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李文浩整顿中原煤矿公司的措施及成败得失

2011-02-09杨玉东

关键词:中原

杨玉东

(河南理工大学学术出版中心,河南焦作 454000)

论李文浩整顿中原煤矿公司的措施及成败得失

杨玉东

(河南理工大学学术出版中心,河南焦作 454000)

李文浩在20世纪30年代历任中原煤矿公司监督、董事长,中福公司总经理。任职期间,他整顿中原煤矿公司,改行里工制及实行临时奖励制、赢余提奖制,刷新工政;厘定章则,明确责任,使职工有章可依;确立预算,审核决算,实行会计独立;淘汰冗员,选贤任能,使人尽其才;厘定抚恤制及年金制,提高工人工资待遇,既酬其劳又养其后;改善生活、医疗条件和生活环境;维护民族资本利益和国家权益;实行煤矿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先安全,后生产,不安全,不生产;重视教育事业,提高地方教育经费补助标准,广开培植人才渠道等等。经过一系列改革,公司发展渐有起色。但由于公司生存环境、个人因素和国际经济危机等因素影响,改革很快陷入困境,其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值得后人借鉴。

李文浩;中原公司;近代企业;企业改革

一、人生经历

李文浩(1891—1954年),字圣士,号渊如,江西永新人。少年时就读于永新澧田联珠书院,毕业于江西法政专门学校。1922年孙中山北伐,李文浩奔赴广东投军。1924年,在广州结识江西吉安同乡、黄埔军校教官刘峙,之后追随刘峙任东征军、北伐军军需官,两人由此结下深厚友谊。1926年,刘峙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师长,叶剑英任师参谋长,李文浩则任军需处处长。次年8月,刘峙协同友军打垮军阀孙传芳;之后,刘峙升任第一军军长兼第二师师长,率部移防上海,李文浩任军部军需处长随住上海。1928年1月,刘峙升任第一集团军第一军团总指挥兼第一军军长,指挥所属各部克复平津,完成北伐。之后,北伐军各军缩编,刘峙改任第一师师长,李文浩再任师军需处处长。1930年3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联合反蒋,中原大战爆发,刘峙被蒋介石任命为第二军团总指挥,李文浩随军供应军需物品;10月,中原大战结束,刘峙被国民政府任命为河南省政府主席,李文浩先后出任河南省财政厅主任秘书兼开封行营军需处长、河南农业银行开封分行副经理、河南农工银行副行长等职,开始从事经济工作;11月10日,受刘峙委派,李文浩到中原煤矿公司调研,之后将调查结果呈报省政府并提出治理中原公司建议。时中原公司为河南重要之富源,但受军阀混战影响,公司管理十分混乱,几近破产。为充分发挥中原公司的经济效益和中原公司在河南的示范带头作用,刘峙于12月5日任命李文浩为公司监督,对中原公司进行整顿和改造。而李文浩笃信实业救国,也很想有所作为,决定借中原公司舞台一展平生抱负。

1931年3月,中原公司整理委员会成立;4月1日,中原公司在李河煤矿举办附设学校春季运动会,李文浩在运动会上讲话,提出了革命运动观等体育教育思想[1];李文浩等鼓动豫北各县成立收回福公司矿权委员会,开展收回矿权运动;李文浩、郭仲隗等出席南京国民会议,会议期间向行政院提出报告,要求政府声明福公司矿务合同无效,并责令其赔偿损失;10月,中原公司结束整顿,恢复董事制,李文浩为董事长(不设总经理职位,董事长直接管理公司业务)。

1932年2月,国民政府行政院训令河南省政府迅速解决福公司案,使福公司早日恢复生产;3月,行政院院长汪精卫令实业部司长严庄及河南省政府,会同福公司商定解决办法,实业部即电召李文浩与福公司代表会谈,提出由中原公司与福公司合组合产合销的新公司。9月,召集各经理处及煤商营销会议,制定营销规划;召开中原公司股东大会,改选董事、董事长、商股监察,补选常任董事及公推公股监察等。11月,李文浩兼任河南省财政厅厅长;十九路军在沪抗日大胜,李文浩以中原公司名义捐款5000元,以个人名义捐款2000元,并号召全体职工节衣缩食筹集救国基金,支援抗战。12月,中原公司在郑州与福公司先后召开三次谈判会议,提出14条合作原则,福公司完全接受。

