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藏民国瓷,静看旧时光

2011-02-08刘阳

市场周刊 2011年11期
关键词:瓷画粉彩民国

刘阳

尽管时间跨度上只有三十八年,但作为我国工艺史上的辉煌片断,民国瓷器早已有了“中国瓷业史上的复兴之花”的美誉。在全国又兴“收藏热”的当下,民国瓷器也逐渐进入人们的收藏视野。拂去百年尘埃,今天,它依然光彩如初。

回眸清朝末年,政治腐败,外敌入侵、洋货冲击,中国传统瓷器生产呈现出衰败之势。为抵制洋货,一些实业救国人士开办了瓷业公司,如厦门宝华制瓷有限公司,萍乡瓷业公司,湖南瓷业公司、江西瓷业公司等,从民国初年至民国二十年之间,全国陆续开办了二十余家瓷业公司。同明清瓷器生产一样,彼时的景德镇仍然是瓷器生产的重要基地。

民国瓷器虽然是以生产日用粗瓷为主,但也不乏高。精,尖的尝试。晚清御窑厂撤摊子前,光绪二十九年筹办、宣统二年正式成立的官商合股的“江西瓷业公司”,设备和技术力量非常强。1913年,郭世五利用这家公司的实力,重金聘回原御窑厂中造型、上釉,填彩,焙烧之名匠,选用精良瓷土、彩料及上等燃料,不惜工本,精益求精+反复进行制作实验,督造出的粉彩瓷器精致细腻、绘工精美。色彩娇艳、独步当时,其中一粉彩人物印泥盒“居仁堂”。“斛斋”款识的名瓷更是堪称千古绝响。

以时间论,民国瓷器风光有限,但在有限的时间内,民国瓷器在彩瓷方面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彩瓷中的新粉彩,可谓空前绝后。除了新粉彩,民国瓷塑与素三彩也成就斐然,其瓷塑不仅继承了传统题材,而且表现范围进一步拓展,把一些活生生的当代人物与生活细节,用瓷塑的形式凝固下来,极大地丰富了瓷塑的内容。在技法上,将西方雕塑的写实技法巧妙地融入,更增加了瓷塑的表现力。这一时期,素三彩作为景德镇的传统彩瓷产品,其华美不让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一些将刻、划,塑手法完美结合的素三彩,更有着惊人的表现力。

然而好景不长,内战的爆发使国人振兴瓷业的美梦破灭,有人把这一阶段称为“中国传统瓷业的回光返照”。民国三十八年是东西方观念,文化激烈碰撞的时期,瓷器艺术仍然取得辉煌成就,涌现了一批艺术大师,在古与今。东方与西方艺术的交汇点上,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制瓷技术衔接在一起,将东西方审美观融合在一起,成为了纵向与横向的双重纽带。

跃然瓷上的民国风

从中华民国建立到今天,历史的脚步已经跨越了整整一百年。一百年前,伴随着近代中国向现代中国迈进的强劲步伐,一种画面色彩鲜艳、题材贴近现实、风格洋味十足的瓷器品种——时装人物瓷器应运而生。这种令人耳目一新的瓷画品种,从出现、兴盛,到衰落,消失,只有短短的十几年时间。沧桑百年,至今天存世的时装人物精品瓷器,市面上已难得一见,画面精美的残器也已成为许多收藏者追逐的目标,时装人物瓷画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正在为越来越多的藏家和学者所关注。

在一幅幅绘画特色鲜明、时代气息强烈的时装人物瓷画前,你会真切地感受到一百年前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激烈碰撞与交融,感受到这种文化交融给当时国人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带来的全面影响,感受到这种影响的深远和持久,以致于到今天依然随处可见。那个时候,“洋”无疑就是时尚的代名词,瓷画作品上,洋人、洋房洋车,洋犬、洋家具,洋摆设、洋装、洋伞,洋包……连同呈现出这些艳丽色彩的瓷画彩料,也大都是刚刚从德国和日本进口的化工釉料——洋彩。这些数不胜数的时髦“洋玩意”和画面上诸多传统的中国文化元素完美搭配,创造了这类独具特色、气质迷人的瓷画品种。画面之外的题款诗甸,既有传统书画作品中常用的古典诗词,又有与画面的现实生活主题相符的带有舶来文化元素的题句,画意与题句珠联璧合,相映成趣。

