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池塘鲤鱼混养模式下鱼体生长性能及经济效益分析

2011-02-09伍代勇朱传忠杨健叶元土

饲料工业 2011年12期
关键词:白鲢放养密度鲫鱼

伍代勇 朱传忠 杨健 叶元土

鲤鱼,学名Cyprinus carpio,食性广,适应能力强,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营养价值很高,具有重要的养殖和经济价值[1]。随着池塘养殖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养殖技术标准和规范[2-4],人们不断地探索适合鲤鱼的新的养殖模式[5-6]。华北地区作为鲤鱼的主产区之一,鲤鱼混养模式是典型养殖模式之一,符合当地区域特点。但是,混养模式下,有关放养品种的结构与其生长性能的关系和对经济效益的贡献程度,以及在如何根据上述指标来确定饲料的营养设计及产品定位等方面还缺乏系统的分析和有力的数据支撑。叶元土等(2010)[7]提出了一套对池塘养殖鱼类生长性能、饲料效率和养殖经济效益的系统分析方法。分析指标包括养殖鱼种放养、收获与生长速度,饲料效率,养殖鱼经济价值投入和产出,养殖成本构成及经济效益分析等方面,为上述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方法支撑。因此,本文选取天津地区10个鲤鱼混养池塘为例,对池塘内部所有养殖品种的生长速度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对鲤鱼混养模式进行了系统评估,同时进一步验证和评估该分析方法的科学性,并为制定更为合理和科学的养殖模式提供参考。

1 养殖管理及分析方法

1.1 养殖条件

选取天津地区主要养殖区域鲤鱼混养池塘10个。其中,养殖面积为(10~20)×666.7 m2的池塘6个,(40~50)×666.7 m2的池塘2个,(120~130)×666.7 m2的池塘2个。养殖期间池塘水深保持在1.5~2.0 m,每(5~10)×666.7 m2配置3 kW涡轮式增氧机一台,每个池塘配置1~2台自动投饵机。

1.2 养殖管理

整个养殖管理分为放苗、饲喂管理、养殖管理、收获四个阶段,按照《SCT 1080.5—2006建鲤养殖技术规范第5部分:食用鱼池塘饲养技术》要求进行。所有池塘放养5种鱼,平均放养规格分别是鲤鱼96.65(33.35~227.27)g(括弧内为数据的最小值和最大值),草鱼72.07(12.50~110.53)g,鲫鱼35.87(25.00~62.50)g;花鲢109.27(69.44~186.26)g;白鲢107.29(88.24~161.55)g。整个养殖过程中,饲料选用市场常见的商用鲤鱼混养料,粗蛋白为30%~32%,粗脂肪水平为4%~6%。使用自动投饵机投喂饲料,按照鱼体生长、天气、摄食等情况确定投喂量,每天投喂2~4次。达到上市规格并在市场价格适宜时,分批次(1~3次)对池塘所有养殖鱼体收获出售。所有池塘有效养殖天数为150~190 d。

整个养殖过程中收集放养和收获过程的各类数据,主要包括放养规格、放养尾数、放养重量、收获规格、收获密度、收获重量、饲料种类及数量、死鱼数量以及养殖天数等。

1.3 计算方法及公式

以单个池塘为基本单位,按照叶元土(2010)[7]所述计算方法分析池塘中养殖鱼的生长性能、摄食与饲料效率、价值增值和经济效益等参数。

增重率(%)=100×(收获重量-放养重量)/放养重量;

特定生长率(%/d)=100×(ln收获重量-ln放养重量)/养殖天数;

日增重(g/d)=(收获重量-放养重量)/养殖天数;

增重倍数=收获重量/放养重量;

成活率(%)=100×收获尾数/放养尾数;

摄食率(%/d)=100×池塘投喂量/([摄饲鱼放养重量+摄饲鱼收获重量)/2]/养殖天数;

饲料系数=池塘投喂量(/收获重量-放养重量);