1933年5月,中原公司改组,李文浩任中原公司总经理。6月,“中福两公司联合办事处”(简称中福公司)成立,李文浩兼任中福公司总经理。当年11月,李文浩因煤炭运销影响地方利益而被逼辞职,仍担任中福公司董事会总矿董。

李文浩辞去公司总经理职务后,由于公司内部矛盾重重,加之工潮叠起、李河矿厂水淹难以治理、地方士绅干扰福公司生产、国际经济环境恶化等多种因素,加之公司支出多于收益,导致公司财政日渐恶化,并濒临破产。继任的总经理为推卸责任,于1934年5月联络地方士绅,通过蒋介石秘书杨永泰诬告李文浩有贪污与支持罢工等嫌疑,要求国民政府撤职查办李文浩。看事态不妙,李文浩于1935年9月经上海逃亡日本避难,国民政府则发布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行法执字第二一七号训令(秘字第七五六0号),全国通缉李文浩。抗战爆发后,李文浩由蒋鼎文和胡宗南联合担保,于1940年从日本回国,至西安任面粉公司经理兼游干班高级教官、陕北军粮运输督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12月,任陕西省企业公司协理兼调查研究室主任,调查、研究社会和经济现况并制定财贸、生产上所必需的规章制度。1941年冬,任第一战区少将军粮局长。1944年,改任陕西省田赋粮食管理处副处长。抗战胜利后,因军队大量裁编复员,李文浩返回故里,居家赋闲至终老。

二、改革措施

(一)改革前状况

1920年代中期以后,河南战乱频频,受时局影响,公司领导更迭快如走马灯,如自1927年7月起至1930年11月止,就有王世弼、尚得胜、徐瀛、郭楠、郭景岱、赵仁泉、王清霖、秦万瑞等人任公司监督,任期最短的一个月都不到。由于任职时间短,公司发展毫无规划性可言,加上多为军阀掌控,一切以谋取暴利、支援军队为原则,对可持续生产必然造成极大的破坏性。同时,生产所得利润,大多被军阀掠去充为军费,使矿厂无资金扩大再生产。另外,所有管理均无规章制度可循,率意而为。用人没有标准,组织机构紊乱,或因人设官,挂名拿钱,无所事事;或因事谋人,任人唯亲,冠以谘议、参议、招待员等虚职,仅此一项每月工资支出就多达一万多元。经费既无预决算,也漫无标准,任意给发,难以稽核。机关所设交际费、公共支出费、伙食费等被各级管理人员滥用、贪污,此项每月支出又是二三万元。其他浪费公币的地方更是不胜枚举。至李文浩接任,公司账面上的流动资金几乎为零,生产凋敝,工人咸将失业,公司几近破产。

(二)改革措施

李文浩就职伊始,外察各国矿业经营之良方,内审国内实际之需要,本着增加产量、降低成本、改良工程、改善工人生活待遇、促进产业合理化、保存企业竞争力之原则,筚路蓝缕,锐意整顿,通过实行下列改革措施,使公司发展日渐兴隆,呈现一派欣欣向荣之景象。

(1)厘定规章,完善组织结构。首先,厘定章则,使职员有法可依,而免权限不明、责任不分之弊端,先后厘定的河南中原煤矿公司的规章制度有:《组织条例》、《办事通则》、《总务科办事细则》、《营业科办事细则》、《会计科办事细则》、《会计规则》、《工程科办事规则》等法规80余种,大至公司组织条例,小至消费合作社简章,各类制度应有尽有,真正做到了有规可依,依法行事,对公司的各个层面管理确实起到了制约的作用。

其次,精简组织,统一事权,理顺关系。如教育设股,但属于总务科管辖;同为公司医院,民众医院直属监督管辖,职工医院则属于工程科管辖等等。经过组织再造及规章制度的厘定,明确了职员办事职责,消除了管理者独裁专断、遇事推诿及懒惰怠工的现象。

