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做好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工作

2011-02-09刘红梅

种子科技 2011年10期
关键词:定苗区域试验中耕

刘红梅

(白水县种子管理,陕西 白水 715600)

如何做好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工作

刘红梅

(白水县种子管理,陕西 白水 715600)

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的目的是依据玉米生产实际需求,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筛选和鉴定出适宜不同生态区种植的高产、稳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玉米杂交种。玉米品种区试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区试结果的科学性、公正性、严肃性,关系到农业部门品种布局的合理性。现结合我站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工作的实践,整理出玉米区试工作的技术要点,供同仁探讨。

1 播种前的准备

1.1 室内准备

1.1.1 制定田间布置图。试验设计要规范统一,区域试验一般采用区组排列,重复3次。设计中注意做好随机排列顺序,严格按照试验方案要求的小区面积、行数、行长、参试品种数、区组数和试验密度等画出试验种植平面图。行距一般以60~65 cm为宜,设保护行4行以上,观察道一般不小于2 m,区组之间隔离带1m。重复排列方向要垂直于肥力梯度(地力方向),以减少试验误差。

1.1.2 精选种子。为了保证出全苗和出匀苗,播前要求对参试品种进行精选,去除秕粒、杂粒、病粒和霉粒,力求每小区的播种粒数相同,种子质量相同。

1.1.3 称重分袋。播前应对参试品种进行发芽率测试、千粒重测试和晾晒(一般2天),根据每个品种的千粒重和发芽率及种植密度调整并计算出每小区的播种量和每行播种量,分别装袋编号,按照田间种植图排列顺序每小区一捆,核对无误后写好标签。

1.1.4 编写区牌。根据田间种植图,按要求把试验小区牌子写好,核对无误后按重复分别捆在一起备用,与种子袋对称放置在一起,播前插入田间。

1.1.5 标记竹竿。根据田间株行距做好等距播种绳(要求无弹性)或竹竿(用油漆标出记号)。

1.2 田间准备

1.2.1 试验地选择。选能代表当地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的地块,要求地块平整、地力均匀、肥力中等、交通便利、排灌方便、建有防护栏、四周空旷、阳光充足、前茬作物一致的具有代表性的田块。

1.2.2 精细整地。土地耕翻,施足基肥。耕翻深度25 cm以上,但不要太深,要求耕深一致,翻垄均匀,应做到上虚下实,平整,无杂草,无坷垃。结合耕翻,将全部有机肥料、一部分氮肥及磷肥作基肥全层深施,旱地可采用"一炮轰"的办法。播前整地达到"齐、平、松、碎、净、墒"标准的待播状态。

1.2.3 灌播前水。足墒播种是确保北方旱塬区玉米出全苗的关键技术。有灌溉条件的,春旱时一般在播前五六天进行小区灌水,最早不超过一周。

1.2.4 田间划区。根据农作物的特性,一般按照不同自然小气候和生产条件划分3个以上区域作为试验地,而每个区域试验不低于3次重复。一般把试验地分为两组:一组用于试验,一组进行大田种植,以备轮换使用。小区一般按照1∶4或1∶5的比例设计为长方形或接近正方形。在选好的试验地上,先算好整个试验的总长度和总宽度,再在地的一角定点,并把一边固定,按照勾股定律画出另外的三边。然后划分重复、走道、保护行。小区排列方向视地力方向、排灌方向而定,一般应与地力方向垂直。

1.2.5 插区牌。按试验要求,沿着观察道边缘线把小区牌子插到相应位置,便于播种时和种子袋上的编号相核对。

2 适期播种

播期应选择当地的最佳播期,在最佳墒情下进行等距拉线定距点播。播种前首先按试验设计顺序并对照插好的区牌把种子袋摆在区牌下面,切记再核对一遍,避免摆错。播种采用人工开沟,按段定人,拉绳确定第一棵植株的位置,以保证每个参试品种的种植密度一致,按株距绳或株距杆上标记的记号进行播种,做到行距一致,深浅一致,深度适中,播种均匀(每穴粒数相同),覆土良好,镇压紧实,严防错播、漏播和重播。同时,应在隔行背上种一些本品种预备苗,以作缺苗断垄移栽补充。播种全过程力争在同一天完成,若遇到特殊情况,必须同一重复在同一天完成。播种结束时要将播种日期、播种有无差错、有无意外情况、区试田种植图等及时写到田间记载册上。

3 田间管理

在田间管理措施上,如间苗、定苗、中耕除草、追肥、灌水等各环节要力求质量一致,每项措施要求当天完成,要坚持一个重复一个重复的作业,切不可当天在一个重复中中断作业,避免造成人为误差。

