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环途径行小儿斜疝手术50例体会
2011-02-09杨先锋单成磊江苏铜山县房村镇卫生院郭集分院221115
杨先锋 单成磊 (江苏铜山县房村镇卫生院郭集分院 221115)
2000-2008年我院经外环途径行小儿斜疝手术50例,获得满意疗效,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0例中男46例,女4例;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6岁,其中1~3岁35例(70.0%);病程30天至5年;均为可复性斜疝择期手术。其中右斜疝40例(80.0%),左斜疝5例(10.0%),双斜疝5例(10.0%)。疝块达阴囊处35例(70.0%),未及阴囊处15例(30.0%)。所有病例均经手术证实为后天性斜疝。
1.2 手术方法 术者以右手食指自阴囊向上探及外环口,定位外环的体表位置。于外环口作顺皮纹的横切口1.5~2cm,切开皮肤,以两把血管钳交替撑开皮下脂肪,提起并切开浅筋膜,撑开深层脂肪,提起、切开深筋膜,其深层组织若较易提出切口,且提出时睾丸位置上移,证实是精索。于其内前方撑开提睾肌及精索内筋膜,找到并切开疝囊,以左手食指深入疝囊顶起牵引。右手持盐水纱布分离疝囊周围组织,剥出疝囊直至内环部位(见腹膜外脂肪为到达内环的标志),贯穿缝扎加结扎疝囊颈,剪去多余疝囊。牵拉睾丸使其复位。缝合切口,用直径2~3cm小纱布块覆盖伤口,术后压迫半小时。
1.3 结果 50例经外环途径行小儿斜疝手术治疗均获痊愈,术后住院2~3天,近期随访无疝复发,仅3例(6.0%)出现阴囊血肿及水肿。
2 体会
小儿腹股沟斜疝病因主要是腹膜鞘突闭合不全或未闭。无腹股沟管处肌肉薄弱,不需修补,仅行单纯高位结扎疝囊。婴幼儿腹股沟管很短,外环至内环间距离约1cm,走向近于垂直状态,稍加牵引便可将疝囊顶部提至外环处,经外环小切口入路能够剥离疝囊到达内环部,达到高位结扎疝囊的目的[1-2]。小儿斜疝多数发生于婴儿期,为防止发生嵌顿,宜尽早手术。年龄小、病程短的斜疝疝囊粘连轻,易剥离,手术简单,疗效好;病程长、疝块大的疝囊粘连重,难剥离,术后易出现阴囊血肿及水肿。对斜疝嵌顿者,争取在疝块回纳后3天左右手术,以免再次发生嵌顿。本术式仅需在外环部作1.5cm小切口,直接找到精索处理疝囊,无需切开腹股沟管,不会损伤腹股沟皮神经,因而损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效果好,易被患者接受。手术虽操作简单,但由于暴露不充分,术者应掌握小儿斜疝局部解剖及手术特点,以便准确定位,细致操作。
[1]马颂章.疝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12-217.
[2]郭仁宣,苏东明.腹外疝外科治疗[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2003:24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