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出院指导
2011-02-10陶秋芬
陶秋芬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出院指导
陶秋芬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其主要病理生理变化在于血压波动对人体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它不仅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功能障碍,也是脑卒中,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高血压病;出院指导
由于高血压病的头昏、头痛、乏力、眼花等症状轻微,尚能坚持工作,稍事休息后血压下降,症状随之消失,往往不能重视。因此,高血压病虽是家喻户晓之病,但正确防止高血压病的知识却远未达到家喻户晓。以致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高,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高血压病一般需长期甚至终身治疗,许多患者经过住院治疗,血压基本稳定,可以出院休养,护士应做好对高血压患者的出院指导,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做好自我保健,积极配合医疗,将患者的血压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可延缓高血压病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和生理变化,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对护理工作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护士应从以下几方面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
1 用药指导
严格按医嘱服药,按照药物的起效是教育血压的双峰以谷规律或患者动态血压测定的结果,指导用药时间,让患者及家属了解药物的名称、用量、剂量、注意事项及毒副作用,并学会处理毒副作用的应急方法,坚持长期用药。
1.1 从单一小剂量降压药开始,经一阶段时间治疗,根据血压水平,适当增减剂量,或加另一类降压药。
1.2 对血压较高的患者、其血压应逐步降低,因高血压病患者平时就是靠高于正常人的动脉血压,通过较高的压力将血液送往冠状动脉营养心肌的,若使用作用较强的降压药,或服用降压药剂量过大时,使血压骤然大幅度下降,从而影响大脑血液供应,脑部血流缓慢,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中的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容易沉积形成血栓,阻塞脑血管而发生中风。
1.3 根据病情用药。
1.3.1 早期轻度高血压,血压在18.5-21/12-14 kPa,器官无器质性改变,暂不要马上服降压药。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如排除心理因素,调节饮食、适当运动、减轻体重、戒烟酒等亦能降低血压,必要时也可适当使用小剂量的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及钙离子拮抗剂等。
1.3.2 中重度高血压,血压在24-28/14-18 kPa,前者心、脑、肾脏器动脉血管中至少有一项受损,后者这些重要脏器已出现症状和体征。这类患者应选择安全有效、副反应小的药物。如钙离子拮抗剂,转换酶抑制剂,可适当使用利尿剂或联合用药。并根据血压的变化适当增减剂量。
1.4 适时用药
1.4.1 如自测血压降低时,应减少用药剂量,大致在正常范围时服维持量,如服药后血压降幅过大引起心慌、头昏等不适时应采取卧位,防止心脑供血不足跌倒而致意外。
1.4.2 虽然常规服药,但发现血压较高、出血头痛等症状时,应及时适当增服降压药,并卧床休息,入睡困难时,可服地西泮等镇静药。
1.4.3 药价与疗效 用药的重要指标是疗效而不是价格,
应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降压药物,注重效果。
2 饮食指导
2.1 坚持低盐饮食,食盐摄入量每日在5 g以下,其血压可明显降低,有文献记载[1]。成年男性食盐的摄入量每增加1 g/d,其血压收缩压平均升高0.21 kPa,舒张压升高0.11 kPa,可见低盐饮食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是十分重要的,同时,限制钠的摄入还有助于增强利尿剂的降压效应和减少利尿剂所致的钾丢失。
2.2 适当控制体重,控制热量摄入,避免暴饮暴食。
2.3 注意食品搭配,保证营养需要,少食高胆固醇的食物,多食一些新鲜的瓜果蔬菜,如山芋、土豆丝,既可保证营养需要,又可促进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
3 生活指导
建立和养成有利于高血压病的生活习惯。
3.1 戒不良嗜好,高血压病患者应戒烟酒,避免烟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对血压及身体的不良影响。3.2 避免各种不良刺激,保持情绪稳定。
3.3 保持正常的生活节奏,合理安排生活,注意劳逸结合。
3.4 学会自己测量血压,以便适当用药及时就医。
4 心理指导
通过住院期间对患者思想、生活、工作状况的了解,消除患者对生病的恐惧、紧张及悲观情绪,对精神易于激动、偏执的患者,在做好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的同时,做好家属的工作,千万勿与患者争吵,避免引起情绪激动和精神紧张,应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明确高血压是终身疾病,必须树立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只要认真与医护人员配合,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完全可以延缓高血压对心、脑、肾等重要生命器官的损害,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从而能够和正常人一样的寿命和生活质量。
5 其他
指导患者发生异常情况及时就诊,并按医嘱定期复查。
[1]董承琅,陶寿其,陈景珠.实用心脏病学:852.
655000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