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期妇女的心理护理
2011-02-09满玉巧
满玉巧
产妇的分娩过程顺利与否、除与产力、产道、胎儿等因素有关外,还与产时的心理状态有关。产妇情绪稳定、精神放松,体力充足,可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因此根据孕产妇不同的心理状态及分娩的不同时期,给予适时的心理护理,对产妇减轻疼痛,顺利分娩,保证母婴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1 临产妇女的心理状态
临床中由于产妇的社会地位、文化程度、个性意志特点的不同,相应地会有不同的心理表现。
1.1 焦虑心理 相当数量的初产妇从亲友处听到有关分娩的负面信息而怕疼痛、怕出血、怕发生难产、怕胎儿性别不理想、怕胎儿畸形等,致使临产前后情绪紧张,处于焦虑状态。
1.2 恐惧心理 害怕陌生的分娩环境,害怕宫缩痛,害怕周围产妇痛苦地呻吟或喊叫,害怕医务人员的面孔,害怕阴道分娩不成功再行手术,产程中表现为紧张不安,拒绝饮食和休息。
1.3 失去信心 宫缩引起的腹痛、腰痛、排便感等,使产妇难以忍受而感到烦躁不安,不断呻吟或哭泣,精神高度紧张而失去自然分娩的信心,盲目要求部宫产及催产。
1.4 矛盾心理 对即将出生的新生命抱着期待、喜悦的心情,另一方面对分娩心理恐惧,担心分娩不顺利,担心胎儿安危,而到忧虑和紧张。
1.5 急躁心理 随着规律宫缩的开始,疼痛加重,产妇对疼痛的耐受能力下降,产生急躁情绪,急于结束分娩,
2 孕产妇的不良心理的后果分析
孕发妇的上述不良心下状态,极易造成难产与并发症的发生,有如下后果。
2.1 严重的焦虑和恐惧心理,会造成人体内分泌失调,引发产妇不协调宫缩,导致滞产和产后出血过多。
2.2 不良心理状态可影响临床产妇的休息与饮食,致使消耗过多、过早、使中枢神经受抑制,导致产妇宫缩无力,使产程中易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甚至死亡,也易使产妇发生并发症。
2.3 产中不良心理状态,可造成产妇产后宫缩恢复不良,造成产后大出血,直接危及产妇生命。
3 孕产妇心理护理
3.1 做好待产时宣教工作 向产妇形象地讲明分娩的三个过程,使其认识到分娩时的阵痛属正常生理现象,了解剖宫产的利与弊,消除产妇分娩的恐惧心理及错误的感知觉,使产妇及家属正确对待分娩的阵痛。
3.2 实行家庭式待产 产妇基本上是在家属或亲人的陪伴下待产,这样有利于稳定情绪,但家属过度紧张或对医护人员提出不合理要求时,必然会对产妇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同时要做好家属思想工作,并取得她们的配合,从而使产妇在整个等产过程中处于最佳身心状态,加速产程进展。
3.3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决定心理护理成功与否的关键,助产人员仪表端庄,态度和蔼,动作轻柔,消除产妇的陌生感。并主动与产妇沟通,鼓励其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针对性给予解释、安慰,让其了解本科室拥有的技术,取得产妇的信任。
3.4 第一产程的心理护理 初产妇第一产程较长,也是难产较易发生的时段,如注意其心理护理,使每个产妇密切配合,可不同程度地减轻其痛苦,且可加速产程。可鼓励产妇离床下地活动,以分散注意力,促进产程。在宫缩时指导产妇随着阵缩做均匀的深呼吸,指导或帮助按摩下腹部及腰部,以减轻症状,避免过多地消耗体力,宫缩间歇时鼓励产妇少量多次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供给足够的饮水,以保证分娩时有充沛的精力和体力。
3.5 第二产程的心理护理 在第二产程中产妇常有腿部肌肉痉挛、疼痛以及因用力而大汗淋漓,急躁情绪随之产生,体力消耗殆尽,医护人员应在旁更多地关心、支持和鼓励,肌肉痉挛时给予按摩,鼓励和指导产妇在宫缩时屏气,以增加腹压促进胎儿下降至娩出。宫缩间歇时,全身放松,安静休息,恢复体力。在心理上给予以安慰,使其充分放松,增强分娩信心,更好地配合宫缩,运用腹压,保证胎儿顺利娩出。
3.6 第三产程的心理护理 胎儿娩出后,发现异常情况或涉及产妇较为敏感的胎儿性别问题等,可引起情绪激动,表现为沮丧或兴奋,这两种情况可直接通过大脑皮层,影响其对子宫收缩的调节而导致宫缩乏力大出血。所以必须等待胎盘娩出后,子宫收缩良好病情平稳后再如实相告,以免产妇因精神刺激而致产后大出血。
3.7 产褥期心理护理 产妇的注意力几乎全部集中到孩子的安全方面,且分娩后多数产妇已筋疲力尽,因此,需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才能恢复疲劳,减少产后出血,促进组织修复,增加体力。而诸多因素的影响会使产妇恢复欠佳,如分娩不理想、疼痛、婴儿啼哭等均可使产妇心绪不宁,见到婴儿的正常生理改变(新生儿黄疸、溢奶)也可引起情绪焦虑,泌乳量减少。因此,要求医护人员做好耐心的解释工作,说话中肯、果断、完整,做好产褥保健及产后卫生宣教,使产妇劳逸结合,精力充沛,为今后的母乳喂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健康新概念的提出,观察分析孕产妇的心理状态,做好孕产妇心理护理,促进孕产妇的心情舒畅、性格开朗、合理善食、生活规律、动静结合、注意卫生和保持良好的心态,这对保证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