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二五期间浙江茶产业转型升级探讨

2011-02-09王金贤毛立民吴永福邬新荣刘相真

中国茶叶加工 2011年2期
关键词:龙井茶绿茶茶园

王金贤 毛立民 吴永福 邬新荣 刘相真

(1.浙江省茶叶集团茶叶研究所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16;2.浙江省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14;3.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16)

十二五期间浙江茶产业转型升级探讨

王金贤1毛立民2吴永福3邬新荣1刘相真1

(1.浙江省茶叶集团茶叶研究所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16;2.浙江省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14;3.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16)

本文就十一五期间浙江茶产业现状作了回顾,并对如何做大做强浙江茶产业,实施茶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品质量安全进行了分析探讨。

十二五 浙江茶产业 转型升级 探讨

十一五期间浙江茶产业在各级政府正确领导下,农业、供销、科研、教育、检测、商检共同努力下,茶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据统计,2010年我国茶叶总产量为137万吨,同比增加0.84%,占全球茶叶总产量的33.69%,居世界之首,出口量为30.2万吨,同比减少0.17%,居世界第二,出口金额约7.84亿美元。2010年浙江省茶园面积为17.8万公顷,茶叶产量16.27万吨,毛茶产值90.48亿元,茶叶出口量、出口额分别为15.52万吨、3.94亿美元。浙江是一个生产绿茶的大省,做大做强茶产业是浙江十二五期间的工作重心,现就浙江茶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建议。

1 十一五期间茶产业回顾

1.1 茶园面貌一新

近几年,浙江省茶园面貌焕然一新,许多茶区建立省、市(地)、县的茶园标准化示范区,从茶树品种选择,茶园生态环境改善,到茶园肥培管理都作了全面调整,积极建立茶叶生产基地。多数企业按良好的农业作业规范管理茶园,并且申请通过GAP认证,有些茶区还建立有机、绿色茶园基地。2009年浙江省无公害茶园面积达14.4万公顷,占总面积的79.1%,有机茶认证企业329家、认证面积1.55万公顷[1]。这些标准化示范区茶园的建立对发展浙江省茶叶生产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引导作用。

1.2 茶叶加工厂更现代

为全面推广浙江省茶叶清洁化生产加工,各级政府部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初制茶厂进行全面规划与改造。据不完全统计浙江省十一五期间投入初制茶厂改造的资金3000多万元。主要用在茶厂设置、茶叶机械的更新、茶叶技术培训等。并通过相关部门验收的茶厂3000多家,省级示范茶厂110多家。到2010年,浙江省有初制茶厂5800余家,初精联合加工厂138家,推广各类连续化加工设备90多套。通过茶厂的优化改造,提升了浙江省茶厂标准化、清洁化水平,为今后生产方式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

1.3 茶叶产品结构基本趋向合理

十一五期间经农业、供销等部门的努力创新,茶叶产品发生变化,以名茶为主的浙江绿茶初露端倪。各地茶区抓住机遇,发展浙江名茶。2010年浙江省的名特茶产量6.63万吨,产值78.4亿元,占浙江省茶叶总量的40.75%和产值的86.65%。

1.4 茶叶制品有所创新

过去茶叶主要是用来冲泡饮用,而随着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转变,茶制品在市场上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如食用的有茶饮料、茶糖果、茶饼干、茶蛋糕、茶月饼、茶酒等;保健类产品,如茶多酚、茶色素、茶氨基酸片、茶蛋白粉;日用化工类如茶美容护肤霜等。如今茶饮料发展相当快,以典型的绿、红茶开发的茶饮料,市场上到处可见,并且销量年年上升,有一定发展空间,得到年轻消费者的认可。

1.5 茶叶内外销有较大增加

就浙江省的名特种茶而言,销量递增幅度较大。据农业部门统计,特别是以龙井茶为主要品种的内销绿茶,年销售量增加10%以上。供应出口绿茶每年约在16万吨,占全国绿茶60%左右,占世界绿茶销量的80%左右,出口绿茶大幅度增加。

2 茶产业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浙江省茶叶产业的主要问题是:一是部分茶区缺少规模化经营意识,茶农分散经营,集约化程度低,管理水平不高;二是名茶品种多,品牌少,知名品牌更少,市场占有率低;三是茶园防灾能力弱,缺少先进的防灾设施与有效的控制技术,春季的晚霜、雪灾冻害已成为影响浙江省名茶生产的最大因素;四是春茶采茶劳力短缺,近年来浙江省采茶工越来越难聘请,用工高峰时采摘劳力缺口在50万人以上,名茶机械采茶设备还没有过关,名特茶采摘成本高、失采严重;五是在出口贸易中,浙江省出口的珠茶、眉茶、蒸青茶等仍以成品原料出口为主,价格低廉,没有自己的品牌,市场占有率小;六是茶叶深加工滞后,目前我国茶叶制品制备技术已基本成熟,初级产品提取的生产布局已基本完成,茶提取物已在天然产物、健康功能食品、日化用品、环保用品等方面广泛应用,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茶功能产品多样性、产业化开发和市场拓展等方面仍然滞后。目前我国用于精深加工产品开发的原料茶只占干茶总产量的6%~8%,而日本已达40%以上;七是夏秋茶资源利用率低,夏茶留采现象严重,有关研究表明正常采收情况下,夏秋茶的产量可占全年总产量的50%以上,而实际上浙江省近年来的比重仅为30%左右,据此按目前春茶产量测算,浙江夏秋茶产能至少可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万吨,夏秋茶的开发利用还有潜力。

