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我院剖宫产率与指征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2011-02-10韩素慧贺桂芳郭英花
韩素慧,贺桂芳,郭英花,李 茜
(中日友好医院 妇产科,北京 100029)
随着麻醉水平、剖宫产手术技术提高,有效抗生素的应用、辅助和输血支持的保证,使剖宫产的安全性大大提高。加之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观念的转变及医疗纠纷的增多、医疗行为中诸多因素的介入,使得剖宫产率日益增高。剖宫产的增多使年轻医生处理阴道分娩的经验积累机会减少;阴道分娩处理能力降低,进一步加剧了剖宫产率的升高,因此形成恶性循环。
近年来,持续增高的剖宫产率已引起产科医务人员及社会的广泛关注。剖宫产作为解决难产的一种手段,对保证母婴安全确实起到了很大作用,但过高的剖宫产率使相关风险亦增加[1]。本文通过分析近4年我院剖宫产的构成比变化,探讨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寻求进一步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对2007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住院分娩的8564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剖宫产率和构成比。其中剖宫产5500例,阴道分娩3064例。产妇平均年龄29.4岁 (17~44岁),初产妇8191例,经产妇373例。
1.2 剖宫产指征[2]
(1)头位难产(包括产程异常、头盆不称、骨盆狭窄等);(2)胎儿窘迫;(3) 巨大儿;(4)胎位异常(臀位、横位);(5)瘢痕子宫;(6)社会因素:珍贵儿,无任何手术指征要求手术;(7)妊娠合并症;(8)妊娠并发症;(9)脐带绕颈;(10)其他:如过期妊娠、近视等。同时存在2个以上指征时选1个为主要指征。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剖宫产率的变化
表1示,2007年~2010年间的剖宫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0年(47.8%)、2009年(59.2%)与2007年(72.5%)、2008年(70.2%)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且2010年与2009年相比较,也显著下降(P<0.05)。说明我院近年通过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剖宫产率得到了明显而且有效的降低。
2.2 剖宫产指征变化
表2示,2007年社会因素剖宫产 (22.8%)位居第一,而2010年是妊娠并发症位居第一。2010年社会因素(12.9%)和头盆因素及异常(16.9%)较2007年(分别为22.8%和21.8%)均显著降低(均 P<0.01)。2010 年高龄初产因素(9.2%)和妊娠并发症 (19.5%)较2007年 (分别为5.7%和12.4%)均显著升高(均P<0.01)。剖宫产的绝对指征是相对稳定的,2010年与2007年比较变化不明显,无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3.1 近4年我院剖宫产率的变化
国内外研究表明,剖宫产仅在一定范围内保证了母儿安全[3]。剖宫产率不断升高,剖宫产的近、远期并发症多于阴道分娩,如大出血、产褥感染、羊水栓塞、腹腔粘连、月经紊乱等。新生儿吸入性肺炎、肺透明膜病等发生率亦增加,可能与多动症发生亦有关[4]。新生儿死亡率的下降并不依赖剖宫产率的升高[5]。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进一步降低剖宫产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我院4年来剖宫产率的变化可以看出,剖宫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尤其是2009年和2010年下降显著。本研究表明,社会因素剖宫产下降十分明显,显示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率还有下降的空间。另外,还需加大宣传力度,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医师可拒绝无指征剖宫产,给无剖宫产指征的产妇充分试产的机会。增加医患双方的信任度,共同创造和谐的医疗环境和秩序,使医务工作者科学、理智的确定分娩方式。
3.2 剖宫产指征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剖宫产指征分为绝对手术指征和相对手术指征。绝对指征分为胎儿、产道、母体3个方面;胎儿指征包括初产横位、臀位足先露、混合臀位、胎儿严重缺氧等;产道指征包括绝对骨盆狭窄、软产道闭锁梗阻、畸形、瘢痕子宫孕末期肌壁薄、先兆子宫破裂等;母体指征包括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先心病等,其它还有中央型前置胎盘、巨大儿等。相对手术指征是指分析指征,估计阴道分娩会威胁母子健康、造成损伤的,是需要综合判断来决定的。
