疗和护理为主,一般不主张手术治疗[2]。笔者对40例慢性胃炎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收治的40例慢性胃炎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27~67岁,平均46岁。40例患者大多有不同程度的上腹痛或不适、腹胀、恶心、呕吐、呃逆、食欲不振等症状。均经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均给予根除幽门螺杆菌、抑制胃酸、保护胃黏膜、促进胃肠蠕动、助消化、营养等治疗,遵医嘱给药。根除幽门螺杆菌给予奥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0 g)+克拉霉素(0.5 g),2 次/d,7 d一疗程[3]。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黏膜慢性炎症明显好转达轻度。显效: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黏膜炎症好转或范围缩小1/2以上。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胃镜复查黏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无效:达不到上述有效标准或恶化者[2]。
2 护理措施
2.1 服药指导 嘱患者按时、正确服药,同时对按时按量服药的重要性加以强调,提高服药的依从性。因为有些患者服药后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而自行停药,应耐心向患者解释药物有关知识及长期服药的必要性。而有些中青年患者由于工作繁忙,常忘记按时服药;有些老年患者由于年纪大,常有错服的现象出现。针对这些情况,护理人员可以帮助中青年患者一起制定服药备忘录,通过自身提醒,尽量按时服药;对于老年患者,则发动其家人参与督导,确保患者能正确服药[4]。
2.2 饮食护理 评估患者进食情况,重点讲解饮食的重要性。饮食不当是诱发慢性胃炎发作的最常见病因,因此控制和调节好饮食是治疗慢性胃炎的重要环节。饮食上要做到:饮食宜慢、宜节、宜洁、宜细、宜清淡、宜静。细嚼慢咽可以减少粗糙食物对胃黏膜的刺激,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饮食应有节律,切忌暴饮暴食及食无定时。每日三餐应按时进食,且不宜吃得过饱。正餐之间可少量加餐,但不宜过多,以免影响正餐。注意饮食卫生,杜绝外界微生物对胃黏膜的侵害。鼓励患者晨起、睡前、进食前刷牙、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尽量做到进食较精细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避免粗糙、坚硬、纤维过多和不易消化的食物。根据病情变化,可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食肥、甘、厚、腻、辛辣等食物,少饮酒及浓茶。避免过酸、过辣、香味过浓、过咸和过热的食物。食物应营养丰富而又易于消化。应在舒适安静的环境进食,避免不良刺激,如噪声,不良气味。避免在情绪紧张、愤怒、抑郁、过分疲劳时勉强进食[2]。
2.3 心理护理 慢性胃炎由于病程长,病情反复的发作导致患者焦虑、紧张情绪甚至烦躁不安、失去耐心。精神障碍因素或应激状况往往引起和加重慢性胃炎的症状,因此心理护理在慢性胃炎治疗中尤为重要。慢性胃炎患者大多具有抑郁、焦虑、恐惧、人际关系敏感等个性特点和心理问题。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中的首要条件。为了让患者尽快适应和熟悉新的环境,护理人员要耐心、细致地介绍病房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病区主任、护士长。交谈中要尊重患者、关心体贴患者疾苦,给患者树立信任和安全形象。要认真倾听患者的倾诉,让患者在倾诉中得到放松。教会患者自我调整和放松的方法,告知患者身体的放松和心理上的放松可以减少对身心造成的不良影响,特别是焦虑、愤怒情绪,可以得到缓解[5]。
3 结果
40例患者中,痊愈32例,显效3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
4 讨论
慢性胃炎是指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的不规律,慢性胃炎已经成为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该病起病慢,病程长,容易复发,很难彻底治愈[4]。目前药物治疗仍有不足之处,本病经过采取饮食、心理等护理治疗,有助于提高慢性胃炎的疗效。
[1] 邵金阶.略论中医对心身疾病的认识.湖北中医杂志,2002,24(2):9.
[2] 赵凌辉.34例慢性胃炎临床护理疗效观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1):137.
[3] 邹萍,魏武.内科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62-267.
[4] 邬国英,夏云,郑琴芬.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慢性胃炎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95-96.
[5] 谷建明.心理护理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作用.中国医药指南,2007,5(12):686-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