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教学中的真实性

2011-02-09李少华

关键词:真实性语境交际

李少华

(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江苏徐州 221008)

语言教学中的真实性

李少华

(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江苏徐州 221008)

通过对语言真实性的综述,指出真实性是社会的产物,无论是教学材料的选择还是教学本身及学生的互动都不能离开语境;语言教学的真实性是材料、学习者、教师和教学实际共同作用的结果。

真实性;语言教学;真实互动;社会产物

中国外语教学大多属于传统式、分析型教学。强调抽象的语言用法、语言形式、句型操练、技巧及准确性。学习者很少有机会参与真实的交际而缺乏经验,导致他们语用能力差。传统的语言课堂是不真实而且低效的。其不真实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直接的语境(是教室而不是真实的生活场景,如:商店或者街道),给定的(且有限的)语言,缺乏真实生活障碍(重的口音,意外的词汇或者非标准的用法)。这样的教学严重地忽视了一个事实——语言是一门“生活技能”。语言学习不仅仅在于学习语言,而在于运用语言。语言的运用需要学生参与、进行有意义的交际。Nunan认为,教育的目的不是替学生获得意义,也不是让学生单纯掌握前人创造的知识,而是创造条件使学生自己获得意义并发展能力和态度[1]。就外语学习而言,就是让学生在真正的交际中进行学习,这就要求外语教师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和交际机会,增强教学的真实性。对于加强外语教学真实性问题,教育主管部门也较为重视,在相关文件中都有强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强调培养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听说能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需要教师和学生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学生角色应从听中学变为“干中学”。提倡采用“交际法”、“合作法”、“任务法”、“体验法”等。《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在教学中多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现有资料和网上信息获取知识,并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基础阶段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基本原则之一是重视并促成真实的交际活动,使英语成为学生在学习活动、交流和合作中的必要工具。显然,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际来说,研究并且在实践中提高外语教学的真实性都很有必要。

在英语教学史中,真实性被等同于纯正(genuineness),真正(realness),真实(truthfulness),正确(validity),可靠(reliability),无可置疑的可信性(undisputed credibility),材料或者练习的合理性(legitimacy of materials or practices)[2]。而且过去一直是课程设计、任务型教学、教材开发和交际型语言教学的主要特点[3]。

真实性首先指的是文本的真实性(authenticity of texts)。Lee主张如果教学材料不是为了教学目的而是为了现实生活中的交际而编写,那它的原文就是真实的[4]。Chavez认为这个定义太广,可能与语言教学不相干[5]。而且,把真实性看作一个二元概念——真实或者不真实——和仅仅指口头或者笔头输入,是狭隘的。真实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根据Chavez的理解,真实性不被定义为存在于真实世界之外的东西,因为任何脱离其语境和预期观众的文本将不再真实[5]。

20世纪后期开始,许多学者修正和完善了这个概念,丰富和拓展了真实性的内涵。例如,Oxford提出,全语言教学法、合作学习、任务型学习、基于内容的学习或者多元智能教学法都可以导致课堂的真实互动(authentic interaction)[6]。这些“综合技能教学法”的优点在于:真实语言、自然互动和语言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英语因此成为真正的互动方式。教师同时可以检查学生多种技能的进步程度。提倡学习真实内容而不是仅仅语言形式,这样可以激励学生。作为综合技能教学法的倡导者,McDonald相信单是依靠真实性的一方面是不足以实现交际的。McDonald进一步阐述说,过分强调某方面会引发问题。例如,学习者期望达到像母语者一样的语言能力会削弱学生的表现,结果导致交际能力低下[7]。研究综述中,材料的明确交际目的被认为是主要的实现真实性的特征[8]。Rogers和Medley主张识别材料真实性的标准应该包括其质量、语言的得体与自然程度,而不是样本的来源和目的[9]。