(2)拟定审计规则,改革会计制度,使经费合理使用[2]。李文浩认为,预算为收支的标准,需全局统筹调配,不得有半点虚浮。李文浩到任后,确立预算,裁减不合理的交际费、职员福利费、伙食费。仅伙食费一项,每月就节省四五千元。确定职工薪资标准,根据所负任务之繁简轻重及个人学问经验之深浅,分别等职,编列预算。

对于各项用款,以必要急需为标准,以开源节流为原则。规定购买和招投标办法,预防流弊滋生于未萌之时。凡工程购买材料,小宗就地采购,大宗公开设标招商。一切杂支,须造具报告书和表册,实行先审计后办理。规定会计必须独立,司会计者,专管财务与审计,不管金库;金库全部委托农工银行管理。如公司附属的焦作工学院、焦作中学以及各经理处的会计人员,均由公司派任,从制度上防止了各种流弊的滋生。

产业实行登记办法。清查登记已有产业,并按其种类新旧,规定摊提年限,逐月将摊提数目计入成本,使每月盈亏一目了然。新进设备,均规定使用年限,逐月摊提,以比较成本之增减。

预算、决算、会计独立等制度实施后,公司月月结算,均有盈余。仅1931年上半年所获盈余,就达90余万元。

(3)改良工程[3]。由于前任管理者多为军阀出身,一切以军事需要为原则,为攫取最大限度的军费,对公司的生产设备进行破坏性使用。李文浩上任后,生产设备大多残破,矿厂安全生产不能保障。为此,李文浩提出改善工程设备、改良工作方法、规定工作标准等措施,如添购机器设备(排水、通风、动力、搬运机器设备,均有采购)。同时,还提出以机器采矿为主,以人力生产为辅,降低采煤成本,提高煤炭产量和质量的管理方法。经过一系列采煤方法的改进、设备更新,仅1931年1—4月,煤产量就达271395吨[4],几达上年的全年产量。

(4)确定营销计划,开拓营销渠道[5]。李文浩上任前,煤炭营销大多为军阀控制,各地营销人员大多失业离职。李文浩上任后,充实营销队伍,完善各地营销处所,之后在全国各地举办营销活动。首先,选派营销人员,调查煤炭使用户需要煤炭的数量、煤类、煤价及有无使用其他厂矿的煤炭。然后,根据调查结果,确定营销方法及煤炭价格。增设经理处,以平汉路为营运主线,于平汉路北段的顺德设立经理处,占据平汉路北段销售市场。除原有郑州、开封、道口、新乡四个经理处外,又在郾城设经理处,监管平汉路南段的煤炭营销,扩大销售市场。于汉口设立经理处,扩大长江沿岸的煤炭销售市场,并兼营采购等其他业务。同时,在彰德、天津、浦口、海州、上海、信阳、许昌等大商埠,或招商包销,或设代销处,扩大销路,抵制外货,挽回公司利权。同时,在焦作当地设置零销处,提高本地市场的占有率。

实行煤炭铁路联运,确定以新乡和郑州为联运中心,以节省煤炭运输经费。根据煤炭产量,要求各营销处和包销处制定营销计划,依据营销计划,与道清、平汉、陇海铁路沟通协商,规划每月、每年使用车皮的大概数目。在郑州召开陇海、平汉、道清、津浦四路联运会议,协调各路联运关系,制定各路联运办法,使公司煤炭得以直运港口浦口而转运上海,销售市场因此迅速扩展到长江流域。而各路联运,既降低了煤炭运输成本,缩短了煤炭路途上的运输时间,又提高了公司煤炭的竞争力。

