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省苎麻企业现状与对策

2011-02-09龚秋林

中国麻业科学 2011年1期
关键词:夏布脱胶苎麻

龚秋林

(江西省麻类科学研究所,宜春 336000)

苎麻是我国极具特色的经济作物,其产量和面积均占全世界的90%以上,是我国最早利用的纺织纤维,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目前仍是我国仅次于棉花的天然精纺纤维。苎麻是珍贵的天然纤维作物,也是江西传统的重要经济作物。上世纪90年代江西的苎麻面积达33400公顷,本世纪初约16700公顷,从2005年开始,受麻纺加工业的改制转型、前所未有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国际纺织品市场疲软、国家对麻纺脱胶减排达标的严格要求、麻纺企业加工技术落后等多重因素影响,苎麻加工企业急剧减少,全省只有10家左右。江西省苎麻生产已落入历史低谷,导致全省的苎麻产业也受到极大的影响。江西省麻类研究所是全省唯一从事苎麻科研的单位,“十一五”期间进入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建立了江西宜春苎麻试验站。因此我所负责牵头对我省的苎麻企业的现状进行调研,同时邀请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的陈收主任一同调研。对我省苎麻企业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1 江西苎麻企业的现状

江西现有苎麻种植面积约1万公顷,主要分布在九江的瑞昌,宜春的袁州、上高、万载、宜丰,新余的分宜,上饶的信江,抚州的崇仁等县(市、区)。我省有着悠久的苎麻加工历史,在上世纪80、90年代我省大部分县市都加工夏布,其中宜春市袁州区、万载、上高、分宜、宁都、临川、宜黄、崇仁、玉山等县的苎麻夏布曾在我国历史上久负盛名。全省有数十家现代麻纺工业,如苎麻脱胶厂、麻纱厂、麻球厂、织造厂及苎麻纺织厂。从2005年开始,我省的多数脱胶厂、麻球厂和麻纱厂陆续关闭。

1.1 夏布加工企业的现状。夏布加工企业目前主要分布在宜春市的袁州、万载、上高、宜丰、新余市的分宜、上饶的信江等县。有夏布织机200台以上的厂家主要有万载双志夏布厂、宜春市三阳友慧出口夏布厂、袁州区日德麻纺制品厂、上饶宏鑫实业有限公司。夏布产品主要为夏布坏布、夏布床上用品、各种门帘、窗帘、坐垫、手提包等加工产品及装修用布。现在夏布的销售方式主要是一些个体夏布经营老板和夏布加工企业主通过国内的中间商,或直接与外商签订加工销售合同出口销往日本、韩国、台湾等地。其中袁州区三阳镇、分宜双林镇被评为夏布之乡,而万载县夏布织造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万载双志夏布厂厂长宋树牙被文化部(文非发[2009]6号)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夏布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1.2 宜春市城区现有各类麻纺加工民营企业6家,其中江西井竹实业有限公司与江西恒康袜业是规模较大的麻袜加工企业。拥有苎麻袜机100台、织布机94台,从业人员400余人,年耗机制麻纱250吨,手工纱30吨,折合年消耗原麻约900吨。加工麻凉席13000床、苎麻保健袜860万双、衬衫1万件以及各种门帘、窗帘、座垫、餐垫、坯布、夏布等。年销售额4700万元,税收300万元。已注册的商标有“井竹”“、立达康”两个品牌的苎麻凉席、保健袜、衬衫和委托加工的红豆、波士登、鳄鱼、老爷车、相思鸟等品牌苎麻保健袜。麻凉席、苎麻保健袜、麻衬衫、汽车坐垫等在国内2O多个省、市、区销售,麻门帘、麻窗帘、麻餐垫、各种规格(夏布规格)的麻坯布、夏布转口至韩国、日本、东南亚,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这些民营麻纺企业规模小,加工设备简单,技术落后,没有产品的开发能力,多数产品品种少、档次低、利润低。

1.3 苎麻脱胶厂与家纺公司主要是江西恩达家纺有限公司与永丰县宇庆苎麻纺织有限公司。永丰县宇庆苎麻纺织有限公司是从事苎麻化学脱胶二十多年的老厂,加工的麻纱产值达1000多万元。而江西恩达家纺有限公司则是采用生物脱胶与化学脱胶相结合的加工方法,利用夏布环保染料染色及夏布植物染色的技术,为生产夏布床上用品提供技术支持,保证了夏布制品的天然优质属性。采用苎麻夏布做面料,以保持苎麻纤维的天然属性,开发的夏布保健被褥、被单、枕套、靠垫、坐垫等产品具有优良的透气性、吸湿性、凉爽性、排湿性及抑菌特性,保持皮肤恒定水分,具有调血通气、活化细胞、防止皮肤衰老等作用。公司引进高科技新技术,与武汉大学合作于2007年建成一个年产5000吨的嗜碱芽孢杆菌苎麻生物脱胶生产线,工厂占地面积近lO公顷,投资1450万元,建有生物脱胶车间、纺纱车间和废水处理环保设施等。湖南裕安麻业有限公司2008年与江西恩达合作成立江西裕安麻业公司,建设麻纺万锭纺纱织布项目。2009年江西恩达公司利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优势,以生产麻棉混纺高支纱为突破口,与国内纺织工业发达的江苏著名企业无锡市天然纺织实业有限公司合作,新上十万锭麻棉混纺高支纱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带动当地苎麻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2 江西苎麻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装备落后和工艺陈旧