本研究资料显示2007年社会因素剖宫产(22.8%)位居第一,而2010年社会因素位居第三,2007年~2010年间剖宫产率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因素和相对指征剖宫产的减少。2010年社会因素(12.9%)和头盆因素及异常(16.9%)较2007年(分别为22.8%和21.8%)均显著降低(均P<0.01)。说明我院近年通过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剖宫产率得到了明显而且有效的降低。
剖宫产的绝对指征是相对稳定的客观存在,2010年与2007年的绝对指征比较变化不明显,差异无显著性。在剖宫产的一系列因素中,高龄初产、胎位异常、妊娠并发症、妊娠合并症、胎儿窘迫、巨大儿和其他因素比例均升高,但其中只有妊娠并发症和胎儿窘迫的比例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是我们进一步控制剖宫产率的方向。
我们年轻医师及护士多,如何积累阴道分娩的经验、对产妇给予正确的指导、产程中对于头位异常、宫缩乏力的异常情况给予积极处理[6]、培训助产技术是保证母婴安全、进行阴道分娩的基本保证。近一年来,我院产房加强了技术力量,对产程处理正确、及时,确实对降低剖宫产率起到了重要作用。
3.3 进一步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
进一步降低剖宫产率是我们共同努力可以达到的。胎儿宫内窘迫在4年中剖宫产构成比均占前五位,减少过度诊断仍是现代产科中艰难的任务之一。胎儿电子监护的广泛应用使胎儿窘迫过度诊断,也导致不必要的剖宫产[7]。正确区分是因为胎头下降过程中受产道挤压、使迷走神经张力变化或胎动干扰脐血流因素出现的胎心率变化,还是胎儿缺氧引起。因此,在吸氧、改变体位后胎心恢复时,可以阴道试产[8]。我院通过连续、动态的胎心监护、脐血流S/D的测定、羊水性状的观察、生物物理五项评分、胎盘功能的测定等检查来综合判断胎儿窘迫,提高了诊断符合率,大大减少了胎儿宫内窘迫的过度诊断。
本研究资料表明,妊娠并发症作为剖宫产指征2007年比例为12.4%,2010所占比例显著升高为19.5%,位居第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统计资料还表明:高龄产妇增多、孕前先兆流产的增多使前置胎盘发生率增加、瘢痕子宫、珍贵儿的增加均是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剖宫产的构成比上升的原因,指导我们还需采取进一步的干预措施:①对非中央型前置胎盘在保证母儿安全前提下、配血后严密观察下予以试产,可降低部分因妊娠并发症所致的剖宫产。②加强宣教,合理营养和膳食、适当地劳动和运动,减少妊娠糖尿病、巨大儿的发生,预防胎膜早破、早产等,对高危孕妇和胎儿体重加强管理,从而降低妊娠合并症剖宫产的构成比。③门诊高危孕妇早识别、早干预、早治疗,进一步降低临产前的高危因素,并防止发生严重并发症和合并症威胁母儿健康。这些措施对产妇、尤其是瘢痕子宫的阴道分娩均有积极意义,还可进一步降低剖宫产率。
综上所述,加强孕期宣教,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水平,加强高危孕妇管理,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合理的处理医疗纠纷,在广大医务工作者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剖宫产率会得到进一步控制。
[1]Betrain AP,Merialdi M,Lauer JA,et al.Rates of caesarean section:analysis of global,regional and national estimates[J].Paediatr Perinat Epidemiol,2007,21(2):98-113.
[2]凌萝达,顾美礼主编.头位难产 [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327-329.
[3]Souza JP,Papinelli MA,Amaral E,et al.Obstetric care and severe pregnancy complications in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an analysisofinformation from demographic health surveys[J].Rev Panam Salud Publiea,2007,21 (6):396-401.
[4]卢锦娥,黄敏珊,张文杰.子宫下段剖宫产1116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8):1075-1076.
[5]陈乔珠,何静妍,谢静颖.300例社会因素剖宫产术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4):41l-413.
[6]刘兴会,彭冰,杨小芸,等.剖宫产指征的变迁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34(1):180-181.
[7]韩小英,于荣,刘维靖.临产后剖宫产率及适应症变化对总剖宫产率影响的分析[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4,7(1):16.
[8]黄醒华.对剖宫产术的思考 [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7):385-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