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IPO技术特征与锁定加压钢板的应用原则

2011-02-09张光明杨运发

关键词:桥接骨板远端

张光明,杨运发

自1886年首次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骨折以来,骨折的治疗方法日益增多,治疗理念不断更新。20世纪50年代,总部设在瑞士的内固定研究学会(Arbeit Fuer Osteoosynthese,AO)逐步将加压钢板内固定的手术原则及手术适应证标准化。经典的AO原则基于解剖重建和骨折块加压固定,要求骨折绝对稳定以允许患肢早期无痛活动。固定的稳定性来自于接骨板与骨之间的摩擦力,但术后发现接骨板下骨吸收且骨折愈合质量不高,甚至在内固定取出后发生再骨折。传统的观点将骨吸收归因于置入物的影响,认为是经骨传导应力减少及应力遮挡的结果,故改为应用钛质材料来减少应力遮挡效应。但近年来研究发现,材料弹性的增加对应力的影响很小,低弹性模量钛材料与不锈钢材料的力学测试比较并无优势。此外,在AO原则指导下,为取得骨折的解剖复位和加压固定,骨折端往往过度剥离,对微循环保护不足,术后骨折愈合延迟、感染的概率较高。

作为骨折愈合前提条件的血液循环保护现已受到广泛重视,在复位技术和内置入物的选择上逐渐形成生物接骨术(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BO),即生物的、合理的接骨理念。通过间接复位保护骨折碎片的活力,避免置入物对骨质的压迫,强调有效而非坚强的合理固定,从追求无骨痂的Ⅰ期愈合转为强调弹性固定,通过不断激发原始骨痂反应以达到快速的骨痂愈合。大量研究证实,采用BO原则治疗骨折在微血管保护、骨愈合和生物力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根据AO原则,固定后大部分愈合缺乏骨痂,而生物学固定后大部分是骨痂愈合,骨痂形成早,骨折愈合质量高;直接复位固定后骨愈合的X线迹象一般在6周后出现,而生物学治疗后只需2~3周,且增加的骨痂提高了抗断裂强度;从全身角度看,传统手术治疗创伤时加剧人体内稳态失衡,尤其是对多发伤/复合伤和高龄患者而言,而微创手术有利于保护患者内生态的稳定,从而促进术后的恢复。微创钢板接骨术(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MIPO)就是微创外科和骨折内固定理论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它应用桥接原理而使患者获得骨折端的相对稳定,进而达到Ⅱ期愈合。

1 MIPO的技术特征

MIPO技术的核心是避免直接暴露骨折端,最大程度地保护骨折碎片活力,使用长接骨板进行桥接固定,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生物学环境。间接复位避免骨膜剥离,减少对骨穿支动脉和滋养动脉的破坏,不会对骨膜营养血管造成损害。而良好的血供提高抗感染能力,降低感染机会,减少因手术造成的骨缺失,同时还保留成骨生长因子,降低植骨需求。

MIPO的手术适应证:(1)适用于关节外骨折,间接复位后远离骨折部位做小切口,在骨膜外或肌层下置入接骨板并以螺钉固定;(2)适用于累及关节面的干骺端骨折,通过有限切开关节囊,直视下恢复关节面的平整性,骨折片间加压以达到稳定固定,再间接复位关节外骨折,恢复肢体的长度、轴线和旋转排列。

2 锁定加压钢板的固定原则

从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limited contact dynamic compression plate,LC-DCP)到点状接触接骨板(point contact fixator,PC-Fix),MIPO 接骨板的设计过程就是血液循环保护理念不断强化的过程。据报道,与传统接骨板相比,LC-DCP使骨接触面积减少50%,最大限度地避免皮质骨的坏死;而PC-Fix与骨之间呈点状接触,进一步减轻对骨的影响,并通过其与单皮质螺钉之间的锁定而取得牢固稳定。在此基础上,微创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的设计使其固定的角度稳定性得到增强;并进一步发展成为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

LCP的革新之处在于一种内植物结合两种完全不同的内固定技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LCP可作为加压钢板、锁定内固定支架或二者结合起来使用。相对于传统钢板接骨术,LCP要求术者熟悉复位技术,同时需遵循微创钢板固定技术原则,明确这些原则适用于骨干及干骺端骨折的桥接固定,以确保骨的活力。应用于干骺端骨折时,应与骨折块间加压原则一致,可通过联合孔对关节内骨折块实施解剖复位固定,同时在干骺端施行桥接钢板技术,而关节区域螺钉数仅依赖于骨折块间加压再固定目的。

2.1 LCP的长度要求

应用LCP最重要的一步是选择适当长度的钢板。过去在应用传统钢板时通常选用短钢板,主要原因是钢板越短,对骨折的剥离就越少,软组织创伤越小。但这一原则不适用于LCP,LCP使用时并未加重软组织的损伤,因此对钢板长度的选择只需考虑骨折生物力学的需要即可。实施内固定的目的是尽可能降低钢板载荷,而钢板载荷受钢板长度和螺钉位置因素的影响。理想的LCP长度取决于钢板的跨越宽度及螺钉的密度,其中钢板跨越宽度为钢板长度与骨折总长度相除之商。内植物-骨界面的小间隙可削弱结构体杠杆作用,而足够长的钢板可提高内植物装置的轴向刚度。一般来说,粉碎性骨折LCP钢板长度应为骨折段长度的2~3倍,简单骨折则为8~10倍。