Taylor在讨论教学真实性与不真实性时指出:课堂具有它自己的现实性,但同时又是人为创造的学习环境,教学法从本质上说是人造的,这也是它的目的[10]。如果教室所发生的完全是外面世界的复制,教学法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有关真实性的辩论对于语言教师的含义是:语言教师不能把他们与其他教育问题(例如:文化问题与教室话语)隔离开来;我们不应该太关心“语言课堂的真实性”。我们要对学习者的社会语言能力、教育知识和经历有信心。学习者不是空瓶子,他们可以接受语言教室的不自然,同时他们可以对那里发生的事情加上自己的真实解读。诚然,课堂依赖于期望、目标、角色和参与者的思想,但是语言学习者同时带来的观念是:语言课堂既是为了学习语言也是为了使用语言。

另外,Chapman指出实际语言课堂的“虚假性和无用”(futility and falsehood)[11]。这样的课堂由教师介绍明确有用的结构和词汇,然后由学生练习和再现这些结构和词汇。这样的课堂是在一个想象的语境(in an imagined context)中处理结构和词汇并且孤立了其意义(with a detached sense of meaning)。这种想象的语境表现为:在教室而不是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学习语言;语言的输入非常有限;缺乏真实语言障碍,如:口音与非标准的表达法。这样的教学严重地忽视了一个事实:语言是一门“生活技能”。因此,只有在生活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才可能学到真实的语言。虽然真实的环境可能障碍重重,但是只有面对了,才可能知道如何应对,才能掌握“生活技能”。否则,在真空房中学习到的语言也只能像温室中长大的花朵一样脆弱,经受不了现实的考验。

综上所述,语言学习的目的在于创造意义(making meaning)而不是重现(reproduction)。这强调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语用功能。词汇结构不应该脱离语境而存在。语言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结构和词汇,还应该理解和掌握通过语言表达意思和运用修辞等“生活技能”。具体来说,语言教学的真实性包含使用真实且符合学习者需求和兴趣、与学习者能力水平相适应的材料;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和文本使用语言进行有意义的互动;语言被当作一门生活技能而学习;教师的教学需要结合具体教学实际而进行。展开语言教学的真实性讨论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

1.情景的真实性

有关为熟练的语言学习者所设计的文本,Widdowson认为它们具备纯正(genuineness)的特点——文本或者材料本身的特点。他区分了纯正(genuineness)与真实(authenticity),认为真实指的是文本的真实用途[12]。Nematulla Shomoossi和Saeed Ketabi认为真实性是由许多其它依赖于语境的因素决定的[13]。例如,学习者的能力水平和对待文本的积极态度。而且,全球语境中的真实性概念必须考虑所使用的材料的实用性和得体性,同时互动型任务需要与学习者需求和兴趣有关。因此,文本实际上可以“纯正”,但是真实性是“社会产物”(social construct)。换言之,真实性是通过使用者、情景和文本的互动产生的[4]。这种真实性主要由情景的真实性决定。语言由这种情景和样本的来源及言语者的目的产生。

2.学习者真实性

Michael Breen进一步把语言的真实性分为文本作为学习者输入材料的真实性和学习者对于文本的解读的真实性。前者指有助于语言学习的任务,而后者指的是语言课堂的实际情况的真实性[14]。Taylor认为应该重点看文本的使用和解读[10],他拒绝接受把真实性定义为某个抽象的概念。相反,他承认真实性不仅是语言的功能也是参与者的作用,语言的使用,环境,互动的本质,参与者对于环境和活动的解读。

有关参与者的重要作用的进一步阐述来自Lee,她引进了学习者真实性(learner authenticity)的概念。对于Lee来说,如果学习者对于材料持积极态度并且按照教学所预期的作出回应,实现学习者的真实性是可能的。她警告说,对于纯正真实的材料,学习者不一定都会不假思索地表示喜欢。材料需要有交际的可能性(例如,在教学的语境中协商意义)与学习者经历相关等。一些学者指出真实的(听力)材料可能使初学者有挫败感[4]。Ommagio表达了同样的担忧,他认为未经修饰的真实话语可能不适用于低水平的学习者[15]。再者,Guariento和Morley指出,如果真实材料太难而不被学习者理解,或者如果不符合学习者的目标和兴趣,会让人有挫败感、令人困惑,打击学习者的积极性。因此,问题不在于是否应该使用真实文本,而是什么时候使用,怎么使用[16]。所以说,真实材料不能保证教学成功。另外,Bacon相信真正的语言必须是“明白易懂的,提供有用信息的,真实的,相关的,并且从社会语言学来说是恰当的”[17]。