(5)改善职工待遇[3-5]。李文浩上任前,公司职工工资已累月不发,人心惶惶,严重影响了公司的煤炭生产和销售。李文浩上任后,以提高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目标,对职工的工资、福利进行大胆改革,采取多种办法大幅度提高职工的生活待遇。首先,厘定抚恤制及年金制,规定凡疾病及伤亡者,所得补助金应足以维持一家的生活;衰老不能工作及年老退职者,发给相当之养老金,使其老有所养,以资鼓励而巩固职工对公司忠诚度。其次,扩充住宅及宿舍,结束有些工人穴居山洞的原始人生活,并使分散四处的职工迁住矿厂,既便于生活,又能提高工效,同时也增进了职工精神上的联络。第三,改善卫生环境。扩建男浴室,增建女浴室,职工凭票免费洗澡,家属每次收费5分,用来补助毛巾、肥皂之需。第四,改善医疗条件。原有医院房舍破旧,设备不全,特批修建两幢医院用房,并增加设备,充实药品;聘请外地著名医师主持业务,派医务人员到开封、北平、上海、天津有名的医院进修业务,提高医疗水平。第五,设立消费合作社。合作社采购质优价廉的生活用品,平价供应职工,以降低工人生活费用;创办小型制造厂,生产职工所必须的生活用品,安抚无职业的职员家属,使其有一定的谋生能力;利用赢利,购买农场,交付失业或报酬很少的社员从事耕作,改善生活;设置储蓄部,积存社员的盈余,使之生息等等。以此改善合作社社员的生活水平,提高合作社社员的经济收入。第六,职员家庭所使用的电力、用水、燃煤等,都由公司拨给;职工饮食由公司免费提供,家属则享受半价优待。第七,提高工人工资待遇,制定职工工资增长办法,使工资年年有增。年约增资124000元[6]。第八,实行职工子弟免费教育。凡工人子弟,入本公司所办的童工学校、工人子弟学校及矿区十三所小学者,费用全免。第九,开交保险费。公司指定专款,拟定办法,为工人缴纳保险费,此项举措树立我国矿界之先声;另外,储备失业工人保险费,使工人失业之时,能有基本生活保障。第十,增加就业渠道。设立纺机厂,使无工可做的工人家属从事织工,既能增加效益,又能提高工人家庭生活水平。第十一,设立工人俱乐部,使职工在工作之余,能有健身、休息、学习的场所。第十二,实行奖励制度。李文浩认为,奖励可激发工人的奋斗心,增大工人的责任心,促进个人间监视与规诫。李文浩任职以前,赢余提奖制只涉及职员以上的管理人员,工人没有。自他就任后,提高职员红利分配比例,将公司盈余的15%(后增至20%)作为职员奖金发放。同时,也给工人酌量分配(在监督、副监督个人应分红利内提出20%分给工人),以资激励,以昭公允,以示成果共享。除了红利分配惠及工人,工人另实行临时奖励制,将增产所获得的盈余,提出几成,按贡献之大小、产煤之多少,并酌量职守之轻重、工作之勤惰,发给奖金,以资鼓励,奖金少者数十元,最多120元。第十三,无论何种工作,一律实行8小时工作制,例假休假工资照发,节假日愿意工作者给予双薪。仅1931年全年,提高个人待遇的款项如工人恤金、奖金、房屋、烧煤、澡堂、医院、娱乐、加资等方面,开支就多达249973.75元[7]。

(6)刷新工政[3],改革用工制度,提高工人生产的积极性。职员方面:首先,淘汰冗员,如参议、谘议、稽查长、军事招待员、驻站主任副官等,凡属酬庸故旧的闲散职位,全部裁撤。其次,用人以贤,原有之职员不称职者,甄别淘汰;新聘职员,视其所长授以职务,不阿其所好,不蔽其所长,使各尽其才,各尽其能。

工人方面:改行里工制。李文浩认为,工率不能提高的最大障碍在于包工制度和租客制度,包工头时常暗里偷卖矿厂材料、克扣工人工资,强迫工人加班加点甚至打连班,从而造成工人劳累过度,受伤害病时有发生,且也有悖于民生;租客制则造成工人流动性极大,难以提高生产技能,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故废除阻碍企业发展的各种封建包工头制度,设立“里工制”,工人由矿方直接招募、管理并支付工资,以此为契机建立起了专业化的煤矿工人队伍,使工人避免了包工头的中间盘剥。同时,数十人设一工头统帅之,其形式相当于现在的班组。里工制的实行,提高经济效益达1/3。