单位渔产品饲料成本(元/kg)=饲料单价×饲料系数。

2 养殖结果与分析

2.1 养殖鱼种放养、收获与生长性能

所选10个池塘5种养殖鱼放养、收获及生长性能指标结果见表1。所有池塘均是鲤鱼混养模式,除了以鲤鱼作为主养鱼以外,还搭配了草鱼、鲫鱼,三者以摄食颗粒饲料为主,即摄饲鱼。另外,还搭配了花鲢和白鲢,均不摄食颗粒饲料,即滤食鱼。5种养殖鱼的平均规格基本在25~100 g左右,但个体池塘存在差异。其中,鲤鱼的放养规格在33.35~227.27 g之间;草鱼放养规格差异较大,在12.50~110.53 g之间;鲫鱼规格差异很小,在25.00~62.50 g之间。花鲢和白鲢规格相似,分别在69.44~186.26 g和88.24~161.55 g之间。

放养密度决定了池塘的放养模式,鲤鱼作为池塘的主养鱼,放养密度最高;其次是鲫鱼和草鱼,而花鲢和白鲢放养密度量低。5种养殖鱼总密度在1 637.07尾/666.7 m2,单个池塘在1 448.00~2 041.88尾/666.7 m2,差异在1 000尾/666.7 m2左右。所有池塘放养重量平均在119.30 kg/666.7 m2,单个池塘在62.74~200.00 kg/666.7 m2之间。单个品种放养密度及总放养密度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摄饲鱼密度差异较大,而花鲢和白鲢差异较小,这与池塘条件(如水面大小,池塘底质条件及水深等)以及养殖户养殖水平等因素有关。

养殖结束成鱼收获时,鲤鱼和鲫鱼成活率较高,单个池塘均能达到90%以上;花鲢和白鲢成活率也能达到90%以上,但是单个池塘存在成活率较低的情况;草鱼成活率低于其余品种,在80%左右,且单个池塘在44.40%~99.47%之间,差异较大。

收获时,三种摄饲鱼中鲤鱼、草鱼规格较为相似,平均能够达到900 g/尾以上。其中,鲤鱼的规格差异较小,在787.93~1 000.00 g/尾之间,而草鱼则在809.23~1 315.79 g/尾左右。鲫鱼规格低于鲤鱼和草鱼,能够达到200 g/尾以上,平均在150.00~294.50 g/尾之间。而花鲢规格大于白鲢的规格,花鲢最大规格能够达到1 500 g/尾左右,而白鲢最大只能达到900 g/尾。以上均符合华北地区消费的上市规格。

鲤鱼作为主养鱼收获重量最高,平均为685.84 kg/666.7 m2,单个池塘差异较大,在493.63~837.50 kg/666.7 m2之间,主要是受放养密度和收获规格的影响;其次是草鱼,收获重量为191.30 kg/666.7 m2,同样单个池塘差异较大,为64.00~312.50 kg/666.7 m2之间,这除了受放养密度、收获规格的影响,成活率的影响更大,例如部分池塘成活率不到50%。鲫鱼收获重量为101.46 kg/666.7 m2,单个池塘36.90~169.69 kg/666.7 m2之间,导致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为放养密度的差异。白鲢收获重量达到110.51 kg/666.7 m2,单个池塘差异不大;花鲢虽然部分池塘收获规格高,但是由于放养密度较小,所以收获重量最低,仅在19.46 kg/666.7 m2左右,且单个池塘差异不大。所有养殖鱼收获总量在1 108.56 kg/666.7 m2左右,单个池塘在832.18~1 438.00 kg/666.7 m2,差异在600 kg/666.7 m2左右。

表1 养殖放养与收获情况、生长性能分析(平均值±标准差)

摄饲鱼中鲤鱼的增重最大,其次是草鱼和鲫鱼,而滤食鱼中花鲢增重远低于白鲢。单个池塘摄饲鱼与滤食性鱼增重的差异性及其产生原因与收获产量产生结果基本一致。摄饲鱼收获产量是滤食鱼的8倍左右,显示了摄饲鱼在整个池塘产量中仍然占了主导的地位。