3.实效性和得体性

所谓实效性与得体性主要指教材设计与教学法注重实效与得体。基于Widdowson把真实性视为社会产物的叙述,人们及其交流的语境显然比教科书更有助于实现真实性[12]。例如,在医学语境中,医生对护士、护士对医生、医生对病人如何提出请求是存在差异的。然而,由于这样的教学情况下使用的材料无法包含说话的语调等细节,需要教师通过向学习者提供充分的信息把情景变活;另外,教材设计者也需要根据真实的要求考虑说什么,对谁说,什么时候说和怎么说的效果或者结果。而目前,我们的教材往往只教给学生说什么,却没有教他们这些话对谁说、什么时候说和怎么说才更加得体;再者,为了适应语言的国际性,教材需要适应全球学习者的需求;最后,英语教学需要加入不同第一语言者在无法预测的语境下的互动,和言语者需要处理跨文化交际的情况下的互动。

4.教师在教学中的真实性

为了表现真正的自我,人们需要首先认识到那个自我是谁;其次,作为一个真实的教师包括我们的行为与我们的语言一致[18],并且承认我们并不总是知道答案,我们也可以犯错。Palmer把这理解为知道自己的缺陷[19];再者,Jarvis表示当人们的行为是为了“促进彼此的成长与发展”时[20],他们是真实的。当教师有意识地帮助另一个人成长的时候,Jarvis把这视为实验性和创造性的行为[20]。换言之,教师与学生通过对话一起学习。Jarvis还提议把真实性与反省式学习联系起来。人们需要在他们的社会环境中成长为自主理性的个体。当人们的行为“被别人所控制和表现重复及仪式化”[20],他们是不真实的。Freire主张真实性源自批判性地认识我们工作的环境并且看到社会的主要矛盾。真实的教师是大胆的,敢于冒险,并且认识到他/她不能总胜于人[21]。

Carolin Kreber等指出教学真实性的一方面关系到教育者对于教学内容的关心,并且使学生围绕实质性观点进行真正的对话。这种关心表现在关心教学内容,关心学生,使学生喜爱所学内容,且帮助他们成长与实现自己[22]。Palmer认为真实的教师(用他的话,那些诚实正直的教师)有能力使得教师与教学内容(非常关心教学内容),教师与学生(教师关心学生),学生与所学内容(学生热衷于所学内容)之间建立重要关系[23]。Palmer所谈到的真实性与辅助学习之间的联系在Rogers、Jarvis的作品中都有清晰阐述。据Rogers所说,相互信任的氛围有助于学习,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信任学生,并且在与学生互动中也成为学习者[9]。Jarvis主张说:“真实的行为在于个体自由行动设法促进彼此的成长与发展”[20]。某些行为(表面上处于关爱)并非真是关心,如果它们侵害到别人的独立与发展。Lazar,G.说,“关爱别人,在很大程度上,是帮助他成长和实现自己”[24]。

总之,真实性是社会的产物,无论是教学材料的选择还是教学本身及师生的互动都不能离开语境(context);语言教学的真实性是材料、学习者、教师和教学实际共同作用的结果。笔者希望通过对语言教学真实性的综述能够给教学实践一定的启发。教学真实性是一个相对被忽视的研究领域。通常人们倾向于寻找实践的标准化原则。是时候反省自身,思考如何在教学中形成自己的风格。

[1]Nunan,D.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M].Boston:Heinle&Heinle Publishers.1999:156.

