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学生政治认同感现状及增进路径探析
——以浙江树人大学为例

2011-02-09龚德平

关键词:认同感学生党员民办高校

龚德平

(浙江树人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15)

截至2009年底,我国民办高校已有在校生446.14万人,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2144.657万的20.8%。[1]了解民办高校学生政治认同感现状,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及其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浙江树人大学为基本研究点,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的政治认同感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

一、民办高校学生的政治认同感现状

政治认同感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是个体社会化的主要过程。作为政治认同的对象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主要的有国家、政治制度、政党和政策等。笔者以信仰、政党、共同理想等为主要内容设计了问卷,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9份,其中7份为无效问卷,有效率为94%。

(一)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认同

调查显示,有53.2%的学生坚持“我们应该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信仰”,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而不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进行以‘改变世界’为目的的社会主义实践的必然选择”表示认同的学生达60%。这表明,半数以上的学生有马克思主义信仰,但仍有45%的学生认为信仰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没有很明显的作用,至于信仰什么更不在意。

(二)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同

有80%的学生对“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和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表示认同,对“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西方的两党制或多党制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这项,有74.5%的学生选择同意,认为我国现阶段这一基本政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但调查也显示,相当部分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既不深刻,也不全面,只有不到30%的学生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是出于对党的向往。对“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项,仍有23%的学生表示对党的领导缺乏信心。对“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这项,有近一半的学生表示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严重不足。

(三)对高校党建工作的认同

有85%的学生认为“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得并不是很明显;有89%的学生表示对党校培训兴趣一般;有75%的学生认为党校对自己的帮助不是很明显。

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表明:“89.6%的学生对‘党的执政能力进一步加强’表示‘非常乐观’或‘比较乐观’。高校学生入党意愿持续高涨,近八成的学生表示有入党意愿。”[2]相较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状况,当前民办高校学生对我国现行的国家制度、政治制度与政党制度等的政治认同感较强,但也有部分学生的政治认同程度不高,导致在政治观取向上呈现出几种不良倾向:一是部分学生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认同不断降低;二是学生公共生活中的政治态度与实际行为之间存在差异;三是学生在政治认同中积极主动性不高,被动认同较多;四是学生的政治无序参与和非理性参与呈现急剧上升的趋势。

二、对民办高校学生政治认同问题的分析

民办高校学生在政治认同上产生的问题可从宏观环境、微观环境两方面来分析原因:

(一)宏观环境

第一,历史进程中的“失序”。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得到了人民的广泛认同。当时的大学生对于政治生活的参与是极富激情的。正因为新生政权得到了这种广泛的认同,人民才积极、踊跃地参与到各项政治运动中去。“文化大革命”后的一段时间,中国的政治认同出现了某种程度的下降。特别是像“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的错误,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了重大挫折,也在人民心中留下了很深的伤痕。而之后随着经济建设成为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社会上又出现了“意识形态淡化”的倾向。

第二,社会教化和大众传媒的“失范”。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旧的社会道德规范正不断受到冲击,新的核心价值观则正处于重新整合阶段。在这期间,作为社会道德风向标的大众传媒,“失范”现象屡见不鲜。由于受各种商业利益的影响,假新闻、低级趣味等报道充斥着媒体;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已呈多元化,对信息又有迫切的需求,再加上其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就更容易受到大众传媒的影响。

(二)微观环境

第一,学校教育的“缺失”。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关系到几代人发展的大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虽然现在中国是教育大国,但教育已成为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广大人民群众对当前教育有诸多不满。而教育作为一项涉及社会各阶层以及与老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其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由于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学校教育失序的现象比较多,如教育诚信、学术腐败、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的不平等、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的“失序”等等。理应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的道德教育,由于过度强调政治教育,使道德教育效果普遍差强人意。当前高校学生政治认同中对于理想、信仰的模糊和缺失,从某种程度上说,是长期以来我国学校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的失序造成的。

第二,典型示范的“缺乏”。典型示范是指具有代表性的人所做出的具有代表性的事,被拿来当作榜样或典范,供人们学习的表现形态。典型是表率和模范,其思想品德和事迹体现着新时期的风貌。然而在当前大学校园内涌现出来的典型,却往往难以引起广大学生的共鸣;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社会典型,已经由过去的盲从心态逐步向怀疑、反感的心态转变,象牙塔内的榜样也逐渐迷失了方向。一方面,典型教育的示范作用体现不明显。由于受到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高校在选树典型时存在着走形式的现象,致使典型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典型推广不规范,榜样示范流于形式。当前有相当部分高校把向典型学习的活动当作一种“权宜之计”,热闹后就偃旗息鼓,使高校学生对典型教育印象不佳。