2.2 LCP的螺钉数目

LCP螺钉密度(为植入螺钉数目与钢板螺孔数之商)同样对手术结果产生重要影响。经验显示该值应小于0.4~0.5。与传统钢板接骨术相比,应用LCP时不再推荐每块骨折块固定的确切的螺钉数目。骨折远端、近端主骨折块的固定仍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尽可能少的植入螺钉数与钢板力矩一致,以使螺钉载荷更小。为保持内固定结构的稳定,至少应用2枚螺钉固定主骨块。从安全角度考虑,多置入1枚螺钉并非更佳,但是为了确保稳定,一般推荐每一主骨块固定2~3枚螺钉,共固定4层皮质。诚然,双皮质螺钉的应用并不能降低螺钉置入失败率,但可以增加螺钉-骨结合,因此建议每一主骨块至少使用1枚双皮质螺钉。螺钉的轴向拔出力由螺钉外径决定,外径从4.5 mm(传统螺钉)增至5.0 mm(锁定螺钉),使得单皮质锁定螺钉能够提供传统双皮质普通螺钉70%的把持力。

2.3 LCP的布钉原则

LCP螺孔位置的选择也非常重要。当拉力螺钉和锁定螺钉同时应用时,应先使用拉力螺钉,否则会出现螺钉-骨界面载荷过大、螺钉无效的情况。动态载荷测试显示,当骨折处无骨接触即粉碎性骨折时,若螺钉未置于骨折两边的螺孔,那么随着桥接骨长度的增加,内植物固定失败会更早发生。有限元分析发现,应力最大的钢板螺孔处常发生固定失败,这种应力可通过增加桥接长度而减小。但对于骨折间隙较小、有骨折块断面接触的简单骨折来说问题不大,且增加螺钉后还将提高内植物应力。因此,建议有骨折断面接触的简单骨折可不固定骨折两端螺孔,而骨折范围大、无断面接触的粉碎性骨折则需固定。植入锁定螺钉钻孔时应使用瞄准装置,因为钻孔方向轴向偏移大于5º时可导致稳定性明显受损。

2.4 LCP的塑形

普通钢板的内固定稳定性是由内植物施加于骨界面而获得的,此时螺钉在钢板-骨界面产生加压预载荷,这就意味着钢板需精确塑形。当LCP用作内支架时,内植物无需与骨面精确匹配。然而,在骨干骨折时,为遵循多轴固定原则,保证不同螺钉位于不同方向,以提高内植物抵抗应变的能力,在两螺孔间折弯钢板是有益的,尤其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更为重要。同样,在干骺端时LCP无需精确塑形,但适当折弯仍然有益,这样可以保证软组织承受更小的应力,也可使螺钉改变方向而提供更大阻力以对抗骨-钉分离。

2.5 解剖型LCP的发展

由于LCP无需与每个患者骨精确匹配,解剖型LCP因而逐渐得到发展并应用于不同骨折区域。预塑形的LCP已用于近关节截骨矫形治疗,此类LCP使钢板在术中无需再塑形,其本身即可帮助骨折解剖复位;瞄准器具有辅助锁定螺钉植入的功能;系统还提供每块钢板螺钉的确切放置位置及使用规则,使手术更易标准化进行。

2.6 目前可用的LCP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proximal humerus locking plate,PHLP)已在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中显示其临床价值,肱骨远端LCP则可用于肱骨远端骨折。除普通3.5mm T型钢板外,对于桡骨远端骨折,与大的3.5 mm LCP比较,2.4 mm LCP治疗小的骨骺骨折更具优势。在手外科,可使用大量归类于LCP简装手外科系统的有联合孔的特种钢板。解剖型LCP已引入LISS系统以矫正膝关节周围股骨远端骨折。类似胫骨近端LCP系统可用于胫骨近端及平台骨折;胫骨远端亦有两种选择:胫骨远端LCP和远端平台LCP,后者的特别之处是在胫骨远端骨骺区域有更多螺孔可供选择,使得对胫骨远端塌陷骨折的处理更为容易。专用于下肢骨折的LCP系统包括胫骨远端内侧干骺端LCP系统、LCP髁钢板(如用于跖骨内固定)及不同长度的宽的弓形LCP(如用于假体周围骨折、膝关节融合等)。

3 结论

MIPO是微创外科和骨折内固定理论发展相结合的产物。LCP结合两种不同的内固定原则,而每种原则在特定情况下均有其优势,因此必须准确理解这两种不同的内固定原则。解剖型LCP使术者易于根据每个骨折块特征选择不同组合。总之,LCP系统拓展了钢板内固定的选择范围,性能安全可靠,稳定性较现有的其他系统有更大优势,尤其是在患者骨质量差或骨质疏松的情况下。

猜你喜欢

桥接骨板远端
内侧楔骨远端倾斜与拇外翻关系的相关性
Microchip推出首款车载以太网音视频桥接(AVB)全集成解决方案
接骨板内固定参数对骨愈合过程的影响分析
板栗嫁接不亲和挽救方法
板栗嫁接不亲和挽救方法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利用桥接技术防治苹果树腐烂病
肩峰下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技术结合PHILOS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L型解剖接骨板治疗Pilon骨折的应用体会
接骨板四点弯曲测定中屈服载荷的获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