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1-02-09韩玉芳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队伍民办高校

韩玉芳

(青岛滨海学院,山东青岛266555)

民办高等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相应地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也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主要途径。然而,民办高校由于建校历史短,正处于探索阶段,其师资力量、管理手段及教学设备等方面都无法与公办高校相比,目前思政课教学的主流是好的,但存在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因此,必须进一步改进民办高校的思政课教学工作,不断提高其实效性。

一、当前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主要存在五个问题:

1.思政课教学内容没有紧密联系民办高校的实际。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实施后,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都使用教育部集全国最高水平统一编写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重点教材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这套教材教学内容高度整合,思想性和理论性强,教师在使用时应该结合本校实际和学生特点将教材体系有效地转化为教学体系,使之具有“校本特色”。但目前大多数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由于教师队伍理论素养偏低、教学课时数不足、上课班级人数过多与教师具体事务多等原因,并没有结合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划分、丰富充实、提炼提升,使之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从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来看,主要表现为知识层次不一、自信心不足、学习基础差以及自律不严等,但民办高校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大多表现出积极热情的心态,教师只要稍加指引,往往就有许多智慧的火花显现。而目前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仅是照本宣科地传授教材上既定的理论,注重理论的引领作用而忽视把理论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很少联系民办高校现实生活中的鲜活实例去说明和印证党的创新理论。在思政课实践教学方面,由于经费以及前述诸多原因,实践教学往往得不到有效的实施,或者不实施甚至敷衍,这进一步造成思政课远离民办高校实际,过多囿于空对空的理论宣传,达不到“心灵上有触动、思想上有感悟、行动上有体现”的效果。

2.思政课教学方法和途径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相对于公办高校的学生而言,民办高校学生在高考录取时分数偏低,他们的学习能力不强,理论基础参差不齐,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对他们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努力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但由于民办高校建校历史都比较短,受办学条件和经费投入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民办高校教师在科研和教研方面参加学术交流、学习考察和实践活动的机会偏少,因此欠缺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的领悟与运用能力,创新性不强,致使思政课教学方法和途径比较单一,主要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这种单调、呆板、枯燥的教学方法由于缺乏生动性和感染力使得学生处于消极应付的学习状态,往往以一种逆反心理被动地去背那些理论性的条条框框,很少认同和接受教师传授的“育人信息”。因此,从总体上来看,这种脱离实际的教学方法与当代“90后”民办高校学生的现状不相适应,也不符合思政课的教学规律,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教学科研水平偏弱。就全国高校而言,那些公办文科类院校、师范类院校由于具备较深厚的文科教学科研氛围,再加上学校较重视,他们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往往实力较强,而民办高校相对逊色许多。在民办高校中,由于认识不到位、师资结构(年龄、学历、职称)不合理、科研组织机构不健全、科研投入不足、缺少科研领军人物及科研时间不足等原因,导致学校整体的科研水平不高。在这种大背景下,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教学科研水平也就很弱。另外,民办高校在人事管理上普遍采用聘用制,教师的稳定性相对较差,这就使一些教师缺乏主人翁意识,表现为被动服从多、主动思考少,计较现实利益多、团结协作精神差,对做好思政教学工作缺乏积极性,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思考甚少,对科研工作重视不够,加上民办高校的整体办学以市场需求的专业课程为主,这就导致了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处于教学科研实力较弱的状况。

4.思政课教学效果的评价缺乏科学的制度和体系。当前大多数民办高校对思政课教学的评价缺乏科学的制度和体系。已有的思政课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实际上还是一种简单的应试教育模式,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尺度,是学生评优、获取奖学金和毕业的主要依据,而学生日常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政治状况却未纳入考评体系,或者虽然纳入但权重较小。不重视过程考核的评价制度造成学生知与行的脱节,不利于引导民办高校学生自觉接受教育,具体表现为三种情况:第一种表现为“知而不行”,对各种道德规范内容很熟,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可就是不能很好地体现在行动中;第二种表现为“知而不完全行”,不能做到“慎独”,有人在场和无人在场不一样,正规场合与平常生活不一样,高风格、有修养是做给别人看的;第三种表现为“知而己不行却要他人行”,批评他人头头是道,自己却不去做。

5.教育的功利化倾向影响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在当前中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各种新思想、新观念与新事物不断涌现,这种环境强化了大学生的功利意识,以“有用”、“无用”来衡量课程的重要性,而思政课恰恰不像专业课及外语、计算机等课程那样有较强的实用性,所以学生认为思政课没什么用处,这也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实用主义在大学课堂上的一种反映。“现在的大学教育,还未能够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无论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与评价体系等都带有明显的应试教育色彩——功利性。”[1]对于民办高校而言,由于受到就业压力和市场经济的冲击,考虑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上注重了市场需求,弱化了思政课。目前有相当数量的民办高校对于教育部规定的思政课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数量有“缩水”的现象,课时安排随意性较大,任意减少课时和消减课时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个别民办高校以“专业课教学渗透德育教育”为幌子取消了思政课。这些做法给学生一种错误的导向,就是思政课不重要,因而使学生在潜意识或者无意识中抵制着思想政治教育,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功效。

