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中西医结合医学的认识

2011-02-10066100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刘亚东菅强贾保民

中国疗养医学 2011年6期
关键词:医药学西医中医药

066100 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 刘亚东 菅强 贾保民

100700 北京军区总医院 赵骥飞

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多元化与国际化带来的多文化相互之间的渗透与融合是必然趋势。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西方医学大量传到我国,中国传统的中医学也走入了发展与改革的道路。时至今日,中西医结合医学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在通过中西医结合的研究中,我们取得了不少显著的成果,然而,仍然有很多的迷惑之处及质疑之声。笔者认真思考了中西医结合的历程,认为坚持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形成我国医学的特色和优势,一定会为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下面是笔者对中西医结合医学的一些认识及见解。

1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

中西医结合的历史,可以从中西医汇通派的出现算起,至今约有300年的历史。中西医汇通派是中西医结合的萌芽,其代表人物和代表作是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1958-10-11毛泽东主席[1]批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并指出西医应当学习中医,在全国开展了西医学习中医的活动,并提出“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这是中西医结合发展的里程碑,在科研、医疗上呈现出中西医结合、欣欣向荣的局面。50多年来我国医学工作者在重要批示的指引下,取中西医理论和临床经验之长,走中西医结合之路,使中西医结合事业在依赖卫生、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以其卓有成效的实践性和理论的创新性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瞩目。2003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第三条提到:“国家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鼓励中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共同提高,推动中医、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有机结合,全面发展我国中医药事业。”是对毛主席发展中西医结合精神的继承。2008-04-20举行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闭幕式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中西医结合是继承、创新、发展中医药学,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应该加以坚持,加以发展壮大。温家宝总理[2]关于“实行中西医结合,发展传统医药学”的题词代表了党和政府重申坚持中西医结合方针的决心,并对中西医结合的地位和作用给出了科学、客观的评价,再次确认了中西医结合是发展传统医药学的重要途径。

2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认识

所谓中西医结合医学是综合运用中、西医药学理论与方法,以及在综合运用中产生的新理论、新方法,研究人体系统结构与功能、人体系统与环境系统(自然与社会)关系等,探索并解决人类健康、疾病及生命问题的科学[3]。中西医结合医学是一门基于中医学与西医学两者共同发展基础之上的系统的知识体系,不是简单的“中医西医化”、“中药西药化”。

2.1 长期并存,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中医西医并存,而且是长期并存。没有中医或没有西医就不存在中西医结合;中医要了解西医,西医要了解中医,否则易产生矛盾和误会;中西医结合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不可能凭主观愿望一蹴而成。

中医和西医是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有着不同的理论、诊治方法、药物,但服务对象相同都是人,目的都是治病。殊途同归,有对立,有统一。像一切科学技术一样,中西医都要不断完善和充实,不断发展。中西医各有所长,各有不足,应取长补短,而不是互相排斥或谁代替谁的问题。中西医结合,去粗取精,才是中医西医发展的基础,中西医结合是一个中西医互补共存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不同病人不同疾病和疾病的不同阶段从理论与实践上融会贯通,有机结合地运用中、西医两法定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可知,中西医结合医学旨在将中西医两者互相取长补短,融会贯通,达到提高临床疗效、发展新的医疗模式、创新医学理论的目的。这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需经过从临床检测手段上、医疗治疗方案上、医学科学研究方法上,具体到病证结合、宏观和微观动态结合、功能与结构有机结合等等多方面的努力与发展。

2.2 结合创新,提高疗效 50多年的实践证明,毛泽东同志倡导的西医学习中医,与中医共同发展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研究,创造新医药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医学科学发展规律的。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中西医结合事业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中西医结合是中西医药学各自优势的互补和集成。大量的实践和科研证明,中西医结合防治疾病的效果优于单纯西医药或单纯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具有明显的自主创新性。

中西医结合的成功与否,疗效评价可能是最为重要的,而高质量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则是疗效评价最为客观的途径。陈竺部长建议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中西医结合的健康促进工作,包括中西医结合的合理膳食结构和功能性食品、中西医结合的健身运动、中西医结合的疾病预防和早期干预、中西医结合的心理健康维护、老年保健等,促进“治未病”的理念付诸实践。我们应该更多地吸取生命科学以及科学的各个领域带给我们的新的理念、思维方式和技术手段,来提升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水平。

2.3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一门相对新兴的学科,尚处于初创阶段,我们应该按照学科建设的规律,加强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尤其是高级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从教育、医学的学历教育到毕业后的教育和继续教育,各个阶段都要加强对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应具备系统全面的中、西医学理论知识,受过严格的临床实践训练,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干预过程中,均是在中西医理论的指导下完成的,尤其是在疾病的诊断和选择治疗手段上。我们要加强中西医结合科研、临床、教学基地的建设;加强中西医结合理论与方法学的创新研究和学术发展研究等,促进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与发展。

“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对中西医结合事业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握和利用好中西医相互融合、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优势互补这一世界性发展趋势,为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3 中西医结合值得关注的问题

目前,中西医结合学科基础和临床方面存在的问题均值得我们关注。中西医结合学科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探索科学思路、研究方法和结合的切入点。中西医结合的内涵,应该是通过比较中、西两种医学体系在医疗实践中所采用的思维方式、认识手段和应对措施的异同,吸收各自的长处,逐步做到在理论体系上融会贯通,在临床实践中优势互补。现代科学可以帮助理解和阐明深奥复杂的中医理论,而中医药学对人体生命现象的独特认识和对疾病独到的治疗手段又能丰富和充实现代生命科学的内涵。

在基础研究中应该正确处理分析和综合的辩证关系。中医学是一门经验医学,但更是一门朴素的整体医学;而西医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是一门实验医学。医学的发展趋势以及医学模式的改变,要求我们的研究不仅局限在生物学个体的基础上,还要重视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强调个体差异,建立起立足于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上的新型整体医学,而中西医结合可以将现代科学微观化的优势和中医学整体化的理念有机地统一起来。

在临床实践中应该合理开展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特别是中西药物的合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是现代中西医结合优势的重要方面,对于提高疗效,特别是对于提高一些难治性疾病的治疗效果以及保护人们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我们需要抓住机遇,谋求发展:①选择一些工作基础较好的病种,制订中西医结合治疗指南。②选择一些特色优势明显的病种,运用循证医学方法进行验证。③选择一些条件较好的综合医院中医科,加大投入,进行示范建设。

4 结语

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学事业发展的特色和亮点,也是我们缩短与医学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并以自己的特色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的优势所在。中西医结合是发展传统医药学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基于科学体系自身的发展规律,还是医疗领域寻求最优效益的需要,都决定了我国实行中西医结合是历史的必然。加强国际合作研究,重视中西医结合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借助现代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与技术,提倡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融合,以及鼓励西医工作者学习中医等都是发展中西医结合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应抓住机遇,谋求发展,使中西医结合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中西医结合是探索性开创性的工作,是一个历史性的艰巨任务,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学习和创新是中西医结合医学的永恒主题。

[1]王振瑞,李经纬,陈可冀.20世纪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史学考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11):1033-1037.

[2]王文健.对中西医结合的思考[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6,4(2):114-116.

[3]唐乾利.对中西医结合若干问题的思考[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7(1):116-118.

猜你喜欢

医药学西医中医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中国民族传统医药学现代传承与高等教育
论蒙医药学的挖掘与展望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中医药学术语系统研究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