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灵现金麦桔
2011-02-08田野
田野
佛祖释迦牟尼在苦修阶段,每天以一粒野麦子为食,维持自己的生命,而司秀艳在自己人生的苦修阶段,以创作金麦画为自己的精神食粮。
此次与司秀艳的采访颇有几分冥冥之缘在其中,去鸡鸣寺拜佛时恰逢“2011佛祖灵光司秀艳金麦画作品展”,不由的被展斤中那色彩绚丽的金麦画所吸引,远观时还以为是刺绣,近看才发现是由麦秸拼贴而成,麦秸竟然可以拥有丝绢般的质感。霎时间涌现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
金麦画——麦秸画中的精品。据相关历史文献记载,它曾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隋唐时代金麦画是宫廷工艺品。它和剪纸、布贴一样是一种剪贴艺术。麦秆要经过“熏,蒸,漂、刮、推、烫、以及剪,刻,编、绘”等多道工序,依麦秆本身的光泽、纹彩和质感,根据需要进行剪裁和粘贴而成。麦秆画具有光泽透亮、装钸效果好,艺术感染力强等优点,制作出的人物,花鸟,动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给人以古朴自然,高贵典雅之美。
金麦画的色泽鲜明,造型逼真,古朴典雅,令人叹为观止,在古代深受文人墨士,王公贵族喜爱,但是后来曾一度失传。近年来,经有关专家、民间艺人精心研究,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瑰宝终于重现人间,绽放异彩。
金麦画既有古朴自然,又有典雅大方的特点;即富丽堂皇,又有灵秀端庄的气韵;既古香古色,又有金碧辉煌的效果。金麦画是家庭、办公室,宾馆、饭店、娱乐场所等理想的装饰艺术品;是企业馈赠海内外客户的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的民间手工艺品,是馈赠亲朋好友的特色纪念品和收藏品。由于麦草画精湛的工艺,巧妙的制作和它能保持千年质地不老化、不褪色的特色,所以,金麦画不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还有很高的欣赏,收藏价值。现在金麦画作为一种收藏,装饰、馈赠品在工艺美术界和社会上已得到高度认可。金麦画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而且远销到了欧美,东南亚。港澳等地。文化部将其正式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一绝”。
司秀艳是辽宁人,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几年前司秀艳为了爱情南下金陵。就是这样的决定,让司秀艳的人生开启了新的篇章。
一次偶然的机会司秀艳见到一幅“四大美人”的金麦画,对其一见钟情。司秀艳说她灵魂中的某些东西突然被唤起。当时正在广告公司从事设计工作的她,就在这次与金麦画的相逢之后毅然决然地辞掉了当时高薪的职业,踏上了金麦画创作的旅途。而这样的决定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可是对于司秀艳来说这绝不是一时的冲动。
司秀艳从小就喜欢工艺美术,六岁起她便开始学习画画,在这方面也颇有天赋。后来司秀艳也学了跟美术相关的专业,家人在她追求艺术的道路上给予了百分百的支持。从学校毕业之后司秀艳顺利地找到了理想的职业,就在工作的岁月里司秀艳曾经的理想慢慢被生活、时间掩盖起来,就在她几乎快要忘却自己那些悸动时,金麦画毫无征兆地降临到她的眼前。此前接触的众多工艺美术形式中,从未有一种给她这样的感觉——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但是司秀艳追寻梦想的渴望没有得到任何人的理解,一向疼爱她的母亲严厉地提出了反对。但是这些都没有令她打消这个念头,顶着所有的不理解司秀艳开始了学习金麦画的新生活。“人的一生一定是要有梦想的,有过梦想,为梦想努力过。”
辞去工作之后的司秀艳面临了巨大的难题,就是收八的中断,于此同时创作金麦画又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入不敷出局面开始冲击着司秀艳最开始的热情。司秀艳开始怀疑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甚至她开始问自己这个决定是不是真的错了7
就在她在坚持和放弃之间摇摆不定的时候,一个新的信仰出现在她的生活中——佛教。司秀艳把这一切都归结于缘分,跟金麦画的缘分,跟佛教的缘分。接触佛教之前司秀艳是个冷淡不太言笑的女孩子,遇事大多有些消极的思想。后来接触到佛教之后,司秀艳的性情有很大的转变,她开始学会对所有的事物微笑,原本浮躁的心也渐渐开始平静下来。而这些转变在司秀艳的金麦画中也逐渐显现。司秀艳说看到之前的作品会发现其中有很多青涩莽撞在其中,人物造型线条、眉眼之间都是“火气”,不平和,都是因为心不平静。但是现在作品的基调大多温润柔和。这就是手工艺的魅力所在,因为透过艺术的本身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件物品,而是创作者的灵魂。
司秀艳大部分的创作时间会安排在晚上,因为夜里安静更适合沉下心来创作。每一件作品都是全身心地投入进去的。因为金麦画的工艺复杂,一幅简单的作品可能都要花去一周的时间,在此期间的任何情绪变化都会影响到最终金麦画完成的整体效果。“金麦画赋予了我新的灵魂,那么我也要将自己的灵魂赋予它”。