江西纺织机械多年来一直处于纺织与纺机的边缘地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该行业的技术远远落后机械、电子等行业。而麻类纺织机械缺乏专门的厂家生产,我省苎麻纺织大多借用棉纺织和化纤纺织设备进行生产。由于技术的配套性差、自动化程度低、工艺落后,导致苎麻纺织行业的劳动强度大,劳动环境差、成本较高、产品档次低。近年来,由于受世界金融风暴、麻类市场价格、环保、产业政策的影响,麻类产业面临严峻挑战。出现了产量减少、效益下降、企业困难、出口滑坡等被动局面。因受企业生产与出口的影响,苎麻种植面积也大幅度下降,原麻大量积压,农户收入剧降。

2.2 缺少龙头企业

江西苎麻加工企业缺少龙头企业,企业虽然较多,但整体水平普遍较低。在现代麻纺工业上,江西苎麻纺织企业基本上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其中小型的精干麻厂较多,较大的国家企业仅3家,其中江麻集团公司为国家大二型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小型企业纷纷倒闭,大型企业普遍不景气。机械设备陈旧、落后、过时,加工技术、工艺水平较低。至今大多数企业仍未能形成自己成熟的工艺路线和专用设备,大都沿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绢纺和毛纺工艺和设备。效率较低,产品质量较差,产品粗放、精加工困难,经济效益大受影响。在整个收获过程中,剥麻又是关键的环节,时间要求紧,技术要求高,但至今仍采用的是传统的手工操作。一是用工多,1公顷苎麻一季麻仅剥打就需120-150个工;二是劳动强度大;三是与水稻作物争劳力;四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多,用工困难。最重要的是剥麻手工操作效率低,且头麻收获与水稻田间管理、二季麻收获与抢收水稻争季节、争劳力,导致苎麻不能及时收割剥制,严重影响纤维品质提高和下季苎麻产量。苎麻收获成本占整个产值的近一半,而且收剥质量难于控制。苎麻综合利用技术落后,通过机械化收获后,残余物如麻骨和麻叶是生产麻颗粒板和饲料产品的原料,但被遗弃。

2.3 苎麻加工的环境污染问题较严重

我国苎麻脱胶普遍采用以烧碱蒸煮为主的化学方法,耗水量大、环境污染重、纤维制成率低、纤维品质受到损伤。在各级政府对水资源的保护日趋重视和节能减排形势日益紧迫的今天,苎麻脱胶行业面临着高成本的污水治理乃至“关停”的严峻形势和挑战。苎麻脱胶过程需除去的非纤维素物质至少占原料苎麻的30%,这些非纤维素物质等固型废弃物除少数被收集起来综合利用外,多数都进入水体构成污染,也就是说,脱胶废水是苎麻纺行业的严重污染之一。脱胶废水为高浓度有机废水,废水水质情况如下:COD约为2500-4000mg/L.BOD5约为800-1500mg/L.SS约为200-600mg/L、pH约为9-12、色度约为400-600倍,污染严重。从事初加工--脱胶生产的企业,大多数没有配套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即使有,也是2000年以前配套建成,污水处理设施技术落后、设施陈旧,很难满足污染治理达标要求。只有少数企业具有配套且可以实现达标排放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正常。

2.4 企业经营管理体制较差,市场需求结构不清晰

目前苎麻行业的各部门存在着各自为政的经营管理体制,只根据各自的利益办事,这不可避免地出现互相争利的局面,因而不能互相配合,互相照应,直接阻碍着苎麻产业的稳定协调发展,形成了恶性循环,结果还是损害各自的利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与原料基地之间的供求矛盾,主要表现在质量、价格和信用方面;二是种植业品种多、杂、乱现象还比较严重,致使收购部门无法按品种纤维细度对原麻定级分级收购,优质麻(1800支以上)不能优价,麻农因此不愿种植产量稍低、细度较高的优质麻。同时脱胶纺织厂很难得到大批量纤维细度基本一致的原麻;三是收购行业混乱。由于利益驱动,在原麻中掺杂使假,干货变湿货的事件屡见不鲜,这给脱胶厂带来很多不利因素。四是市场需求结构没有预知性,大多数企业处于被动状态。

