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间隔室综合征32例的护理
2011-02-09许伟芳王云波方微微张丹彤浙江仙居县人民医院317300
许伟芳 王云波 方微微 张丹彤 (浙江仙居县人民医院 317300)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是由于腹高压引起心、肺、肾等多器官功能损害的临床综合征。我院于2008年6月1日至2010年5月31日,经过常规检测膀胱压力,共确诊ACS患者32例。现将其护理介绍如下:
1 护理
1.1 腹腔压力的观察 腹腔压力观察是临床诊断ACS的主要指标。目前临床最常用的腹腔压力测定方法是膀胱间接测压法。本组采用经膀胱动态连续间接测压法。患者采取卧位,先排空膀胱,将三通装置与Foley导尿管相连,通过一个端口向膀胱内注入50~100ml的生理盐水,从三通管的另一个端口接测压计,以耻骨联合为零平面,水柱高度即为腹腔压力。
1.2 胃管与肠内营养的护理 所有ACS患者均常规留置胃管,先给予有效的胃肠减压,注意胃管的引流通畅,有效减轻患者的腹胀,缓解腹腔的高压状态。2~3d后根据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在出现肠蠕动和肠鸣音、排便后宜逐渐增加肠内营养。
1.3 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和护理 在ACS的疾病发展过程中,炎症细胞可以因过度激活,释放大量炎症因子而产生炎症瀑布样级联反应。患者会因炎症瀑布样反应而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在ACS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具有敏感的观察力,重点注意心血管、肺、肾器官功能,及时提供病情动态信息,配合医生进行有效抢救。本组有8例出现明显呼吸功能不全,呼吸频率大于30次/min;5例血氧饱和度低于85%,均及时给予气道开放,呼吸有效支持,积极液体复苏,维持有效血容量。在护理过程中如果发现心率大于120次/min,血压下降,而中心静脉压> 10cmH2O,则提示合并心功能不全,要注意控制液体量和速度,必要时使用强心利尿药物纠正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腹腔内高压可以引起肾血流和肾小球滤过率的减少,从而导致少尿甚至无尿。因此有必要监测患者的每小时尿量及尿液比重。本组有18例出现急性肾衰竭,无尿,经襻利尿药大剂量使用均无效,后给予急诊血液透析或连续性肾替代治疗。11例经过积极治疗病情进入多尿期,治疗好转;有7例因合并多器官衰竭死亡。
2 临床资料
32例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18~89岁,平均(63.4±17.3)岁。原发疾病:多发伤15例,重症感染10例,多器官衰竭、重症颅脑损伤各3例,腹腔脏器破裂1例。
从发病到发生ACS的时间:24~48h 7例(21.9%),48.1~72h 16例(50.0%),≥72h 9例(28.1%)。腹内压(IAP)≤25mmHg 29例(90.6%),均采取保守治疗,好转19例(65.5%),死亡9例(31.0%),转上级医院1例(3.4%);IAP>25mmHg 3例(9.4%),采取保守治疗,因多器官衰竭死亡2例,放弃抢救自动出院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