3.1 防治杂草

防治杂草采用喷除草剂和人工锄草相结合。喷除草剂应在播种后,玉米出苗前二三天,最好在雨后地面较潮湿的情况下喷除草剂进行土表处理,防草效果最好。有风时不宜喷,否则易造成喷雾不均匀,效果不佳;地表特别干燥时不宜喷,否则喷药后地表形不成薄膜,同样起不到除草作用。即使喷了除草剂,田间局部地方仍会长出小草,应及早除掉。

3.2 补苗

玉米出苗后要及时检查各小区出苗情况,如发现缺苗、漏播和错播,必须及时按品种对号补种或疏稠补缺,并进行调查记载。缺苗的区需提前二三天浸种催芽后补种,或在三四片叶前坐水移苗补栽,不可太晚。如缺苗少,可在缺苗相邻一侧留双株,以保证小区总苗数相同。

3.3 间苗和定苗

依叶龄进行间苗和定苗。四叶一心时间苗,标准是去小苗去大苗留中间苗,拔除多余的备用苗,每穴留均匀、生长一致、健壮幼苗2株,两苗中间要留有一定空隙。五叶一心时定苗,定苗时要以整行整个小区品种为整体,留生长均匀一致的苗,发现缺穴时在缺穴处四周留下一穴生长大小一致的双苗,确保每小区总株数不变。

3.4 中耕除草

中耕是促下控上、增根壮苗的主要措施。若出苗后没有因大雨造成板结,第一次中耕一般结合定苗进行,边定苗边中耕,行间深锄,近苗处浅锄,同时在苗根围土(注意不能压叶),以防定苗后刮风摇死苗。此后雨后必锄,防止土壤板结,以保墒提温,促进根系深扎快长。第二次大型中耕结合追肥培土进行,一般在9~10片叶进行,比第一次中耕深。

3.5 追肥

追肥是田间试验一项要求严格的田间作业。一般在施足底肥的情况下只追肥一次,时间在拔节前后9~10片叶时。追肥方法是穴施,即每株根边先挖穴后施肥,然后培土盖穴。追肥必须定量均施。

3.6 灌水

一般在十叶一心前,若苗期未发生严重干旱可坚持不灌水,这也是高水肥地块夺高产不倒伏的主要措施之一。 在穗分化阶段即拔节后,应视苗情及时灌水(即孕期水),这一水一般采取平灌,即以小区为单位进行。抽雄期若出现"卡脖"旱要及时灌水,这一水一般采取沟灌,有利于次生根下扎延伸 ,起到防倒伏作用。最后一水为灌浆水,此时很容易造成倒伏,一般情况不主张灌水,确需灌水时最好在下午无风时进行,且要隔沟灌水。

4 田间调查记载

调查人员首先要掌握每一个调查项目的调查时间和调查标准。同一项作业必须由同一个人在同一天完成,调查方法(工具)要一致,做到及时、认真、详细、客观。田间调查记载项目包括气象条件、农事操作、作物生长发育动态、病虫害等,调查时间、标准完全按照国家玉米区试调查项目和标准进行。此外还应注意特殊性状,如特殊灾害性气候(暴风骤雨、旱涝雹打、低温早霜)和特殊的病虫害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作物生育状况的变化,试验人员要实事求是、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次田间记载,确保试验数据的时效性和科学性,以供试验总结时分析参考。

5 收获和取样

小区收获前先割保护行,再对实收(计产)行进行田间调查:缺株数、实收株数、空秆数、双穗数、腐穗数及品种籽粒品质等。收获的总穗数要完全和调查的总穗数相同,当场称鲜穗重、取样。把每小区的样品分装在网袋内,再把三次重复的样品系在一起进行晾晒,以备室内考种。收获区试田应做到分区收割,分区脱粒,单收晾晒,分区计产,分品种保管。

6室内考种

室内考种首先要选择精确的仪器,将样品穗的袋内外标签进行核对后称干穗重,测量记载穗型、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粒型、粒色、轴色等项目后方可脱粒。严格按小区样品脱粒后分开晒干、称重,求得各品种各小区的实际产量。若种子水分没有降到标准水分(14%)时,再用水分测定仪测量含水量,一般要测量3次,求出平均值,再折算成标准水分的产量。

7 试验总结

根据室内考种资料、田间记载、小区产量等详细数据,全面客观地对参试品种在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抗病性及外在特性等农艺性状,做出真实可靠的综合评价和认定,提交规范的试验报告。

1005-2690(2011)10-0034-03

S 513.037

B

2011-07-13

猜你喜欢

定苗区域试验中耕
不同耕作方式对东北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中耕深松蓄水保墒技术
中耕深松蓄水保墒技术
浅谈如何做好大姚核桃中耕管理工作
玉米出苗后昨管理
关于加强玉米苗期管理主要技术指导建议
2014-2015国家甘薯品种南方区域试验广西试点报告
玉米出苗期的管理措施
广西引种台湾桤木区域试验
白菜管理“三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