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州市种子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浅析

2011-02-10柴宗华陈年来王生明邓林昌

种子科技 2011年4期
关键词:兰州市种业诚信

柴宗华,陈年来,王生明,邓林昌

(1.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2.兰州市种子管理局,甘肃兰州 730030)

兰州市种子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浅析

柴宗华1,2,陈年来1,王生明2,邓林昌2

(1.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2.兰州市种子管理局,甘肃兰州 730030)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实例调查等方法从产业规模、基地管理、加工包装、市场监管、质量检测等方面分析了兰州市种子产业存在的问题,并就促进兰州市种子产业健康稳定发展提出了培育龙头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建设制种基地、规范经营秩序、发挥协会作用等对策措施。

兰州市;种子产业;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种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作物品种各种优良性状的载体,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安全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健康的发展。世界农业发展的实践已经反复证明了:抓农业首先要抓种子,抓住了种子就抓住了农业竞争的主动权。当今世界各国都把推动种子科技进步、促进种子产业化发展作为加快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拟通过对兰州市种子产业的调查研究,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促进兰州市种子产业健康发展。

1 兰州市种子产业发展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颁布实施以来,兰州市种子产业呈现出新的面貌。种子管理正在向法制化轨道迈进,种子产业发展环境取得明显改善,种子产业的基础得到了进一步夯实,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过程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截止2010年底,兰州市有种子管理机构9个,其中1个与农业执法大队合署办公;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的从事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的企业共23家,注册资本100万~500万元的39家,经营不再分装种子的经营户384家,基本覆盖了兰州市的各个乡镇;另外,兰州农业科技种子市场是西北地区较大的专业化种子交易市场,市场内有种子经销单位60多家,年销售额1亿元左右。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种子企业规模小,科研投入少,竞争力不强

据调查,兰州市63家持有《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的企业总注册资本33781万元,平均每家企业注册资本仅536万元,只有两家种子企业注册资本超过3000万元。兰州市所有企业2009年营业收入之和为3亿元左右,2008年中国种业上市公司登海种业、隆平高科、敦煌种业、丰乐种业全年营业收入分别是4.17亿元、10.91亿元、11.1亿元、9.41亿元,而美国杜邦先锋公司和孟山都公司2006年的营业收入已经分别达到了27.81亿元和40.28亿元。由此可见,兰州市种子企业与国际、国内的大型种子企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另外,兰州市大多数种子企业几乎没有科研投入,即使开展科研工作,投入也很有限。大多数企业都是体制改革后成立的,60%的企业没有品种研发能力,有些企业虽然在从事新品种的研发,但绝大多数没有独立的育种机构或研发能力不强,没有竞争力。

2.2 种子基地管理不严,制种标准化程度低

目前,兰州市有持有 《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的企业23家,在兰州市进行小规模的玉米、西瓜、向日葵等作物杂交种子生产。绝大多数种子企业都没有属于自己的生产基地,种子生产都是通过合同确定的特约生产基地,以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繁殖为普遍方式,生产较为粗放,90%的制种要依靠农民来完成,即便是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基本上是由农民来具体操作。这种生产方式经常由于农民素质不一致而导致生产的种子质量参差不齐,制种过程不够规范、标准。

2.3 加工能力较低,包装手段落后

由于兰州市没有一家实力雄厚的种子企业,种子加工能力较低,包装手段落后,多数种子企业经销的种子大都只经过低水平的粗加工。尤其是种子包衣处理,包衣机械落后、简陋。种子精选、包衣、检验、包装等方面,绝大多数种子企业都是只进行简单的清选和包装,有的甚至连必要的检验也不进行,使种子质量较低,突出表现在净度不高,发芽率低,种子包衣技术推广步伐缓慢。这种状况既不利于提高种子质量和净化种子市场,又不利于农户选择购买和使用高质量的种子。

