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结核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
2011-02-10赵文娣
赵文娣
脊柱结核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
赵文娣
脊柱结核是骨结核中发病率最高的,手术治疗多采用病灶清除术,必要时同时进行植骨术及植骨内固定手术。我院骨科2007年5月至2009年12月共实行此类手术75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
脊柱结核;护理干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5例脊柱结核患者,其中男38例,女37例,年龄23~54岁,平均34.6岁。病变在胸椎35例,胸腰段22例,腰椎18例。患者均有背痛,低热,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31例有脓肿,13例手术前有窦道,不全瘫15例,有16例患者曾在院外行手术未愈,来我院治疗。病程2~24个月,平均5~4个月。术前患者红细胞沉降率都有中度以上升高。
1.2 方法 本组行单纯病灶清除术15例,自体骨值骨加植骨内固定60例。
2 结果
经过精心的术后护理,患者均痊愈出院,未出现严重术后并发症。
3 护理心得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脊柱结核患者多经济情况较差,并且常常为家庭主要劳动力和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而相应的手术、麻醉机内固定器材费用相对较高,几次手术不愈后,更是悲观绝望;同事该病程较长,抗结核药使用时间长达1~2年,用药过程中科出现不良反应[1]。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不同的心里特点,给予患者关心、理解和安慰,通过与患者沟通,向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知识,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治疗信心,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密切配合治疗和护理。
3.1.2 监护患者服用抗结核药物。脊柱结核术前用药要求正规抗结核治疗3~4周。因患者急于手术,所以需向患者解释清楚,讲明术前抗结核治疗的重要性,以免引起医患纠纷,使患者主动服用抗结核药物。
3.1.3 休息。适当休息,使机体代谢降低,消耗减少,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3.1.4 加强营养。本病为慢性消耗性疾病,加强营养支持对手术的耐受及疾病的恢复都至关重要。嘱患者多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以增加营养,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术后组织的修复能力。
3.1.5 术前常规护理。术前进行常规检查,督促指导患者练习在床上大小便,使股四头肌锻炼,做扩胸运动[2],每日清晨扣背,用力咳嗽,多喝水,做好各种术前准备,测量并记录生命体征。
3.2 术后护理
3.2.1 体位 术后应保持脊柱水平位,平卧于硬板床上,翻身时保持脊柱在一条直线上。
3.2.2 生命体征检测 术后每隔30~60 min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1次,大部分患者体温高达39°以上,血压偏低,主要是由于术中病灶清除脓液、毒素吸收所致,要积极观察体温变化,采取物理降温。必要时术后即用消炎痛12.5 mg口服,2次/d,以防止体温过高,过多消耗体力。另外,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加之本病为消耗性疾病,术后应及时检测血常规,尽早输血,以促使切口愈合及机体恢复。
3.2.3 引流管护理 认真检查各管道位置,标记准确,注意观察引流物颜色及量的变化,防止引流管压迫、扭曲、脱落。切口引流管于术后24~48 h拔管,而病灶引流管于24 h后更换一次负压吸引器,一般于术后5~7 d引流量少于5 ml/d颜色呈血清色即可拔管。
3.2.4 营养 大部分的患者术后胃肠道恢复较慢,术后2~3 d有腹胀、恶心等,因此早期静脉补充营养、补充电解质,以预防电解质紊乱。
3.3 并发症的预防
3.3.1 预防压疮 这是术后护理的关键所在。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机皮肤清洁,骨突处垫气圈,定时改变体位,每2~3小时翻身1次,并要讲究翻身方法。
3.3.2 预防尿路感染 清洁消毒尿道2次/d,保持导尿管畅通,注意尿色及量的变化。能自行排尿者嘱患者喝500~800 ml水,放3~4 h尿后拔除导尿管。
3.3.3 预防肺部感染 脊柱结核术后患者往往因疼痛,不愿意咳嗽,对于开胸患者,尤其应尽早开始呼吸功能锻炼,鼓励多咳嗽,定期扣背,使痰液易于排出。鼓励患者吹气球,锻炼肺功能。术后第1天级开始雾化吸入2次/d,以利于稀释痰液,有利于排痰。
3.3.4 预防便秘 患者长期卧床,肠蠕动减慢,常常发生腹胀和便秘,严重影响食欲。应指导患者多饮水,吃高纤维成分的食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4 讨论
深刻的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明了疾病(并发症)产生的机制,根据不同的损伤,提前、可预见的针对并发症,做好相关准备,进行预见性的护理干预及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的关键。
[1]杨红英,赵军,崔萍.胸椎结核围手术期护理.临床肺科杂志,2003,8.
[2]胡有谷,党耕町,唐天驷.脊柱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450052河南省郑州市骨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