(7)设立专职安全生产检查员,购置安全保障设备。鉴于矿厂事故频发、安全保障措施不到位的状况,李文浩提出“先安全,后生产;不安全,不生产”的主张,在井下设立专职安全检查员,每班保安检查员提前下井,在风巷、运输巷、采掘工作面、敲帮间顶加固支柱木棚,测量通风瓦斯,检查风机、水泵、绞车运转情况,确认安全没有问题后,方可开工生产。同时,购置水泵、风机、绞车等新型设备作为备用,以防事故发生时,因机器设备的不足而影响救灾工作。

(8)广植林木[5]。李文浩认为,森林与矿务有密切的关系,即公司采煤工程均用房柱法,需用木柱极多,随着规模扩大、设备日增,更需大量原木。由于矿山支柱及一切建筑之木材,多为零星购买,耗资巨大,且常常供给不足,严重影响煤矿的生产和建设需要。李文浩到任后,设置林务处,专事经营林木生产。除李河苗圃外,设东厂苗圃和辉县林场、延津林场及相应苗圃。在苗圃广植各种树木,既有五年生七年生之枫树,又有多年生之槐树、柳树、柏树等,仅东厂(占地90余亩)就有苗木243380株[7]。两林场占地16700余亩,第一期栽植柳树、榆树、槐树等木质比较坚硬的林种,达30万余株[8]。

(9)实施劳工教育,改进教育计划[3]。李文浩认为,焦作地处偏僻,职员工人获取新知识困难较大,特在矿区设立技术研究会、矿山学校、工读学校,进行新知识普及教育。如在矿厂成立的技术研究会,规定会员每周集会交流一次,谈工作经验,谈实践体会,谈研究结果,谈学习心得,释出疑难,解决困惑,并将其中有参考价值的,汇集出版,指导工作实践。李文浩基于难觅初级监工专才,乃创办矿山学校,招收小学毕业或中学肄业学生,授以采矿测绘机械之普通学识,并加以实践,毕业后作为工头与技士之间的初级监工人员使用,并于1931年上半年先行投资5590元[7],开工建设。另外,工人中十之八九不识字,因这些人多为文盲,不但很难提高个人生活品质,同时也很容易受邪教异说蒙蔽,且这些人群数量又最多,故李文浩在矿厂倡导设立工读学校,使一般工人轮流学习、识字,而且传授各种伦常道德及新生活方法。

李文浩认为,教育为立国之本,实业的发展有赖于科学的研进,而科学的研进有赖于教育的发达。而推广教育,振兴实业,实为国家培养富强之基。因此,实业有百兴之利,而人无无用之才。所以,要想使公司发展日趋兴旺,就必须大力提倡教育。而通过办理地方教育,既能为社会上培养优良人才,帮助社会向好的方向前进;又能以学校所造就的人才以振兴实业,增强公司的竞争力。为此,首先加大各类学校投资,“对于各校经费及补助各校经费,无不为力是视”[7]。从1931年2月起,将焦作中学的年经常费由18000元提高至24924元,不久再增至28416元;公司附属13所小学的年经常费由13483元增至16180元;补助地方中小学款项由54700元增至72300余元[4];将焦作工学院办学的每月经常费由3200元增至8419元,全年101028元[7]。各校临时费、建筑费等,根据轻重缓急,再行拨付。如焦作工学院的师生宿舍、绘图室、试金室、科学馆、工程馆,都是在他任内得以开工建设的。同时,为焦作工学院、焦作中学广聘知名教授和教员,如焦作工学院张仲鲁、张伯声等教授都是此阶段到校任职的。其次是更改校名,将福中矿务大学改为焦作工学院,将福中中学、福中小学改为焦作中学、焦作小学,其校名的变更,不单单体现了学校隶属关系的变化,应该说还清除了殖民教育的痕迹,体现其高度的民族自觉和淳朴的爱国之情。关于他对教育的贡献,时人赞曰“渊如先生除对于公司业务积极整顿外,并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大计悉心筹划,不遗余力,异日菁莪蔚起,栋梁成材,胥以此卜之。”[9]“李公渊如,接任本公司监督后,锐意教育,对于各校经费均有增加……校具之购置,校务之改进,班次之扩充,亦皆孜孜从事,不遗余力。”[10]“惟我李公,热心教育,嘉惠士林,广厦大筑,百年树人,士喜不已,美奂美仑,我疆我里,菁菁者莪,伊谁之泽,其何能忘,永视此石。”[11]

