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早期微创穿刺碎吸引流术治疗小量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2011-02-09陈治强

重庆医学 2011年18期
关键词:基底节穿刺针引流术

王 亮,陈治强

(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400062)

出血性脑卒中约占脑卒中总数的20%~30%,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和复发率高。本科应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微创穿刺针行超早期颅内血肿碎吸引流术治疗小量基底节区脑出血,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3年6月至2010年12月本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3例,按其治疗方式分为手术组(n=36,行超早期微创穿刺碎吸引流术)与对照组(n=27,予内科保守治疗)。手术组患者中男 24例,女 12例;年龄 39~83岁,平均60.3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8例,女9例,年龄41~77岁,平均58.7岁。病例入选标准:(1)全部患者发病前均有高血压史;(2)CT扫描结果示血肿均位于基底节区,血肿体积为15~30 m L,未破入脑室,血肿所致中线结构移位不超过5 mm;(3)发病至入院时间不超过7 h。病例排除标准:(1)瘫痪侧存在影响神经功能评定的肢体先天畸形或功能障碍;(2)先天或后天性智力障碍不能配合完成评定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入院后常规给予脱水剂、降压药、止血剂及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同时在发病第7天开始给予针灸及理疗。手术组患者除采取上述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治疗外,还同时于发病7 h内行微创穿刺碎吸引流术[1]。手术步骤:选取CT扫描血肿最大层面的血肿中心为靶点,根据体表标志物CT定位法确定穿刺点、穿刺方向及穿刺针长度。采用电钻驱动YL-1型穿刺针进入血肿中心,拔出针芯,加密封帽,接侧管,弱负压缓慢抽吸血肿,边吸边转动针体,至无法抽出血凝块为止,向血肿腔注入尿激酶2万U[2],夹管4 h后开放引流,每日重复1次,每天复查头颅CT以了解血肿引流情况,至90%左右的血肿被引流后拔除穿刺针。

1.3 疗效评价 动态CT扫描观察血肿清除情况,采用欧洲脑卒中量表评分法评定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治疗 1、2、4周各评定1次。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手术组术后7~12 d血肿接近完全吸收或全部吸收,比对照组提前14~21 d。手术组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成功,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再出血、颅内感染、气颅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两组患者脑卒中量表评分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脑卒中量表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脑卒中量表评分比较(±s,分)

*:P<0.05,与对照组比较。

组别 n 术后1周 术后2周 术后4周对照组 27 45.75±6.31 63.91±4.84 70.89±5.09手术组 36 61.39±5.97* 75.33±7.10* 89.76±5.47*

3 讨 论

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压脑出血多于出血后20~30 m in停止并形成血肿,部分血压较高或经降压治疗血压波动较大的患者可持续出血至病后3~5 h,病后6 h再出血患者一般较少。高血压脑出血对脑的损害主要有两个方面:(1)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效应;(2)血肿分解产物对周围脑组织的毒性作用,这种作用在病后6~7 h即可发生,病后8 h至2 d为加重期,发病3 d后周围脑组织出现海绵状变性、坏死、出血等继发损害,且逐渐加重。此时,脑功能的恢复极难,多遗留较严重后遗症。从理论上讲,再小的基底节区血肿都会对周围脑组织形成压迫,其分解产物对周围脑组织具有毒性作用,因此,即使血肿很小,都应予以清除。同时,因脑神经元为不可再生细胞,故减少脑出血后神经元细胞的死亡成为治疗脑出血的关键。脑出血后6~7 h以内清除血肿,在减轻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及血肿分解产物对脑组织的毒性作用方面至关重要[3]。

目前临床处理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4]:(1)开颅血肿清除术;(2)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3)微创穿刺血肿碎吸引流术。开颅经颞中回皮层或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一般适用于血肿体积较大,引起脑疝或中线结构明显移位的患者,因其创伤较大,术后患者并发症较多,术后重度瘫痪率及病死率较高[5]。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的创伤较小,治愈率与好转率较高,曾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操作较复杂,技术要求较高,需确诊后带定位框架复查CT,确定靶点后再回手术室定位穿刺,费时长,不利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及急性期血肿的清除。微创穿刺血肿碎吸引流术依据CT定位,选用合适长度的YL-1型穿刺针,局麻下采用电钻推送到血肿中心或其附近,10~20 m in即可完成血肿粉碎液化过程,并穿刺抽吸液态血肿,创伤小,痛苦轻,手术过程简单,可在病房床边进行,基本上能满足超早期(发病7 h内)清除血肿的需要。基底节区聚集了机体运动及感觉传导纤维束,此区脑出血后患者常留下较为严重的躯体感觉、运动及视野障碍。有研究显示,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30~50 m L)患者采用微创穿刺血肿碎吸引流术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明显减轻[6]。

本研究手术组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成功,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再出血、颅内感染、气颅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手术组患者发病后1、2、4周脑卒中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超早期微创穿刺碎吸引流术治疗小量基底节区脑出血具有操作简单、手术风险低、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能减轻患者病后神经功能障碍,是治疗小量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

[1] W u G,Zhong W.Effec t ofm 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for cerebral hematomaevacuation in different stages onmotor evoked potential and thrombin in dog model o f intracranialhemorrhage[J].Neurol Res,2010,32(2):127-133.

[2] Nasser JA,Falavigna A,Bezerra M,et al.Stereotactic fibrino lysis of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atoma using infusion of recombinant tissue p lasm inogen activator[J].A rq Neuropsiquiatr,2002,60(2-B):362-366.

[3] Tay lor CL,Selman WR,Ratcheson RA.Brain attack.The emergent management o f hypertensive hemorrhage[J].Neurosurg Clin N Am,1997,8(2):237-244.

[4] Zhao JZ,Zhou DB,Zhou LF,et al.The efficacy o f three different app roaches in treatment o f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a multi-center single-b lind study o f 2464 patients[J].Zhonghua YiXue Za Zhi,2005,85(32):2238-2242.

[5] Saribekian AS,Ponomarev VA,Poliakova LN,et al.Mortality after surg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hematomas[J].Zh Vopr Neirokhir Im N N Burdenko,2009(1):3-11.

[6] Agmazov MK,Bersnev VP,Ivanova NE,et al.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bleedings[J].Vestn Khir Im I IGrek,2009,168(2):78-82.

猜你喜欢

基底节穿刺针引流术
一种新型套管针用穿刺针的设计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
维护服在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患者管道维护中的应用
改良后的清洗流程在髂骨穿刺针清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拐形可注水穿刺针在单孔腹腔镜腹膜外内环结扎术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外科针对创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研究
保守与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