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速发展云南杂交粳稻之我见

2011-02-10李全衡

种子科技 2011年4期
关键词:籼稻秧田粳稻

李全衡

(云南省种子管理站,云南昆明 650031)

加速发展云南杂交粳稻之我见

李全衡

(云南省种子管理站,云南昆明 650031)

粳稻是云南省稻谷的重要组成部分,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量都超过籼稻。但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以常规良种为主,且基本都是省内育成品种。云南省杂交粳稻育种实现“三系”配套的时间基本与全国杂交籼稻育种实现“三系”配套的时间同步,但生产应用远不如杂交籼稻,育种力量不如省外杂交籼稻育种力量强大,也没有省常规粳稻育种人员多、历史久。只有云南农业大学稻作所和云南省滇型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开展杂交粳稻育种工作,直到1991年才有寻杂29号、1995年榆杂29号通过云南省审定。1990年初成立了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为牵头单位的攻关协助组,开始光敏核不育水稻品种的选育和利用研究,1991年初借全国杂交水稻品种区域试验总结年会在昆明召开之机,云南省种子管理站引进两系法选育的杂交粳稻鄂粳杂1号和70优9号及省内选育的两系杂交粳稻云光8号于2000年通过云南省审定。近5年来,已有十几个杂交粳稻品种通过云南省审定,加速发展云南杂交粳稻的时机已成熟。

1 发展杂交粳稻的意义

1.1 促进增产增收。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工作,云南省杂交粳稻育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不仅通过审定的品种数量多,而且增产优势逐渐显现。同时,杂交稻用种少,稀播稀植,省工、省时、省力,节约开支。

1.2 促进栽培技术改革。杂交稻分蘖强,平均亩用种1.5~2.0千克(常规稻亩用种6.0千克),大田亩栽插2万余丛,单株移栽,每亩可减少用工3个;常规稻4.5万丛以上,高的到5.5万丛。红塔秧田与大田比1:10,适龄壮秧单株带蘖2.5个,秧田亩施纯氮9.2千克、磷2.4千克,本田亩施纯氮13.7千克、磷4.8千克、钾5千克、培育带蘖壮秧是关键,控制播量,保证秧田面积。

1.3 有利于种子商品化。种植杂交粳稻农民需年年购种,有利于推广良种,促进种子产业发展。

2 发展杂交粳稻的基础

2.1 品种基础:近三年云南省审定通过10个杂交粳稻品种,已有多样化的品种,不仅能满足云南省内需要,而且在贵州、四川、重庆及安徽等地都有种植。云光109经农业部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昆明)检验每千克稻米含钙177.5毫克,铁30.6毫克,锌20.4毫克。不仅如此,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还组织鉴定了20余个不育系。

2.2 栽培技术基础:杂交稻分蘖强,培育带蘖壮秧是关键,控制播种量,保证秧田面积。嵩明县亩用种1.5~2.0千克,每分秧田2.5千克,控制秧龄在45~50天;合理密植是重点,2.5万 ~3.0万丛,单株移栽;每亩多施纯氮1~2千克,每亩最高茎蘖数35万苗、亩有效穗25万穗,穗实粒数120粒,千粒种25克,加强病虫防治。

2.3 种子生产经营基础:云南金瑞种业有限公司与云南省农科院合作推广云光系列,云南禾普与云南农业大学稻作所合作、滇型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与汉禾合作推广滇杂系列。

3 加速发展云南杂交粳稻建议

3.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目前,杂交粳稻种植面积不到粳稻面积的1/10,与粳稻生产在我省稻谷生产中的地位极不适应。发展云南杂交粳稻有利于种子商品化,引导农户推广应用良种,不再自己留种,促进种子产业发展。

3.2 加强宣传,办好示范和展示。新品种展示、示范是品种宣传推广的有效手段,既是对区域试验结果的进一步验证,也起到对区域试验结果的补充作用,有利于进一步发现问题、探索品种的特征特性和总结、完善配套栽培技术,实现良种良法。通过展示、示范,生产经营单位和农民观察比较择优选种。因此,适时发布品种信息,引导农户使用良种,是新时期种子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之一。新品种展示、示范要围绕当地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路,突出重点,突出“新”字。地点要交通便利,便于观摩。展示品种是区试中表现突出、即将审定的品种,示范品种是新近审定的品种。品种展示由种子管理部门直接承担,品种示范由种子管理部门负责组织。

3.3 坚持试验示范、审定推广技术路线,搞好品种布局。要摈弃试验示范是乱花钱的错误观点,要从单纯重视种子生产经营的观念上转变过来,既重视种子生产经营,更要重视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因配套技术跟不上而导致的“问题品种”事件时有发生,也不利于种子生产经营。

3.4 搞好种子基地建设,推行高产优化制种技术。建设稳固的杂交粳稻繁殖制种基地是发展杂交粳稻的基础。应加大投入,完善基地基础设施;搞好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制种人员业务水平。

3.5 增设国家长江上游粳稻品种区域试验。鉴于云南粳稻、特别是杂交粳稻已在周边省市种植,建议组织国家长江上游粳稻品种区域试验,加快长江上游粳稻良种推广应用步伐。

1005-2690(2011)04-0015-02

S 511.2+2

C

2011-02-12

猜你喜欢

籼稻秧田粳稻
从稻名演变看籼稻的起源
除草型麻地膜在水稻秧田的应用及对水稻的影响
2021年无为市优质中籼稻品种比较试验
我国双季早粳稻实现“零的突破”
解读粳稻品种南方种植播期
感怀
豫南粳稻机械化适应品种筛选及利用研究
杂交籼稻花药基部开裂性状的遗传研究
播期播量对晚粳稻宁84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水稻机插秧育秧须选好秧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