各养殖品种生长指标结果显示,各养殖鱼增重率与增重倍数表现为相似的规律。其中,草鱼增重率和增重倍数最高,其次是鲤鱼,而花鲢、鲫鱼和白鲢相似,而后两者增重率和倍数最低。从单个池塘数值来看,鲤鱼和草鱼的增重率和增重倍数差异较大,尤其是草鱼,增重倍数在6~66之间,差异较大,这主要是由于放养规格的差异,例如个别池塘放养规格仅有12.50 g/尾,同样达到上市规格的情况下,增重率和增重倍数必然较高。另外也显示了对于草鱼等小规格鱼种在池塘养殖条件及饲料投喂的情况同样能够达到养殖上市的要求。而单个池塘鲫鱼、花鲢、白鲢增重率和增重倍数差异较小,主要是其放养规格比较一致,经过养殖周期以后收获规格也没有明显的差异。特定生长率和日增重可以考虑到养殖天数,并且能够消除放养规格对于数据的影响,同增重率、增重倍数一样均能反映和评估鱼体的生长速度。结果显示,特定生长率由高到低顺序为:草鱼、鲤鱼、花鲢、白鲢和鲫鱼。而日增重结果与特定生长率情况一致,其中草鱼、鲤鱼和花鲢日增重相似,而鲫鱼远远低于上述三种鱼以及白鲢。单个池塘数据显示,每种鱼特定生长率和日增重数值差异不大,远小于增重率和增重倍数的差异。

2.2 养殖鱼经济价值的投入与产出(见表2)

表2 养殖鱼类投入与产出效益分析(平均值±标准差)

鱼种投入费用决定于放养重量和鱼种售价。放养期间放养鱼种价格平均值在4.86~11.14元/kg之间,草鱼鱼种价格较高,远高于其余几种鱼。鱼种总投入费用为787.47元/666.7 m2,所占比例分别为鲤鱼51.57%、草鱼22.74%、鲫鱼14.26%、花鲢1.80%和白鲢9.64%。

同样,成鱼收获产值决定于收获产量和成鱼价格。摄饲鱼成鱼平均价格在7.72~9.30元/kg之间,其中草鱼与鲤鱼价格相当,略高于鲫鱼,与草鱼鱼种价格远高于其余品种的趋势并不一致。滤食鱼成鱼价格差异较大,花鲢平均价格为8.12元/kg,而白鲢仅为2.58元/kg左右。总收获产值为9 324.77元/666.7 m2,其中,仍然以主养鱼鲤鱼最高在6 352.71元/666.7 m2左右,占整个产值的65.20%,草鱼和鲫鱼分别为22.20%和8.05%,滤食鱼中花鲢和白鲢仅占1.62%和2.93%。

成鱼收获产值与鱼种投入费用的差值即为增值量,为8 094.22元/666.7 m2,各养殖鱼所占比例与收获产值基本一致。增值倍数依次是鲤鱼17.70、草鱼12.99、花鲢10.23、鲫鱼7.26和白鲢3.63。单个池塘滤食鱼价值增值倍数差异较小,而摄饲鱼单个池塘价值增值倍数差异较大,尤其是鲤鱼,在4.90~37.52倍之间。从收获产值、增值量及增值倍数结果可以看出,摄饲鱼中作为主养鱼的鲤鱼对于养殖经济价值增值的贡献最大,草鱼次之,而鲫鱼虽然放养密度较高,但是由于成鱼价格以及收获产量偏低等原因对价值增值的贡献较小。滤食鱼中花鲢虽然放养密度偏低导致收获产值比例较低,但是由于成鱼价格较高,使得增值倍数较高,提高了对于价值增值的贡献;相反,白鲢虽然放养密度较高而收获产值所占比例高于花鲢,但是成鱼价格偏低,导致了增值倍数偏低,则降低了对于价值增值的贡献。

2.3 养殖饲料效率(见表3)

表3 养殖饲料效率分析(平均值±标准差)