3 江西苎麻企业发展对策

江西的苎麻栽培利用历史悠久,但产业经济发展十分缓慢,与湖南、湖北、四川等省的产麻地(市)比较,无论在苎麻生产面积还是麻纺加工规模方面都显得落后。进入科技经济迅速发展的新世纪,江西的苎麻企业应根据自己的特色,加强生物脱胶技术与面料染色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发展现代化麻纺工业,振兴传统的手工夏布业,开发麻纺新产品,不断进行产业升级,开发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

3.1 引进先进技术、扶持技术、经济实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麻纺龙头企业

苎麻产业能否顺利发展,龙头企业是关键。但江西苎麻产业的龙头企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以致其在产业中的带动能力不强。应鼓励企业吸收、引进和消化国内外先进技术、先进经验、先进设备,提升苎麻纺织装备水平,促进产业升级,提高苎麻纺织产品档次,增强麻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麻纺企业重点吸收引进和推广苎麻脱胶新技术(包括生物脱胶新技术),新型苎麻纺织技术及设备,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加大苎麻纺织产品开发力度,创立具有自主品牌的系列苎麻纺织服饰产品,开发以中、高档产品为主适合国内外消费习惯的绿色、生态苎麻服饰及装饰系列产品。

3.2 大力扶持传统的夏布加工企业,将夏布做成高档礼品

逐步改造技术落后的麻纺老企业,振兴传统的、具有地方特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夏布产业,加快高新技术研究和应用,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重点是开发高支细纱、新型纤维、功能纤维与麻混纺产品;纯麻或混纺的针织产品;以苎麻为主原料的产业用纺织品;开发各种苎麻类家用纺织品、苎麻类工艺产品和苎麻类服装、服饰产品。通过新产品研发,开发出高支轻薄、柔软舒适和生态功能型的苎麻纺织品,丰富消费市场。

3.3 建立苎麻工业园

在苎麻传统种植地区,政府适当规划土地建立苎麻工业园,创造良好的苎麻产业经济发展环境条件。政府通过招商引资给予政策扶持,如免2-5年的税收;对进行苎麻加工的企业给予17%的抵税,将苎麻脱胶厂、麻纱厂、麻球厂、织造厂及苎麻纺织厂集中在一起进行管理。

3.4 苎麻加工产品应与其他纤维混纺

随着棉花、毛与蚕丝原料价格上涨,麻类产品的独特优势不断提高,WTO贸易对含麻成分达50%以上的产品没有配额限制。因此可以充分利用麻纤维原料与棉、毛、丝混纺增加出口量。同时与国内外知名品牌公司进行产品开发与合作。

3.5 发挥苎麻科研优势

依托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宜春苎麻试验站的科技团队,结合生态农业建设,推广应用优质高产品种。加大良种繁育力度,利用江西省麻科所培育的苎麻新品种和引进国家苎麻科研单位优良新品种,建立良种母本园和扩繁园。充分利用示范县的优势,大力推广和普及苎麻无性繁殖新技术和栽培管理技术,全面改造病虫危害严重的劣质、低产老麻园。组建技术推广队伍,开展新技术培训和示范。开发利用丘陵山区广阔的荒山、坡地,建立优质苎麻示范基地和原料基地,保障麻纺加工的优质原料供给。建立江西省苎麻产业企业家联谊会,为江西省的苎麻种植与加工构建一个良好交流平台。

[1] 熊和平.我国麻类生产的现状与政策建议[J].中国麻业科学,2010,32(6):301-304.

[2] 潘其辉,龚秋林,周文新.万载夏布产业现状与发展前景[J].中国麻业科学,2009,31(5):333-335.

[3] 高海军.江西苎麻产业经济发展与对策[J].中国麻业科学,2009,32(2):112-115.

[4] 张中华,舒忠旭,李立安,等.达州苎麻产业基地现状与对策建议[J].中国麻业科学,2010,32(6):338-345.

猜你喜欢

夏布脱胶苎麻
脱胶微生物菌群与Dickeya dadantii DCE-01菌株的苎麻脱胶性能比较分析
基于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冷榨花生油酸法脱胶工艺
伍艳辉夏布山水画作品欣赏
夏布遇上扎染
夏布谣(新余采茶戏)
体外产气法和尼龙袋法评定苎麻的饲用价值
苎麻叶面积测定方法比较研究
稳定剂在苎麻氧化脱胶中的工艺优化
悬铃叶苎麻基因组DNA的六种提取方法比较
夏布里埃艺术歌曲《幸福岛》的创作与演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