2.4 市场监管力度不够

在种子市场监管方面,政府是市场的管理者,在治理种子市场和打击劣质种子生产及经销活动中,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当担负主要角色。兰州市各级种子管理部门虽然采用了联合交叉执法、种子经营人员持证上岗等监管手段,但受法律法规不健全以及管理部门人力、财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假冒伪劣种子、违法经营等坑农害农违法行为仍时有发生。再加上基层种子管理机构普遍缺乏必要的管理手段,使管理的重点难以延伸到终端市场和农村基层。新品种试验、展示、信息等公共服务能力差,无法在良种和农户之间形成有效对接,导致主导品种覆盖率不高,品种多而面积小的问题突出,非种子质量事故大量发生。

2.5 质量检测体系薄弱

兰州市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目前有检验室100平方米,仪器设备40余台(套),承担着兰州市种子质量检测任务,检验室硬件设施薄弱、仪器设备老化等因素制约着检验工作的开展。目前,兰州市还没有一个通过农业部认证的县级农作物种子质量检测室,无法形成对种子质量的有效监管和对种子行政执法的支撑,难以确保农业生产用种的安全;另外,兰州市种子企业的检验室都非常简陋,大部分企业只是简单的完成发芽试验和快速测定种子水分,其他质量指标检测无法开展。

2.6 诚信体系建设落后

质量诚信是涉及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种子产业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企业应当清醒地意识到,如果自己生产销售的种子因质量问题使用户利益受到损害,也就意味着将失去用户的信赖,就会失去市场,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兰州市自2005年开始,由市种子管理局和市种子协会共同组织对种子经营企业及门店进行诚信评定,评选了20个诚信单位。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效果不是很好,好多诚信企业在当选后并没有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仍有违法行为发生。导致兰州市种子诚信体系建设落后的原因很多,包括企业诚信建设缺乏统一引导,企业诚信管理服务相对滞后,缺少诚信评价的统一量化标准体系等。

2.7 公共支持力度不够,社会服务功能不强

种子公共支持和社会服务主要由种子技术的基础性研究、种业信息服务、储备种子落实、行业自律等活动及其主体所组成,是种子行政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种子产业体系的支撑。目前,兰州市公共支持力度不够,社会服务功能不强,虽然成立了种子协会,但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 兰州市种子产业发展对策

为了能改善兰州市种业现状,促进兰州市种子产业迅速发展,按照甘肃省种子产业发展规划,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发展。

3.1 加强培育种子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

培育种子龙头企业是加快发展种子产业的当务之急,是推动兰州市种子产业化、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和生产用种需求的重要举措。在当前形势下,种子公司若想发展壮大就必须整合。各种子企业应根据各自实力,结合市场竞争需求进行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实施强强联合,组建集团化公司,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机构、规章制度,实施多种销售模式,拓展市场营销网络,充分发挥集团群体优势与整体功能,以龙头牵动市场,以市场带动产业,以产业促进发展。

种子企业要加大品种选育投入,大力开展育种技术研发。广泛搜集品种资源,建立品种资源库,引进基因工程、太空育种等先进技术,实现常规育种与工程育种的有机结合,育成一批有突破性的多抗、优质、专用新品种。同时,在自身技术研发时,加强与种子科研、教学及单位的联合开发,通过市场运作、联合开发、委托育种、品种买断、股份合作等方式进行联合,提高种子部门的科技创新能力,实现育、繁、推一体化发展。研发和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宜于兰州市大面积推广的科技含量高的品牌品种,引进购置配备种子精加工设备,严格执行种子加工、运输、贮藏、检验技术规程。实行种子精装上市,争创知名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3.2 加大种业政策扶持力度

目前,兰州市种子企业大多属于成长型企业,综合实力还不强。对此,政府应当制定有关措施,积极扶持种子企业发展壮大。具体扶持措施包括: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放宽金融信贷支持,减免有关费用,适当放宽绿色通道政策,优先供应建设用地,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等。对具有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种业龙头企业,要在政策、信贷、科研立项、基础建设、资源配置和技术等方面优先给予支持。培植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化种子企业,使兰州市种业的竞争力有一个实质性的提高,在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制定长远的种业发展规划,实施种子工程,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继续扶持种子产业发展,兰州市的种业就会不断跃上新台阶。