三种摄饲鱼的摄食率为1.52(1.30~1.89)%/d,属于正常水平。各池塘饲料投喂量均值为1550.60kg/666.7 m2,单个池塘在(926.32~2 150.00)kg/666.7 m2之间,差异在1 000 kg/666.7 m2以上,这种差异主要与单个池塘的放养密度及饲料的品质有关。一般情况下,养殖密度越高,单位面积投喂量越大;饲料品质越好,饲料利用效率越高,饲料消耗量越低,反之越高。而摄饲鱼增重为879.54 kg/666.7 m2,单个池塘差异在539.47~1 194.60 kg/666.7 m2之间。整个养殖周期各养殖池塘饲料系数平均值为1.75±0.15,单个池塘在1.56~2.02之间,符合该地区平均水平;单个池塘的差异与饲料品质、养殖管理、池塘条件等均有关系。饲料价格在3.60~3.68元/kg,养殖单位渔产品饲料成本6.33(5.72~7.08)元/kg。

2.4 养殖成本构成及经济效益(见表4)

养殖经济投入即成本构成主要包括了苗种、饲料、塘租、水电、渔药及人工费用等。结果显示,饲料费用为5 591.46元/666.7 m2,比例最高,占了76.34%;其次苗种费用为787.47元/666.7 m2,占了10.75%;其余四项占了10%左右的比例。总投入费用为7 131.35元/666.7 m2,单个池塘在5 208.95~9 532.62元/666.7 m2之间,差异在4 000元/666.7 m2左右。养殖总收入中,摄饲鱼为8 881.69(7 060.84~9 900.36)元/666.7 m2,占了95%左右;滤食鱼443.08(308.93~713.64)元/666.7 m2,占了5%左右。养殖总利润中,摄饲鱼为1 750.34(931.32~2 726.06)元/666.7 m2,占总利润的83.82%;而滤食鱼的利润为337.90(238.09~401.10)元/666.7 m2,占总利润的16.18%。整个养殖各池塘产出/投入比在1.32(1.15~1.44),投入资金的收益率31.68%,单个池塘差异较大,在15.06%~43.93%之间。

表4 池塘养殖成本投入、收入、利润及其比例分析

3 讨论

养殖模式的设定是养殖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天津地区鲤鱼混养模式是以鲤鱼为主,搭配草鱼、鲫鱼作为摄饲鱼,同时搭配少量部分花鲢和白鲢滤食性鱼类。该模式充分考虑到了鱼体的生活习性以及池塘水质特点,可以充分利用池塘水域生态空间及其物质和能量。但是,对于放养品种的结构与其生长性能的关系,放养品种对经济效益的贡献程度,以及如何根据上述指标来确定饲料产品营养设计及定位等方面还缺乏系统的分析和有力的数据支撑。因此,本文按照叶元土等[7]提出的对池塘养殖鱼类生长性能、饲料效率和养殖经济效益的系统分析方法,对天津地区典型的鲤鱼混养模式进行了评估。与叶元土等[7]研究不同之处在于本文并不是以养殖池塘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而是以各个池塘内部所有养殖品种进行分析。

