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吗啉胍治疗秋季腹泻的疗效观察
2011-02-09严绍明
严绍明
秋季腹泻是秋、冬季节小儿最常见的腹泻病,病原多为轮状病毒。呈散发或小流行趋势,经粪-口传播,多发生在6~24个月婴幼儿,4岁以上者少见。起病急,无明显中毒症状。病初1~2 d常有呕吐,随后出现腹泻。水样便,量多,次数多,甚者每日多达数十次。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为自限性疾病[1],自然病程7~10 d,少数较长[2]。至今尚无特效治疗,笔者自2009年应用盐酸吗啉胍口服治疗秋季腹泻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10/2010-10江西省永丰县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秋季腹泻患儿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1例,其中男39例,女 22例;年龄6~24个月,平均14.6个月;平均每日腹泻5~10次,水样便58例,黄色糊状便2例。对照组41例,其中男20例,女21例;年龄6~24个月,平均14.9个月;平均每日腹泻5~10次,水样便40例,黄色糊状便2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及病情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6版[3]和《儿科学》第7版[1]轮状病毒肠炎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符合轮状病毒肠炎的诊断标准;(2)年龄6~24个月;(3)秋冬季水样便患儿;(4)家长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1)消化道外疾病所致腹泻患儿;(2)发热,非水样便患儿;(3)长期使用抗生素肠道菌群失调患儿。
1.5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两组均给予儿宝颗粒(江西博士达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0100501),病毒唑及液体疗法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吗啉胍片(山西太原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911107)15mg/(kg·d),分3次口服,疗程为5 d,最多治疗8 d。
1.6 观察指标 每日观察两组患儿大便次数、颜色、性状及量。
1.7 疗效判定标准(自拟) (1)痊愈:疗程结束后,症状体征消失,大便恢复正常;(2)显效:疗程结束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大便由水样变成糊状;(3)无效:治疗8 d后腹泻与临床症状未见好转或加重。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率的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秋季腹泻患儿治疗8 d后临床疗效[n(%)]
2.2 两组患儿大便恢复正常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大便恢复正常情况[n(%)]
2.3 副反应 两组患儿均未出现副反应。
3 讨论
秋季腹泻大多数是肠道感染轮状病毒所致。病毒入侵肠道后,在小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上复制,使细胞发生空泡变性和坏死,其微绒毛肿胀,排列紊乱和变短,受累肠黏膜上皮细胞脱落,遗留不规则的裸露病变,致使小肠黏膜吸收水分和电解质的能力受损,肠液在肠腔内大量积聚而引起腹泻[1]。肠上皮细胞重新生长覆盖受损处一般需要4~6 d[1],从而使受损处肠黏膜功能得以恢复。
盐酸吗啉胍是人工合成的广谱抗病毒药,能抑制病毒的DNA和RNA合成,具抗病毒功能。口服盐酸吗啉胍后,药物直接接触受损肠黏膜,迅速到达受病毒感染局部肠黏膜上皮细胞,产生抗病毒作用,起效快,疗效显著。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儿大便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盐酸吗啉胍治疗秋季腹泻疗效确切。因观察病例数有限,还需进一步积累资料,作深入对比分析。
[1] 薛辛东,杜立中.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61,263-265,379.
[2] 胡皓夫,樊寻梅,赵祥文.现代儿科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274.
[3]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24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