3.3 进一步加强行政监管,规范经营秩序

按照 《种子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种子管理的要求,各级种子管理部门,要在市场管理和良种推广等方面做到管理到位,服务到位,责任到位,切实履行好职责。

一是要严格品种管理。对未经审定或虽通过审定但不适宜本地区种植的品种不准推广销售。继续加大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的认定制度。

二是加强市场管理。每年种子销售季节要对兰州市种子市场进行拉网式的交叉执法检查,平时定期与不定期地进行检查,不断规范种子经营市场,依法查处不合格种子。

三是严格管理证照。对不符合经营条件的个人和单位坚决不予办证或取缔。

四是规范种子生产、经营档案。

五是进一步加强种子质量检测体系建设。进一步搞好兰州市农作物种子监督检验站、县(区)种子管理站检验室和种子企业内部检验室的仪器、设施以及人员的配备。

六是尽快完善法规体系建设。在《种子法》颁布实施后,兰州市应根据当地种业在新时期发展的特点,抓紧制定出台一些配套规章,逐步建立完善的种业法律法规体系,为种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和法制环境。

3.4 建设区域化、专业化、精品化种子生产基地

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根据自然生态条件,坚持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原则,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精品种子生产基地。加强制种技术研究,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基地农民收益。可在在皋兰县、永登县建设玉米制种基地,在榆中县、永登县建设优质马铃薯种基地。另外,制种企业要加强对基地的技术指导和种子的质量检验工作,确保种子质量安全。

3.5 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和宣传

企业的诚信和用户较强的选择能力是保证用种安全的有效支撑。在“诚信危机”的今天,加大诚信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种子诚信体系建设应以建立和完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为目标,以规范和整顿种子市场经济秩序为突破口,以诚信制度建设为核心,形成以企业诚信和个人诚信建设为重点、以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种业发展环境为保障的诚信体系。

3.6 进一步发挥种子协会的作用

兰州种子协会虽然在非主要农作物认定、行业自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有些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今后还应在品种引进、农作物品种认定、农业技术推广、宣传以及规范生产基地秩序等方面积极配合种子管理机构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指导农民进行农业生产。

[1]中国种子协会.中国农作物种业(1949—2005)[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2]甘肃省农牧厅.甘肃省种业发展规划(2008年—2012年)[Z].2009.

[3]蒋春明,孙克映,蒲威.甘肃省种子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种子世界,2009,(17):38 ~ 39.

[4]王润琴,刘元寿.甘肃省种子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作物杂志,2009,(6):95 ~ 97.

[5]朱浩军,杨晓兰,杨波.平凉市种子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0,(1):358 ~ 359.

[6]朱伯华,乐衡,李娅玲.武汉市种子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10,(1):253 ~ 256.

[7]石多琴,杨青年.我国种子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甘肃农业科技,2008,(12):35 ~ 39.

[8]杨志斌.浙江省种子产业现状分析及其系统构建策略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2006.

[9]张冕,张海琴.宁强县种子市场现状及今后管理对策[J].种子世界,2010,(12):4 ~ 5.

[10]马善团,黄鹂.完善质量检测体系,严格种子质量监管[J].种子,2009,(6):125 ~ 126.

[11]耿月明.种业应提升为国家安全战略[J].中国种业,2010,(9):5 ~ 9.

1005-2690(2011)04-0005-03

S 339

A

柴宗华(1979-),男,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种子管理工作。Email:chai_zh314@163.com。

陈年来(1962-),男,教授,主要从事园艺学、作物生理生态学、农产品贮藏加工学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Email:chennl@gsau.edu.cn。

2011-02-14

猜你喜欢

兰州市种业诚信
阳光少年的飞驰年华——兰州市第四十六中学轮滑社团活动掠影
兰州市艺彩少儿美术作品选登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兰州十年立法变革的评析*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兰州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办法)》8月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