司秀艳的金麦画师承常爱荚老师,因为司秀艳多年的设计工作经验和深厚的美术功底,她将现代设计理念融入金麦画的创作之中。金麦特有的丝绸般的光泽,流动的光影效果让人获得非同一般的审美体验。司秀艳的作品借鉴了刺绣、国画、油画、版画,壁画、剪纸、瓷器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她的作品既有工笔画的精美,又有水墨画的传神,既有苏绣的奇巧,又有金箔画的质感,使金麦画创作达到天趣合一,恰到好处的意境。
开始信仰佛教之后的司秀艳希望可以为传播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尽一点自己的绵薄之力,于是她开始大胆尝试用金麦画创作具有佛教色彩的艺术作品。传统的金麦画一般是不着色的,忠于原有的麦秸色彩,需要有色泽变化的部分,就通过熨烫达到麦秸色泽深浅不一的效果。但是佛教文化中有着大量的色彩运用,每尊佛像都有着自己特定的色彩搭配,这对于传统的金麦画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麦秸是天然植物,为了防止在色彩晕染的过程中对其产生影响,司秀艳选用了矿物质的天然染料,将麦秸根据色彩的需要进行上色,然后再根据图案的配搭进行拼接。自此,一幅金麦画从原材料到最后成形变为一幅具有价值的艺术品,所有的材料、工序都是纯天然,取之于自然,是自然赋予人类最大的财富。
司秀艳不仅在金麦画的色彩方面进行了创新和改进,她还创立了一种立体绘画熏烫工艺,使得麦秸在熨烫之后仍然具有立体的视觉效果,对麦秆画更具现代感和装饰性的发展起了历史性的推动作用。
比较于色彩绚丽的佛教文化作品的创作,司秀艳觉得更加困难的是人物肖像的创作。“麦秸秆作画一共有23道工序,很复杂。创作的时候,都站着,一站就是10多小时。”一般画画,用的是笔,但司秀艳用的却是电烙铁。这些电烙铁粗粗细细一堆,最细的只有针尖那么大。创作的时候,细节部分用电烙铁一一烙刻,比如:人物的眉毛,鼻子、胡子,嘴唇衣服上的细节部位等,因为人物肖像对精细度的要求非常高,稍微有点差错就前功尽弃,往往一幅人物肖像创作下来之后是腰酸背痛,而且烫伤的经历对于司秀艳来说已经是“家常菜”。
当梦想和信仰融为一体的时候,司秀艳更加坚定了这样的人生就是她想要的。比起物质生活的富足,司秀艳觉得精神世界的丰盈较之更为重要。在当代,司秀艳是第一位用金麦画传播佛教文化的艺术家。她的金麦画在传播佛教文化的过程中受到了宗教界人士的肯定。2011年4月27日,司秀艳将精心创作的作品《释
迦牟尼》捐赠给南京栖霞寺,受到了栖霞寺主持——隆相大和尚的高度评价。目前,这幅作品收藏在南京栖霞寺的书画院内。
目前为止,司秀艳创作了大量佛家文化作品,有滴水观音、蛤蜊观音,一如观音,文殊菩萨,玄奘法师等。作品中的佛像慈眉善目,温润如水,有着浑然天成的普度众生之感。司秀艳说“这些金麦画就是我的心。”
对于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宣传一直是一个难题,在茫茫人海中,很多艺术随着人流就湮没得不见踪迹。也许是司秀艳对于梦想的这份执着,感染了她身边朋友,原先反对她的一些朋友又纷纷站到了支持她的阵营里面来,帮助她宣传和发展金麦画。这次在鸡鸣寺举办的“2011佛祖灵光司秀艳金麦画作品展”就是得到了多方支持。
对于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外国人一直心向往之,所以海外市场成为了司秀艳的一个发展方向。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司秀艳的作品已经流传到了海外,也有很多外国友人为司秀艳提供一些传播上的建议。司秀艳很感谢这些帮助过她的朋友,但是她最为感谢的仍然是她的母亲。母亲直到今日仍然反对着司秀艳的梦想事业,但是从来没有中断过对于司秀艳在资金上的补助。司秀艳懂事地明白母亲是爱之深,责之切,对于母亲来说女儿能有一份安稳的工作,有保障地平静地度过一生是她最大的愿望,但是对于司秀艳来说,追寻自己梦想的足迹才是她毕生的追求。司秀艳说她之前面对那些困难的时候之所以不放弃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母亲,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实力告诉母亲自己的选择是对的,梦想可以照进现实。在自己梦想的道路上走出一番天地,将这份成绩献给母亲,也是对母亲最大的安慰。中国式的家长与孩子之间总有着这样微妙的感情,反对着支持着,批判着鼓励着,责难着深爱着……矛盾的态度之间是血浓于水的爱意。
司秀艳现在的身份,是南京燕子工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除了她本人外,公司专门有员工负责产品的销售工作。尽管现在司秀艳仍然没有从前做广告时的高薪,但是她现在拥有的这份快乐是从前无法比拟的。除了对于梦想的执着以外,司秀艳面对其他问题都是“得失从缘,心无增减”。用她的话说:“是你的终究都会是你的,不是你的再怎么强求都会失去的。”
采访结束后,司秀艳拿出平时抄经的本子坐在沙发里抄写,她说,“我每天都要抄写经文,它们能让我觉得踏实安静。”的确,就像那墙上一幅幅金麦画一样,金灿灿之下透着一片宁静似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