3 茶产业发展态势

通常产业最终归结点是制造出产品,满足市场消费需求。然而一个产业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优化产品结构,使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的潜能。

首先,消费者需要的是卫生与安全的产品。现代人的要求不仅仅是要有茶喝,更是要喝好茶,喝健康绿色的茶。茶叶用来喝的或者说达不到最好基本的卫生与安全标准,肯定无法被消费者所接受,最终遭到市场淘汰。

其次,消费者需要的是品质稳定、价格合理、定位明确的产品。近几年中国茶园面积不断扩大,茶叶产量逐年增加,国内茶叶消费量也进一步提升,中国茶产业呈现持续、稳定、健康的良好态势。目前国内市场仍以消费绿茶为主,但红茶、绿茶发展迅速,茶叶消费多元化趋势明显。据报道,2010年高档名优茶销售继续保持繁荣,但主要是作为馈赠礼品,消费者自己更愿意选择价格实惠的大众化优质茶。

第三,消费者需要的是方便、快捷的茶饮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饮用方便快捷、包装简单大方的茶礼品更符合人们的消费心理,尤其容易被年轻消费者所接受,所以像茶饮料、袋泡茶、保健茶等产品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4 茶产业转型升级探讨

2011年是浙江茶叶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是落实完成浙江省茶叶产业十二五规划关健的一年,茶产业应从下述几个方面进行发展壮大。

4.1 科学规划浙江茶叶基地建设

浙江茶区分布面广,较分散,基本是茶农、专业户拥有茶叶基地,少数由茶叶专业合作社拥有。茶叶种植、培育难以管理,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引导,对茶区的茶叶基地进行合理规划,建立若干个标准化茶叶示范园区和大型的茶农场,选择有一定经验的茶叶管理人员或企业管理茶园。根据当地茶园现状,全面组合分散的茶叶基地,建立若干个标准化大茶场,浙江省可先建立20个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茶叶标准化示范园区,100个面积在5000亩以上的大茶场,统一管理,解决分散、管理成本大的局面,为解决茶叶质量的提升、茶产品转型升级奠定基础。

4.2 培育大型茶叶经营企业,拓宽经营范围思路,经营主体转型升级

现在茶叶企业,经营的茶叶产品多数以收购成品原料为主,尤其是贸易型的企业。而加工贸易型企业对原料进行加工,部分产品自营,部分供给贸易公司销售。很多企业很少关注初端产品,而初端原料产品却是产品质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茶叶产业要转型升级,企业就必须严格监控茶叶原料,有条件的茶叶集团企业要直接参加或者经营承包当地大茶场茶园建设。发挥集团在市场产品信息反馈中的优势,指导改进茶叶加工生产链,解决产品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产品结构单一等方面的问题。如业内人士提出夏秋茶出路问题,夏秋茶失采不仅是缺少采工劳动力的问题,最主要还是成本和产品结构、产品质量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集团公司有他们的优势,尤其是产品转型升级问题,企业更是有一种潜在的助推动力。

4.3 科技引领,工艺创新、开发新产品

现在各地研究茶叶加工技术的科研人员很多,且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真正能实现产业化生产的很少。像解决夏秋茶弃采问题不是单一变革加工方法就能解决得了的,尽管许多科技工作者规定了茶叶加工温度,各个工艺参数要求,做出了好茶,但随着环境条件不同,在大生产、规模化生产过程中,要取得品质稳定的茶,由千万茶农是实现不了。只有依靠大集团企业为经营主体,以科技技术力量为支撑,按照茶鲜叶特性,技术创新、工艺创新,按环境变化规律要求,运用做茶大师实践经验,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4.4 适应市场需求,茶叶等级标准要变革

在计划经济年代,茶叶等级标准对指导茶叶生产加工、茶叶产品质量、茶叶销售监管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当下的市场经济时代,这些茶叶标准等级已经很难适应市场的需要,监管机构依据茶叶等级标准已无法有效地对茶叶市场秩序及产品质量进行监管。消费者到市场上买龙井茶,只能根据价格来判断茶叶的好坏,而价格是建立在市场供求关系的基础上,并不能代表茶叶的质量等级。因此现行标准要变革,建议茶叶标准按不同茶类设置,如浙江省生产的龙井茶,可设定为明前龙井茶、春茶前期龙井茶、中期龙井茶、后期龙井茶、夏龙井茶、秋龙井茶。各种季节性龙井茶可规定茶多酚、茶氨酸、水浸出物的含量指标,绿茶的这些成分指标也已经获得科学验证,可作为绿茶品质构成的基本要求,并且在茶叶包装上按规定注明。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喝得安心。通过茶叶等级标准变革,利用茶叶成分指标要求,整治茶叶市场秩序,促进茶产品转型升级,也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1]中国茶业年鉴编辑委员会.2009-2010年中国茶业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2011-01-20

王金贤(1954-),男,常山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茶叶标准,茶叶质量审评、茶叶农残分析等方面的工作。

猜你喜欢

龙井茶绿茶茶园
THE PRICE OF BEAUTY
The Price of Beauty
绿茶或能预防和延缓阿尔茨海默病
茶园飘香
杭州龙井茶园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红樱绿茶两相欢
千岛玉叶龙井茶的生产实践与品牌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