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导师制在护理实习中的效果
2011-05-24陈美谦王春妹陈妃寅林新新浙江瑞安市人民医院325200
陈美谦 王春妹 陈妃寅 林新新 (浙江瑞安市人民医院 325200)
临床实习是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工作有机结合的连接点,是医学生走向临床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从2007年起,瑞安市人民医院开始对一部分护理实习生实施双导师制的带教模式。现将其带教效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2007-2009年在我院的所有护理实习生中抽取104人。其中2007年24人,2008年36人,2009年44人;本科生32人,专科生72人;男32人,女72人;年龄20~24岁。所有入选人员在校基础课程学分均达到规定要求。将其分为试验组46人和对照组58人。两组学生年龄、性别、前期成绩、实习时间、带教老师水平接近。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模式。实习生分成若干组分配到不同科室轮流对调实习,带教老师一对一督促并指导护理实习生完成当月的实习任务并进行考核。
1.2.2 试验组采用双导师制带教模式。实习生除本科室带教老师外,同时安排一名高级职称的护师对其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和个性化指导。导师与学生见面,谈心沟通,商讨实习目标。科教科向实施双导师制的护理实习生分发导师手册,以记录沟通时间、内容及处理结果。
1.2.3 考评 实习结束后进行测评。学生理论成绩:≥90分为优,<90分为合格。操作成绩:≥97分为优,<97分为合格。实习结束前由科教科组织对护理实习生的论文质量进行评分:≥80分为优,<80分为合格。带教满意度:实习结束前由护理实习生进行满意度答卷,其中≥95分为满意,<95分为一般。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实习生理论及操作成绩(表1)
表1 两组护理实习生理论及操作成绩比较 [人(%)]
由表1可见,试验组的理论及操作优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7、3.94,P<0.05)。
2.2 两组论文书写质量及对临床带教满意度比较(表2)
表2 两组论文书写质量及带教满意度比较 [人(%)]
由表2可见,试验组的论文书写质量优级率及带教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6、11.69,P<0.05、<0.01)。
3 讨论
3.1 提高护理实习生综合能力
3.1.1 强化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刚进入临床工作,护理实习生很难平衡工作与学习,导师通过自己的工作经验传授护理实习生一些有效的方法,并定期进行抽样考核,以保证护理实习生对各种知识的掌握程度,让她们更好地适应临床环境。本文结果表明,实施双导师制带教模式后,护理实习生有更大的积极性去学习书本及临床上的相关知识,提高实习质量。
3.1.2 提高论文写作质量。在未实施导师制之前,护理实习生对写作论文很陌生,实施导师制之后,导师教会护理实习生写作方法,让护理实习生在后期的实习过程中多注意观察并搜集资料,直至完成质量较高的论文。本文结果表明,实施双导师制带教模式后,护理实习生在论文撰写时,具备了一定的收集资料、运用统计学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
3.2 提高护理导师的业务水平 带教老师起着培养护理人才的作用,导师自身素质是产生这一结果的关键。临床带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指导期间,通过对护理实习生的职业道德、业务技术、沟通能力等知识的传授,导师也得到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也促使导师更加注意自身护理专业品质的培养。
3.3 提高带教满意度 护理实习生对临床工作比较陌生,传统的“专人带教”模式只能给予护理实习生专科的实习指导,不能全过程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实施双导师制带教模式后,导师对护理实习生在各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本文结果表明,双导师制带教模式可以给护理实习生更大的信息量及临床知识,导师通过对其思想、学业、生活、就业等各方面的了解,为其创造一个更适合学习的环境,使其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可以找到合适的对象,从而使师生之间达到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