三、增进民办高校学生政治认同感的对策

“2008年底,中共中央组织部公布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7593万名,其中1 622所普通高等学校全部建立了党组织,在校学生党员为201万名。”[3]高校学生党员是中国共产党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后备力量,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接班人,而加强学生党建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提高广大学生政治认同感的重要途径。本文中,笔者只从学生党支部建设角度进行分析。

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党的基层组织,是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基础,是在高校学生中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决定力量,也是维护党的纯洁性、先进性的关键所在。通过加强和改进学生党支部建设,使学生党支部成为在大学生中发挥政治思想引导作用的战斗堡垒,成为增强高校学生政治认同感的一个有效途径。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往往偏重于向党员提要求,而忽视了学生党员主体作用的发挥。学生党员普遍感受到责任大、权利小,令多数学生党员主体意识淡薄,出现“按时交党费、凡事听领导、议事表同意”的不良现象。因此,需进一步提高学生党员对于组织的归属感。民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解决学生基层组织的问题,增强学生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通过各种活动调动学生党员参与党组织生活的积极性。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要对学生党员的学习、成长给予关心和帮助,尤其是家庭困难的学生党员群体,党组织应通过组织积极引导党内的互帮互助,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等困难,增强其对党组织的归属感。

(一)发挥网络媒介对学生支部建设的作用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08年1月公布的调查数据,截至2007年12月,我国网民已达2亿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37.6%。”[3]大学校园作为社会知识、信息传播的主阵地,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当前各大高校基本都建立了校园网,这对于大学生了解学校教学科研成果、学术动态等情况,增加学生爱校意识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方面,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以往大学生那种传统的“三点一线”模式。通过网络,大学生不仅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增加阅读量,而且还能通过校园网了解到学校的相关政策。另一方面,由于过度依赖网络而造成的学习困难、人际沟通困难也开始凸显,网络不健康信息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也非常巨大。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应不断运用网络信息平台,积极抢占网络制高点,通过党建信息化,使广大学生了解当前学校的党建状况,利用网络加强学生支部建设。当前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大部分在高年级,考虑到这个阶段学生学习、生活的特点,可以采用论坛、博客圈、QQ群等进行思想交流,这样就能对专业年级跨度较大或在外实习的学生也能开展党员再教育,使网络成为党建宣传的窗口。

(二)发挥学生支部书记“领头羊”作用

党支部书记作为支部领导班子的灵魂人物,是调动各委员积极性、团结支部成员、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关键所在。在发挥党支部书记“领头羊”作用时,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1.善于对实际问题进行有效解读。党支部书记要理论联系实际,既要联系社会实际,也要联系学生思想实际,解答学生的思想困惑,特别是要具备解读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理论的认同感。

2.善于对政治生活的形式问题进行有效把握。党支部书记要从仪式感、团队感和示范感三个层次着手,使学生从“从众行为”向“众从行为”转变。

3.善于发挥学生党员的示范作用。学生党员是当代大学生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优秀群体,他们在专业学习、学生活动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学生党员的示范作用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渗透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能使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这对提高广大学生政治认同感有着积极的示范作用。

4.善于从实践中进行强化。实践锻炼是学生党员发挥先锋作用的重要载体,也是检验其是否能保持先进性的重要途径。要为每一位学生党员搭建发挥先进性作用的平台,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教育和影响广大学生,使其在实践中感受到作为一名党员的光荣,切实负起责任。

大学生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高敏感群,他们思维活跃,对国家政治生活以及社会政治问题比较关心。“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效果直接影响党员的归属感,而党员归属感的强弱直接影响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4]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体现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工作和社会实践中,党组织应积极搭建平台,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党员的优势和才能,引导学生党员在更广阔的空间中发挥作用,在实践中增强服务意识,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总的来说,他们的政治观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部分大学生的政治观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我们应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方法,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1]宋斌.近十年民办高校党建研究的基本状况与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4):39-41.

[2]2011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表明八成大学生入党意愿强[EB/OL].(2011-06-08).[2011-06-11].http://news.163.com/11/0608/03/760C217N00014AED.html.

[3]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党员增加16倍总数近7600万名[EB/OL].(2009-06-30).[2011-02-15].http:// 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06/30/content_11626985.htm.

[4]粟道平,普映,王建红,等.对增强大学生党员组织归属感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1):39-40.

猜你喜欢

认同感学生党员民办高校
专科学生专业认同感的现状调查与培养策略研究
——以某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为例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民办高校教学论三个基本问题研究的反思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数学建模在民办高校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感培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措施研究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焦虑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