二、提高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根据以上的论述,笔者提出以下四条对策:

1.正确认识民办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性。民办高校工作的核心任务和公办高校一样,是培养适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其中思想道德的健康合格是人才的首要素质要求。中共中央也多次强调,“高等学校思政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2]为了民办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民办高校要充分认识到思政课的重要性。民办高校的党委书记、董事长和院行政领导要转变观念,不仅要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使用以及条件改善等方面给予支持,而且要在工作中给予指导,重视和支持思政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等。对于教师而言,要转变教学理念,突破原来“重教师单向灌输,轻师生双向交流;重教师一言堂,轻学生群言堂;重教师教学积极性,轻学生学习主动性”[3]的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使其变为理论课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讨和思考问题的交互式学习方法,让学生认识到思政课对个人的学习、生活、成长和成才的重要意义,从而有意识地主动学习。

2.积极探索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新途径。要提高民办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必须探索新途径,做到两点:第一,改革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内容上,将教材体系按内在思想和逻辑关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划分为相对独立而又彼此相关的若干个专题进行讲授,专题讲授要突出难点、热点,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贴近民办高校学生的生动鲜活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来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在教学方法上,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比如尝试把讲台适度让给学生,使其走上讲台锻炼表达和阐述思想的能力;尝试师生调换教学角色,让学生充当教师进行教学或制作PPT进行演示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精神;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其它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和创新。第二,加强实践教学。教学中积极探索思政课与学生切身实际相结合的实践活动。学校要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在经费投入、物质保障上给予保证;教务处在教学机制上提供保障和支持;院系在具体教学上给予落实。通过学校、教务处和院系的支持,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以及专业学习等结合起来,最好建立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制度。实践教学可以采取课堂实践、校园实践及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思政课教学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高度去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思想认识和社会责任感。

3.加强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要提高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按照《意见》中对师资力量的要求,思政课教师应把知识体系和理论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在学术上具备专业的理论素质和能力,同时在理论的实践运用过程中,能充分体现在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形成具有思政课教师自身特点的‘双师’型人才。”[4]结合民办高校的实际,还要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一个感召力较好的思政课教师往往比一部优秀的教材更重要”,因为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更能令学生信服。因此,民办高校要注重培养思政课教师的师德和敬业精神,不断提高其思想理论水平,使他们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真正在传授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做事、做人的态度。其次,要适当地要求专职辅导员承担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任务,形成“课内—课外”全方位的教育模式。按照《意见》中指出的思政课“师资力量要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在民办高校中适当要求专职辅导员兼大学生思政课教师,不仅有利于辅导员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而且也便于他们在课余时间接触、贴近与了解学生,能够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状况。再次,要建立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培训体系。民办高校由于受到经费限制,对教师的脱产进修、攻读学位与外出考察交流仅限于某些优势专业的教师,思政课教师很少有机会和其他院校的教师进行交流及参加培训进修,致使教学改革大多是闭门造车、缺乏创新,达不到思政课应有的效果。因此,为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应加大在思政课教师队伍培训方面的经费投入。

4.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发挥网络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功能。“网络环境使学生的上网频率和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远远高于其他群体,网络传播的信息以千军万马之势涌入大学生头脑。”[5]在这种新情况下,民办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应高度重视利用网络在学生寝室、生活区和各种社团组织等方面的思政教育功能,使思政课不但走进课堂,而且走进学生平时的生活世界,融入学生接触的各种文化之中,进而增强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持久性和深刻性。因此,民办高校应积极培育思政课教师队伍这方面的能力,主动占领网络阵地,抓好思政课教学进网络的工作,努力开拓网络育人新领域,使网络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三课堂”。思政课教师要运用博客、QQ群、飞信和微博等网络技术,及时将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心得发布到学生的网络平台,让学生及时掌握新鲜资讯,随时了解国内外时事动态。教师在网络上也应该及时回答学生在生活、情感和学校管理制度等方面的问题并做一些人性化的引导,让教师走近学生,让学生了解教师,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进一步提高民办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

[1]莫秋婵.我国高校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教育探索,2005(12):76-78.

[2]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吴延红,杨东林.关于独立学院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6(1).

[4]李晓红.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8).

[5]芮鸿岩,张陟遥.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高校中的“四个统一”[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5):18-22.

猜你喜欢

思政课教师队伍民办高校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民办高校教学论三个基本问题研究的反思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数学建模在民办高校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