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1例报告

2011-02-10孙刚赵翠华甄晓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17期
关键词:脑炎胶质瘤淋巴瘤

孙刚 赵翠华 甄晓鸥

全身系统性恶性淋巴瘤可分为何杰金氏和非何杰金氏两类,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原发性中枢神经体统恶性淋巴瘤较为少见。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44岁。以不规则头痛半年,近半个月加重入院。既往右眼虹膜炎伴视觉神经萎缩病史。入院查体:一般状态良,神经体统体征(一)。表浅淋巴结未见肿大。各项常规理化检查(一)。右眼失明(无光感)。CT、MRI提示:右顶枕占位病变,呈均等密度(信号)样肿块,注射造影剂后增强效果明显,肿块周围水肿较明显。入院诊断:脑胶质瘤。患者于全身麻醉下行开颅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孤立、轻度浸润,软、鱼肉样改变且伴中心坏死液化。肿瘤全部切除,术后病理及各项免疫组化诊断: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现术后3个月,术后经过顺利,配合放疗。

2 讨论

恶性淋巴瘤可分为全身和局部(如中枢神经)两种,原发中枢神经者临床较少见。自Baily’s1929年报道2例以来,国内累计200余例,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者占系统淋巴瘤病的0.7%;本病过去命名较混乱,如:小胶质细胞肉瘤、网状内皮肉瘤、中枢神经恶性网状组织细胞性脑炎等,本病占颅内肿瘤的0.18%~1.5%。

临床表现和治疗:本病临床表现不典型,大多进展较快,依中枢神经受损情况可分为“脑瘤型”、“脑血管疾病型”、“脑炎型”,CT及MRI表现为不规则占位团块影,造影后显著增强,部分呈环状增强,周围可有轻度水肿,本病术前较少能确诊。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化疗、放疗。

鉴别与预后:本病主要应与脑炎及脑脓肿、脑胶质瘤相鉴别,术前尤要全身检查以除外系统性病变,本病由颅内转移至全身较罕见,但可颅内及脊髓转移。目前本病治疗效果仍较悲观,大多数统计认为,在积极治疗情况下1年生存率为57%。2年生存率为28%,5年生存率为5%左右,而未经治疗者大多在发病3个月左右死亡。生存率与病变程度、组织类型、病灶是否多发、切除多少及年龄有相关关系。

尽管本病的发病原因仍不清楚,但有些相关因素仍值得注意,发病年龄以30~60岁为多,男女比例为2~3∶1。尤其是在部分人群中有多发趋势,如:先天性免疫缺陷患者(包括艾滋病患者)或后天免疫功能低下,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时,器官移植术后,这可能与机体免疫监视功能受抑制,造成原始叶间来源的淋巴细胞“脱逸”有关。近来有学者认为中枢神经淋巴瘤与疱疹病毒感染有关,尚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猜你喜欢

脑炎胶质瘤淋巴瘤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异时性乳腺恶性淋巴瘤超声报道1例
六例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TGIF2调控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一例布氏杆菌病并发重型森林脑炎的蒙西医结合护理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以肺内病变为首发症状的淋巴瘤多层螺旋CT与PET/CT表现
Sox2和Oct4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探讨脑胶质瘤的手术效果分析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