(10)摆脱外资压迫,组建中外合资联营公司。自福公司工人于1925年大罢工以后,生产基本处于停顿状态。随着日本对中国侵略的加深和中国急需外援之状况,福公司趁机要挟中国政府允许其开工再生产。国民党政府行政院训令河南省政府迅速解决福公司一案,使福公司早日复工。为此,实业部电召李文浩到上海与福公司代表会谈。由于国民政府积极支持福公司恢复生产,同时李文浩也鉴于福公司采煤机械化程度较高、工人待遇比中原公司好等,认为福公司一旦恢复生产,中原公司将被置于不利境地;因此,基于抱持削弱福公司实力的想法,拟订《中原公司与福公司合资经营原则》八条。中英双方经过多次谈判,达成《中原公司福公司合资经营煤矿合同》。合同规定:中原公司股份占中福公司股份的51%,福公司占中福公司股份的49%,双方由“分采合销”变为“合采合销”。中原公司所属李河煤矿为第一矿厂,福公司所属王封、李封煤矿为第二矿厂。中原公司总经理为中福公司总经理,福公司总经理为中福公司总代表,统管中福公司产销业务。中原公司和福公司各保留自己的董、监事会。中福公司设董事部,由中原公司和福公司各推选三人为中福公司董事,以中原公司所推举的人为董事长。李文浩以中原公司董事长兼任中福公司的第一任总经理。福公司总经理柏达任副总经理,郭仲隗任董事长。另外,合同还特别规定,中福公司对双方原有的各类资产只享有使用权,没有处分权和所有权;公司成立后新添置的各类资产,中福公司则拥有使用权、所有权和处分权,中原公司和福公司则没有任何权力。而此条例的规定,李文浩实际上是想让福公司的全部资产,经过几年的损耗折旧之后,化为乌有。不过,李文浩的如意算盘确实打赢了,中原公司在两公司的合并案中确实处在比较有利的位置。可以说,一定程度上,李文浩维护了民族资本的民族权益。从这一点来说,尽管合并过程遭到了诸多反对和抵制,但李文浩在合并过程中对民族资本的维护还是有极大功绩的。

李文浩经过实施上述一系列改革措施,一洗公司从前营私舞弊、因循拖沓痼习,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公司发展日渐兴隆。时人赞其“用人则悉数裁汰冗员,以其人尽其才,事利其举,至于经费,力主公开,复以前此职工劳力酬报之不均,即厘定薪资标准,就所负任务之繁简轻重,分别等级,切实编入预算,平其苦乐,剂其多寡,藉昭平允,而个人之薪俸,较之历前任当轴,竟锐减其半,是自奉之薄既如此,嘉惠职工又如彼,公私之际,已判然矣”[12]。据李文浩向省政府的报告:自民国十九年(1930年)12月5日起,至民国二十年(1931年)6月30日止,中原公司共售煤47万吨,收价银300余万元,盈余百万元(所付教育费及捐款共10余万元排除在外)[13]。

三、改革失败因素分析

中原公司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河南省最大的近代化程度最高的企业,财源滚滚,利润丰厚。焦作镇则街市繁荣,商业发达,其繁华和文明程度之高,被时人誉为“小天津”。因此,公司的兴旺发达就招致了各方利益集团的垂涎欲滴,到公司要求派款捐款的各方使者不绝于途,而李文浩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对于各方需求总是尽量满足。另外,受内部各利益团体的牵阻,致改革、营业计划不能完整执行,有的形同泡影,有的甚或背道而驰,公司发展因此日渐衰落。归其原因:

