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士自我防护
2011-02-10杜爽
杜爽
手术室护士自我防护
杜爽
手术室作为一个特殊科室已被列入医院高危易感染科室,是一个集手术、抢救于一体的场所,由于环境、工作特殊,手术室护理人员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害之中,其工作性质决定手术室护士必须要面对一定的职业危害,如致病微生物的侵袭、化学有害物质的污染及意外伤害等危害着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因此认识各种危害因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对手术室护士自身防护尤为重要。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要提高防护意识,加强自身保护措施,保持身心健康,不断提高身体素质,业务素质和护理质量,以适应现代医学和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
手术室;护士;防护
1 职业危害因素
1.1 化学因素 日常工作中使用的各种化学消毒剂,如甲醛、环氧乙烷、戊二醛等挥发出的气味及术中使用电刀产生的气体等弥散于手术间空气中,污染工作环境。这些有害气体直接影响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
1.2 物理因素 手术中长时间的噪音刺激,如使用电刀、负压吸引器等,可使护士出现头痛、精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术前输液,术中传递器械不慎被锐利器械等割伤、刺伤的机会较多,易引起感染。
1.3 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护士每天工作中都有可能接触到各种患者呼吸道、血液、分泌物、渗出物等致病微生物的侵袭。如乙肝、艾滋病等疾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办法彻底根治,却能通过输血、手术等来传播,给人类带来极大危害。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97年报道,有52例医务人员由于工作中接触到艾滋病病毒阳性的血液而发生感染,其中有45例是由于被刺破皮肤而感染。当这些患者因其他疾病需要手术时,手术室就成了这些疾病传播的直接场所。患者在术中使用的器械、敷料等是其主要的传播途径。其中,乙肝病毒(HBV)就是存在于手术室内主要的致病微生物之一。
1.4 其他因素 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科室,时刻处于备战状态,思想高度集中,工作很不规律,加班加点更是常事,所以手术室医护人员患溃疡病、心脏病的发生率较一般人群高。护士手术中长时间站立,走动,易引起下肢静脉曲张,慢性腰腿痛等。
2 防护措施
2.1 化学因素的防护 工作中应严格掌握各种化学消毒剂有效浓度,并戴帽子口罩一次性手套,必要时戴眼镜,避免直接接触。取放消毒物品时要及时将容器盖盖好,防止气体挥发污染环境。如不慎将消毒剂溅入眼内或皮肤上,立即用清水反复冲洗,尽量减少化学消毒剂对皮肤黏膜的损害。
2.2 物理机械因素及意外伤害的防护 护士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电器,同时制定安全管理措施,掌握一定用电常识,发生故障及时维修,保证设备完好。工作中应选择性能好噪音小的电器设备,尽可能把噪音降到最低限度。在紧张工作之余,要多安排户外活动,以保证工作中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护士在术前输液术中传递器械时,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谨慎操作。若不慎被针等锐利器械刺破应立即挤出血液,用碘伏消毒,更换手套,必要时换岗。
2.3 微生物因素的防护 这里主要是对乙肝病毒的防护。据报道,护士患乙肝的机会要高于常人2~4倍,手术室护士感染机会更大。对微生物因素的有效防护应做到以下几点:
2.3.1 工作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应做好乙肝五项的检查,阳性应在通知单上注明,并安排指定手术间。护士术前应做好准备工作,减少术中参观人员,术中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便于术后焚烧。配合手术的人员如皮肤有破损者,尽量不参加此类手术,此手术用具在未经消毒处理前不得随意搬到其他手术间。
2.3.2 参加手术人员,一律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手术衣,穿隔离衣,戴无菌手套,术中所用的脏纱布、纱垫等可放在一个塑料袋内,以便术后处理。术前输液,术中传递器械时应谨慎操作,避免被针等锐利器械刺伤皮肤,一旦发生,立即将伤口处血液挤出,用3%碘伏消毒,再注射乙肝疫苗。
2.3.3 术后用过的污染器械,遵循消毒―清洗―再消毒的原则,防止水源污染。先浸泡在2.5%的“84”消毒液中,30 min后用清水清洗干净,擦干,再送高压消毒。吸引瓶用消毒剂浸泡30 min后倾倒再清洗。手术室被污染的区域,如器械台手术床地面等均用0.5%“84”消毒液擦拭。术后废弃的物品用黑色垃圾袋装好并作标记,做终末消毒处理。术中使用的一次性用品,用后一律焚烧。手术间甲醛熏蒸密闭6~12 h后通风换气。未用的物品,须重新高压灭菌后方可再用。
2.3.4 手术完毕相关人员脱下隔离衣等,离开手术间,进行淋浴。
其他因素的防护 工作中努力钻研业务提高技能,调整情绪保持心态平衡。工作之余适当参加健康文体活动,减轻压力提高肌体免疫力。在进行护理操作时遵循节力原则,养成良好的姿势和习惯,减轻身体疲劳,提高工作效率。
132011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