本文通过对鲤鱼混养模式的10个池塘的分析显示,在同一池塘和投喂相同饲料及相同管理条件下,不同品种鱼体生长存在差异。摄饲鱼中草鱼的生长速度是最快的,其次是鲤鱼,鲫鱼的生长速度最低。这种差异可能与鱼体生理生化及生活特点有关,例如,鲫鱼属于小型鱼类,其摄食及消化器官较鲤鱼和草鱼小,导致摄食能力较弱。同时,鲫鱼属于中下层鱼类,同一池塘抢食能力也低于鲤鱼和草鱼。除此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饲料营养水平的差异导致鱼体在生长上的差异。所有池塘投喂均为鲤鱼混养料,鲤鱼和鲫鱼属于杂食性鱼类,而草鱼属于草食性鱼类,鲤鱼混养料营养上低于鲫鱼,但是高于草鱼的营养需求。同一养殖模式中,每种养殖鱼对收获产值、价值增值及其贡献程度的大小一定程度可以评价该养殖模式的科学性。收获产值、价值增值决定于养殖鱼产量、鱼苗和成鱼价格等因素。该混养模式中,主养鱼以鲤鱼为主,由于放养密度最大,生长速度较快(仅次于草鱼)、产量较高、成鱼价格可观,对整个养殖收获产值和价值增值贡献最大,发挥了主养鱼的作用。而草鱼虽然放养密度不是最高,但是由于生长速度最快,养殖产量高,成鱼价格好,同样对收获产值和价值增值贡献较大。另一方面,草鱼成活率偏低的因素(尤其是个别池塘成活率仅有44.40%)制约了草鱼在混养模式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鲫鱼在混养模式中放养密度也相对较高,但是由于生长速度偏低,产量偏低,导致对收获产值、价值增值的贡献相对也较低。滤食鱼中花鲢受到放养密度的影响,而白鲢受到成鱼价格的影响均限制了两者对收获产值、价值增值的贡献,在实际生产中可以考虑做适当的调整。另外,虽然花鲢和白鲢在养殖收入中仅占5%左右,但是在养殖利润中却占到了16%,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充分利用好滤食鱼类,养殖者的收益也是非常可观的。

整个养殖过程中,使用了粗蛋白质30%~32%、粗脂肪4%~6%的鲤鱼混养料,饲料价格3.60~3.68元/kg,获得饲料系数在1.75左右,所有养殖鱼在养殖周期内均能达到上市规格,并能获得较好的生长速度,显示了饲料的利用效率较好,适合该混养模式中鱼体的生长。而养殖单位渔产品的饲料成本为6.33元/kg,实际成鱼价格在9元以上,保证了养殖者较为合理的利润空间。经济产出/投入比和投入资金收益率分别为1.32和31.68%,也验证了该养殖模式及饲料选用上的合理性。但是,从本文鲤鱼混养模式中的放养密度、生长速度、成活率和贡献率来看,有必要进一步探索更合理的养殖模式、营养管理模式。一方面,养殖模式中养殖品种,尤其是摄饲鱼的搭配,需要考虑鱼体营养上的差异以及饲料选用的难易程度,包括放养品种、密度、鱼体抢食能力、规格等因素。另一方面,营养设计和饲料选用是需要考虑养殖模式中品种差异的问题,针对草鱼和鲤鱼的营养关键点,开发兼顾于不同品种鱼体的饲料[8]。再者,应加强日常管理水平或者调节投饲策略以弥补养殖模式和饲料上的缺陷。

[1] 王立斌.鲤鱼的养殖与经济价值[J].商场现代化,2008(31).

[2] 夏学敏.鲤池塘无公害高产标准化养殖技术[J].齐鲁渔业,2010,27(7):47-48.

[3] 农业部.建鲤养殖技术规范第4部分:鱼苗、鱼种培育技术[S].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SC/T 1080.4—2006.

[4] 农业部.建鲤养殖技术规范第5部分:食用鱼池塘饲养技术[S].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SC/T 1080.5—2006.

[5] 谢炎福.3种鲤鱼养殖模式的对比试验[J].水利渔业,2006,26(6):66-67.

[6] 刘丽华,张建军.池塘精养鲤鱼混养其它鱼的技术初探[J].渔业经济研究,1997(2):39-41.

[7] 叶元土,蔡春芳,王永玲,等.鮻鱼鱼种池塘混养的生长速度与经济效益分析[J].当代水产,2010(11):67-69.

[8] 叶元土.淡水鱼类饲料产品定位与饲料配方的差异化分析[J].内陆水产,2009(5):56-57.

猜你喜欢

白鲢放养密度鲫鱼
48亩白鲢增产10000多斤!这款全价生物渔肥成为渔民创收的秘密武器
龙池鲫鱼 再跃龙门
放养密度对泥鳅育苗效果的影响
《滇池白鲢》
花鲢倒挂模式技术要点
在鱼病最易爆发的季节,针对花、白鲢爆发性出血、败血病的防控措施
放养小龙虾虾苗注意事项
两条鲫鱼
鲫鱼最鲜美的10种做法
黄颡鱼工厂化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