首先,开支虚增。李文浩在裁撤前任管理者留下的众多冗员后,由于受各方利益攸关者牵拖,不得已又大聘政府官员、地方官绅等为顾问、参议、咨议等职,支以大笔干薪;福公司工人自1925年罢工后,一直处于停产状态,其职工生活不得不依靠中原公司资助,为解决他们的生活,李文浩又录用大批福公司失业工人,造成中原公司财政开支增大。其次,捐助过多。公司兴旺发达后,要求捐助的单位和人纷至沓来。如1931年9月,省政府要求公司赞助丹河水利发电厂20万元[14];对省内外的报社和各种公益机关的需索捐款基本是来者不拒,通过统计1931年《河南中原煤矿公司汇刊》的各项支出报表得知,该公司当年所支出的各种公益捐助和补助,高达296751.54元。1932年6月,国民政府集中30余万兵力,对鄂豫皖根据地进行第四次“围剿”,仅此一项军事捐助就不下20万;作为省政府直接统管的企业,中原公司还被迫承担了省财政厅派销的各种公债达几十万元。第三,人事乱象。中福两公司的董事,依靠复杂的人事关系与总经理抗衡,致使事权难以集中,联合处无法统一行使经营管理的职责;两公司各自的董事会、监事会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且内斗不已,互相拆台;李文浩与福公司的合作主张不能代表整个中原煤矿公司,其中有一部分人根本反对与福公司合作,另一部分人则企图借合作的机会将福公司搞垮,因而形成内斗激烈的局面,而李文浩又无力控制局面,造成人心浮动,致使李文浩无法集中全力经营公司。第四,受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余波的影响,国内工业萧条,市场不景气,致使煤炭需求量大为减少,至李文浩离职时,中原公司已积压煤炭达百万吨。第五,土窑冲击。一些地方小煤窑和土窑的无序竞争和冲击,妨碍了中福公司原煤的生产和销售。第六,矿井开采与回采安排不合理,造成投入过大。在矿井开采过程中,李文浩一味强调永续发展,造成中福煤矿井下开拓工程进行过度,而煤矿井下开拓掘进则需要投入巨额资金。据孙越崎先生的调查,仅已开拓掘进的煤量,就够三年的回采[15]。如此的开采投入,势必造成资金链紧张。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中原公司的开支不见减少,反而逐渐增多,以致入不敷出,最后不得不仰赖借债撑持门面,这就给福公司以可乘之机。

四、结语

尽管李文浩治理中原公司的计划很完美,愿望也很美好,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由于受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治理计划多不能坚持,从而使改革不能深入下去。无论怎样,他对中原公司和焦作的贡献还是很多的,这从时人的评述可管窥一二。如:“李公张公奉命履新,当凋敝之境,展盘错之才,壹志苦心,加意整理,顿使水尽山穷之势,转入花明柳暗之途,挽救之功,不容泯灭,其措施之大端,矿务方面,首即扩充开采,日出煤额,约三千四百吨有奇,产量之多,前所未观”[12]。“其用人则悉数裁汰冗员,以期人尽其才,事利其举,至于经费,力主公开,复以前此职工劳力酬报之不均,即厘定薪资标准,就所负任务之繁简轻重,分别等级,切实编入预算,平其苦乐,剂其多寡,藉昭平允,而个人之薪俸,较之历前任当轴,竟锐减其半,是自奉之薄既如此,嘉惠职工又如彼,公私之际,已判然矣。”[12]赞誉他“学兼中外,德此珪璋。清风亮节,人岂与将。抚我公司,整顿多方。以革以兴,纲举目张。营业前途,步入康庄。利用厚生,蔚为国光”[12]。

对于李文浩改革的成败得失,孙越崎先生也有公允的评价,认为李文浩的许多改革措施还是值得肯定的,如工程技术和经营管理人员还是人尽其才的,并没有人浮于事,整顿时也是仅将挂名领干薪而不工作的参议、咨议、顾问等人员裁减,其他人员照旧工作。另外,在翁文灏先生对是否担任中福公司整理专员一职犹豫之时,孙越崎先生经过调研认为中福公司正处于两个黄金时代,大有可为,即中福公司存煤丰厚,只要将存煤销售出去,全矿经济可立马复活;煤矿井下开拓工程足够三年回采,整顿期间基本不用再花钱进行井下开拓掘进工程,只要回采即可获取丰厚的利润[15]。从孙越崎的分析来看,中福公司只是由于销售渠道不畅、措施不力,或者是李文浩一味投入而造成中原公司进入经营困境的。不过,这也反证了李文浩对中原公司的改造还是相当成功的。李文浩离职后,修武、博爱的国民党地方党部联合声讨李文浩的通电,实际上是地方土窑利益与近代资本家之间内部矛盾纠结的总爆发,是对中原公司复活福公司不满的总爆发。可以说,李文浩是代国民政府受过。

[1]李监督在各校学生春季运动大会演说辞(民国二十年四月一日)[J]//河南中原股份有限公司汇刊编辑室.河南中原煤矿公司汇刊.北平:北平震东印书馆,1931(2):附录8—11.

