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柄荣昌折扇
2011-02-10冯庆豪
冯庆豪
荣昌折扇,又名聚头扇,撤扇、折骨扇。 它与苏州绢绸折扇、杭州书画折扇齐名,同为我国三大名扇,其在尺幅之间,满目珠珠玑玑,仪态万方,素以美观实用著称。它是人们夏季纳凉拂风的日用品,也是人们修身养性的工艺品,并以其制作考究、工艺精湛、雅俗共赏而历数百年而不衰。
荣昌折扇历史悠久,至今已有450多年的历史。早在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及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嘉靖皇帝均下旨四川布政司要其增贡折扇以赏赐宠臣、嫔妃。另据明《万历野获篇》:“聚头扇自吴制外,惟川扇称佳。其精雅则宜士人,其华灿则宜艳女”。明人翟佑诗云:“开合清风纸半张,随机舒卷岂寻常,金环并束龙腰细,玉柵齐编凤翅长;偏称游人戏袖里,不劳侍文执花旁,宫罗旧赐休相妒,还汝团圆共夜凉”。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皇帝仍命四川布政司进贡荣昌折扇,并开列折扇式样:龙凤舟船扇、七夕银河会扇等。乾嘉时期荣昌折扇得到大的发展,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成立了扇业组织“颍风会”(尚存此会碑)。同治、光绪时期,折扇品种已达30余类,达数十个花色,并运销省内外。光绪时期,荣昌城内有专业扇铺200余家,从业人员在2000人以上,年产折扇四百万把。民国战乱不休,但折扇生产仍有发展,诗人谢无量曾赞誉荣昌折扇:“海棠香国,新看画栋连云,占尽三巴风月;蛱蝶名工,制就齐纨拂暑,凉生两戒河山”。近几十年,荣昌折扇又有了长足发展,产品种类已有:正棕、全楠、皮底、硬青、串子、全棕、檀香、绸面、羽毛、胶质等340余个品种并行销全国,而且先后出口到印度、泰国、缅甸、韩国及日本等国家。荣昌折扇的作用有所扩大,不仅作为最初的驱热纳凉,而且还广泛用于书画载体、礼品赠送、纪念品发放、强身健体及文艺演出道具、室内装饰、艺术收藏等方面,并被世人所喜爱。
此扇征集于重庆民间。据扇面跋文:“旅大,系由光绪二十四年(1898)中俄会订九条租与俄国,定期二十五年。日俄战争后,转入日人之手,其期本年三月二十六日届满。”不难得出,这里的“本年三月二十六日届满”,就是本扇的制作时间,即1923年,距今已达88年了!
扇高32厘米,幅宽51.4厘米。扇柄、扇骨均为竹质,竹色紫红,扇面纸质,扇柄刻篆、楷“大吉羊、福寿、侯、王”等字。扇的造型与它扇无别,细观扇面内容却与常见扇面有异。一般的扇面或题诗或作画(山水、花鸟等)或素色,多属纳凉、附带消遣的物品;而本扇除扇凉的功用相同外,没有半点消遣的意味,更多的是警示功能和一段屈辱史实的再现。
扇的正面印《二十一条》内容,但非原文原句,系作者根据《二十一条》大意书写而成。文首是:“举国否认之二十一条条文”字样,寥寥数语足以表达扇主人的政治立场。扇尾落款“中华全国外交后援会印制,四川昌州(今重庆荣昌县)天顺源监制”,这里明确告之了扇的主人和扇的制作商号(荣昌纸扇历史悠久,与苏州绢绸扇、杭州书画扇,号为我国三大名扇)。条文下衬以红底“中日疆域大小比较图”,作者意在方便执扇者从比较两国疆土的巨细中,体会出该条约的不平等性,可见作者用心良苦。
扇的背面,彩印旅顺、大连要塞地形图。图首题“急应收回之旅大形势图”字样。图上用红色标注军事据点,如城墙、炮台等。图的右上方存跋文:“按:旅大,系由光绪二十四年(1898)中俄会订九条租与俄国,定期二十五年。日俄战争后,转入日人之手,其期本年三月二十六日届满。民国四年(1915)一月十八日提二十一条,欲展长九十九(年),未经国会签字,固吾民所不承认者也!乃日必为有效,与同时期满之安奉铁路(日俄战争期间,即1904—1905年间,日本借口军需运输之便,抢修的一条从安东到沈阳的轻便铁路),概不归还,恃彼强权篾我公理。民心不死,必当有以处之”!在此,作者再次阐明了对条约的政治立场,赤子之心跃然纸上。鉴于其特殊的历史、艺术等价值,已被相关部门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那么《二十一条》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其对中国的影响几何呢?