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人员手消毒剂干洗手法应用效果初探
2011-10-31曾明磊钱鹏
曾明磊 钱鹏
院内感染的发生,很多是由于手部消毒不彻底造成的,有效地进行洗手消毒是预防和控制病原菌传播的必要手段。我们于2008年10月份在检验人员中推行手消毒剂干洗手法,并与七步洗手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检验人员在接触患者静脉采血后,手部未见污物情况下,随机采用手消毒剂(主要成份为0.186% ~0.214%的苯扎氯铵)干洗手法与标准七步洗手法洗手,并按规定方法分样采样96例次进行手部细菌检测,并调查使用人员使用的依从性。
1.2 操作方法 实验组为手消毒剂干洗手法:干洗手时每次挤压喷嘴喷出药液,约2 ml左右于双手,两手互相摩擦,手部各部位均要摩擦到,直至手部完全干燥;对照组采用七步洗手法:取清洁剂于手心,分别进行掌心对掌心互搓、双手相握搡搓、掌心对手背互搓、洗夹缝和指腹、洗指头、洗拇指、洗手腕。以单盲法统计医务人员对不同洗手方法的使用依从性及所用时间,同时对两种洗手法的效果依照《消毒技术规范》中规定的方法采样进行微生物指标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TATE7.0软件,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手消毒剂干洗手法洗手合格率显著高于七步洗手法(P<0.01),其依从性也优于七步洗手法(P<0.01),且洗手时间也显著少于七步洗手法(P<0.01)[1],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手消毒剂洗手与七步洗手法效果比较
3 结论
近年来,随着对院内感染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很多报道认为:医务人员从事医疗活动过程中,手部清洁消毒不合格,是造成各种院内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有资料表明,80%以上是由此引起的。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均明确要求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的一系列过程中,要按有关规范进行手部清洁消毒[2]。但实际工作中很难达到要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表现在:洗手设施多是手拧式龙头,洗完手后又会重新污染;洗手用的肥皂存在大量细菌;擦手毛巾很难做到一人一巾,诸如此类的环节严重影响了七步洗手法的洗手效果,手消毒剂干洗手法减少了上述诸环节,也就减少了二次污染机会,洗手效果显著优于七步洗手法。
检验人员每天面临着繁重的静脉采血工作,很多时间无足够的时间洗手或因洗手让患者等待时间过长。根据要求七步洗手法标准时间为每一步骤10S共70S,且热风烘干器干手尚需时间,一次只能供一人使用,耗时较长,每天上午9点前,有大量的患者等待采血,又由于洗手池及龙头不足,此时采用七步洗手法的可行性较差,而手消毒剂干洗法所需时间为39S,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关调查,医务人员每天的洗手次数在30次左右,频繁洗手对皮肤伤害很大,因此,用七步洗手法依从性不高。手消毒剂中含有皮肤保护剂,在清洁的同时也改善了手部皮肤舒适度,减少了反复使用肥皂对手的皮肤刺激,更加科学合理及人性化。
[1] 刘秀英,梁耘莠.医务人员洗手前后的卫生合格率监测及分析.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2,6:61.
[2] 钟秀珍,程棣砢.现代医院感染护理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0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