[2]Tatsuki,D.H.What Is Authenticity?[J/OL]The Language Teacher,16(5).Retrieved October 1,2006.from http://jalt.Org/pansig/2006/HTML/Tatsuki.htm Trader.Retrieved May 20,2003,from http//www.turtletrader.com/critical-thinking.html.2006:17-21.

[3]Bax,S.The end of CLT:a context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J].ELT Journal,57(3),2003:278-287.

[4]Lee,W.Authenticity revisited:text authenticity and learner authenticity[J].ELT Journal,49(4),1995: 323-328.

[5]Chavez,M.T.Learner’s perspectives on authenticity[J].IRAL,36(4),1998:277-306.

[6]Oxford,R.Integrated skills in the ESL/EFL classroom[J/OL].Retrieved October 4,2006from http://www.cal.org/resources/digest/0105oxford.html.2001.

[7]McDonald,M.Authenticity,culture and language learning[J/OL].Retrieved July 29,2006,from www.jalic.arts.gla.ac.uk/2005conference/abstract/MalcolmMacDonald.doc.2005.

[8]Chastain,K.Developing second language skills[J]:Theory and Practice.Orlando,FL: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88:231.

[9]Rogers,C.,&Medley,F.,Jr.Language with a purpose:using authentic materials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J].Foreign Language Annals,21,1988:467-478.

[10]Taylor,D.Inauthentic authenticity or authentic inauthenticity?[J/OL]TESL-EL,1(2).Retrieved October 1,2006,from http://www.writing.berkeley.edu/TESL-EL/ej02/a.l.html.1994:1-12.

[11]Chapman,Richard.Motivation and authenticity:creating mea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J].Annali Online Di Ferrara-Lettere.Vol.1 1/14.2006:146.

[12]Widdowson,H.G.Context,community and authentic language[J].TESOL Quarterly,32(4),1998:616-705.

[13]Shomoossi,Nematulla &Ketabi,Saeed.“A critical look at the concept of authenticity”[J].Electronic 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Vol.4, No.1,2007:149-155.

[14]Breen,M.P.Authenticity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J].Applied Linguistics,6,1985:60-70.

[15]Ommagio,A.Teaching Language in Context(3rd.ed.)[M].Boston:Heinle &Heinle.2003:178.

[16]Guariento,W.,&Morley,J.Text and task authenticity in the EFL classroom[J].ELT Journal,55(4),2001:347-353.

[17]Bacon,S.M.Listening for real in the foreignlanguage classroom[J].Foreign Language Annals,22,1989:543-51.

[18]Ray,P.,&Anderson,S.The Cultural Creatives[M].New York:Three Rivers Press.2000:314.

[19]Palmer,P.Let Your Life Speak:Listening for the Voice of Vocation[M].San Francisco:Jossey-Bass.2000:435.

[20]Jarvis,P.Paradoxes of Learning:On Becoming an Individual in Society[M].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92:423.

[21]Freire,P.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M].Harmondsworth,UK:Penguin.1972:278.

[22]Kreber,Carolin,et.al.What do you mean by‘Authentic’?A comparative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conceptions of authenticity in teaching[J].Adult Education Quarterly.Vol.58.No.1,November 2007:22-43.

[23]Stein,S.J.et.al.Incorporating authentic learning experiences within a univeristy course[J].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29(2),2004:239-259.

[24]Lazar,G.Literature and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271.

Authenticity in Language Teaching

LI Shao-hua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Technology,Xuzhou 221008,China)

By conducting a literature review of authenticity in language teaching,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authenticity is a social construct.Not only the choice of teaching materials but also teaching itself and students’interaction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contexts.Authenticity in language teaching is the result of the interaction of materials,learners,teachers and teaching contexts.

authenticity;language teaching;authentic interaction;social construct

H319.3

A

1009-105X(2011)03-0098-04

2011-04-14

2011-06-0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JGW101496)

李少华(1976-),女,硕士,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真实性语境交际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情景交际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追求真实性永远是记者的基本准则
跟踪导练(三)2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