[2]李监督张副监督整理本公司内务情形[J].河南中原股份有限公司汇刊编辑室.河南中原煤矿公司汇刊.北平:北平震东印书馆,1931(1):报告1—4.

[3]民国二十年度矿场进行计划书[J].河南中原股份有限公司汇刊编辑室.河南中原煤矿公司汇刊.北平:北平震东印书馆,1931(1):计划1—12.

[4]李文浩.四年来之中原公司——为河南民报四周年纪念作[J].河南中原股份有限公司汇刊编辑室.河南中原煤矿公司汇刊.北平:北平震东印书馆,1931(3):论著5—21.

[5]李文浩.中原煤矿公司之过去现在与将来[J].河南中原股份有限公司汇刊编辑室.河南中原煤矿公司汇刊.北平:北平震东印书馆,1931(1):论著1—122.

[6]本公司第二次增加工资办法[J].河南中原股份有限公司汇刊编辑室.河南中原煤矿公司汇刊.北平:北平震东印书馆,1932(5):特载29—30.

[7]李文浩.一年来工作的回顾与今后努力的标准[J].河南中原股份有限公司汇刊编辑室.河南中原煤矿公司汇刊.北平:北平震东印书馆,1931(4):论著1—11.

[8]树木苗木统计表[J].河南中原股份有限公司汇刊编辑室.河南中原煤矿公司汇刊.北平:北平震东印书馆,1932(5):统计.

[9]朱鸿宾.对于本公司办理地方教育之管见[J].河南中原煤矿公司汇刊.北平:北平震东印书馆,1931(3):论著43-53.

[10]中原公司自办各小学成绩展览会宣言[J].河南中原煤矿公司汇刊.北平:北平震东印书馆,1932(6):附录9—10.

[11]郭建功.中原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小学建筑落成颂功记[J].河南中原煤矿公司汇刊.北平:北平震东印书馆,1933(9—10);附录6—7.

[12]李监督渊如张副监督仿武功德纪念碑文[J].河南中原煤矿公司汇刊.北平:北平震东印书馆,1931(2):附录17—18.

[13]王天奖,庞守信,王全营,等.河南近代大事记:1840-1949[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302.

[14]建设委员会训令(第471号)[M]//建设委员会编印.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建设委员会公报:第57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77:158—160.

[15]孙越崎.河南焦作中福煤矿的坎坷道路[M]//孙越崎文选.北京:团结出版社,1992:8-35.

Li Wenhao’s Measures in Consolidating Zhongyuan Company and Their Successes and Failures

YANG Yu-dong

(Academic Publishing Center,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Jiaozuo 454000,China)

Li Wenhao served successively as the supervisor,chairman and general manager of Zhongyuan Company.During his tenure,he put forward measure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ompany such as direct recruiting of workers,new reward systems,formulating regulations and clarifying responsibilities,establishing budget and audit systems,new employment and pension system,improving employees’living and medical conditions,safeguarding national capital,implementing strict production check system to ensure safety in production and putting emphasis on education,etc.After a series of reforms,the company was beginning to make progress.However,because of the overall environment,personal factors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risis,the reforms soon met with troubles.His success and failures can serve as references or experiences for others.

Li Wenhao;Zhongyuan Company;modern enterprises;enterprise reform

K825.38

A

1009-105X(2011)03-0110-06

2011-06-15

杨玉东(1963-),男,河南理工大学学术出版中心编审,从事编辑理论和地域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中原
沁园春·赞中原
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让中原更出彩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为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作出人大贡献
《中原智库(2017)》出版
共绘新蓝图 中原更出彩
论明代在中原的蒙古人
一部真实反映鏖战中原的好书——《中原突围史》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