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英法俄为首的一方,与德奥帝国为首的另一方,正以欧洲为主战场,展开了残酷的撕杀,故此时列强们处于无暇东顾的状态;但对于早就想独占中国的日本来说,不矢为天赐良机。于是1914年9月2日,日军籍口向德国宣战,从山东龙口登陆向青岛的德国驻军进攻,不久占领青岛,随后占领了整个胶州铁路及沿线的矿山、企业、海关等,从事实上全面接手了德国在华利益。但它的野心是填不满的,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秉承日本大隈重信内阁的旨意,在中南海怀仁堂,向袁世凯当面抛出臭名昭著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其时,他还大言不谗地说:“今次,如能承允所提条件,则可证明日华亲善,日本政府对袁总统亦可遇事相助”,云云。并要求袁世凯“绝对保密,尽速答复”。条约共分五号,计21条,其中规定:承认日本霸占的原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延长旅顺、大连的租期至99年,并承认日本在“南满”及内蒙东部的种种特权;汉冶萍公司改由中日合办,中国不得自行处理;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聘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两国合办警政和兵工厂,中国须向日本采购一半以上的军火,武昌至南昌、南昌至杭州等地的筑路权给日本,并享有在福建开矿、建港、造船、筑路的优先权,等等。几视中国为朝鲜第二,实为趁火打劫独霸中国。条约文本转呈袁世凯为首的民国政府后,袁也不得不顾及民怨而多方周旋,加之各国在华利益的不一致,也使条约的签订一拖再拖。1915年5月9日,在日本武力威慑的最后通谍之下,中日双方最终达成《日华条约》(二十一条,但未能全部达到日方的要求)。
《二十一条》的签订时间在1915年,那为什么早不发生反《二十一条》的事呢?因为当时条约属密约,未曾公开,多数民众并不知道。那么为何发生在1923年呢?是因为1923年《中俄租约》的租期正好到期,依其条约规定,到期或归还租借地、或延长租期。故当年3月10日,北京政府外交部分别照会日本外务省和驻京日使馆,声明取消民国四年《中日条约》及换文(二十一条),并要求接洽收回租期届满之旅顺、大连等事宜。同时,驻日代理公使廖恩寿,也向日本外相提出废除《二十一条》的要求。3月14日,日本外务省回复东京中国公使馆和北京中国外交部,无理拒绝中国政府的合理要求。消息传开,举国为之震惊,民众群情激愤,各地抗议之声不绝,纷纷游行示威、组建外交后援会等组织,强烈要求废约,收回旅顺、大连等!当年4月29日,重庆各界数万民众手执“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否认二十一条”等口号的小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其时,荣昌等周边城市也不例外。上述即是此扇产生的历史背景。
由小小纸扇,联想到明代抗倭,清代中日甲午海战及《马关条约》,1900年日本在内的八国联军暴行和《辛丑条约》,1904—1905年日俄战争中日军强占旅顺、大连等,乃至民国四年武力威慑最后通谍下的《日华条约》(二十一条)签订,……1931年“9.18事变”、1935年《何梅协定》等一系列的侵华劣迹,再到1937年的全面侵华战争,不难得出日本军国主义者的侵华野心,是由来已久并传承有序的,是有目的和计划的。本扇的存在,雄辩地证明了日本侵华轨迹中的一段极不光彩的历史;同时,也证明了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那一段不堪回首的、极其痛苦和屈辱的昨天,它仿佛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即“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