民国初年,洋货广告也出现在了制作精美的瓷器上。晚清民初瓷画名家钱仙槎,为亚细亚火油公司绘制的广告壶,构图新颖独特,设色艳丽典雅。画面上一时装美女端坐在船头,美女身旁高高扬起的白帆上,绘着亚细亚公司四个品牌的煤油商标图案(鱼牌、僧帽牌,铁锚牌,十字牌)。执壶的另一面,是用清秀的书法题写的广告词——“鱼牌油为上等社会最为适宜:僧帽牌与铁锚牌两种,原质优美公道并驾齐驱,十字油价廉经点,点本牌灯内并无冒烟之虞。”这把执壶的制作时间应在1912到1916年之间,不知可否算得上存世品中最早的洋货--广告瓷器,但起码称得上是瓷器史上最早的白话文广告词了。

民国初期的十几年,时装人物瓷器经历了由盛到衰的过程,也见证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风起云涌的过程,更记录了中国现代女性诞生成长的过程。围绕“现代新女性”这一主题,画师们把一百年前一幕又一幕珍贵的历史瞬间,生动翔实地留在了造型各异,五彩缤纷的瓷器上。“废缠足”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史上迈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第一步,时装人物瓷器上完整地保留了这段历史的记忆。通过对大量时装人物瓷器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个精准的时间分界点——1919年,正是“五四运动”爆发的那一年,也是中国近代史与现代史分界的年份。这个年份以前瓷画上的时装女性,大都是缠足的“三寸金莲”(个例有穿皮鞋的“解放脚”)。而1919年以后的女性,无一例外都变成了“美丽的大脚”。

“兴女学”也是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重要步骤,时装人物瓷器上,背书包的女学生和读书看报的城市家庭妇女形象多有出现,从民国初年开始,知识女性的形象开始出现在瓷画上。和同时代的时尚杂志、月份牌画以及老照片相比,时装人物瓷器以它艳丽的色彩和美妙的质感,更加鲜活地承载了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当下,民国瓷器有升值潜力

纵是如此辉煌和用心,在中国陶瓷史上,目前却尚未把民国瓷器纳入其中。市面上出版的陶瓷书刊图录,也极少把民国瓷器作为专类记叙。与动辄创下千万元天价的明清官窑相比,民国瓷器(收藏)显然要平实得多。

细致点说,民国瓷可分为四大类其一,袁世凯复辟帝制在景德镇烧制的御用瓷,这些器物可称之为民国宫廷瓷;其二,清末民初官窑瓦解,官窑良工在中国第三次(清末至民初)收藏高潮中,制作了大量的仿古瓷,这些瓷器可称之为民国仿古瓷:其三,民国期间以文人潘宇、汪晓棠以及珠山八友等为代表的绘瓷名家创造了新兴的粉彩工艺,这些新兴的粉彩之作可称之为民国粉彩新艺瓷;其四,民国期间为抵制洋货,兴我国货,厦门福建宝华制瓷有限公司,萍乡瓷业公司,湖南瓷业公司等30多家公司纷纷成立,它们生产的是日常生活用瓷,这些生活用瓷,可称之为民国生活瓷。

四大类民国瓷中,前三者都颇具收藏价值。1916年,袁世凯效仿明、清历代皇帝的做法,在景德镇设御窑,任命郭葆昌为督陶官,烧制名贵瓷器,供宫廷使用。郭葆昌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任督陶官,在他的主持下,景德镇御窑制造了以“居仁堂”为款名的瓷器,其胎质,釉面和彩绘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民国时期仿古风盛行,无论什么年代,什么窑口无所不仿,仿古范围包括瓷质,釉色及彩绘等各方面,青花器也不例外。少数器物在技巧上达到“乱真”的地步。如民国孙瀛洲先生专

仿明代前期青花器,他仿制的永乐,宣德青花盘、碗类,凝重结晶的青花斑点深入胎骨之间,效果与真正永乐、宣德青花器相似,极难辨识。

民国初期出现了新粉彩。新粉彩瓷画与传统粉彩相比,无论在造型、线条、光泽,色彩等方面都吸收了近代画的营养,作品以工见长,色彩浓艳,更符合大众市民的欣赏水平。1928年,在画师王琦的倡导下,王大凡,程意亭,汪野亭、何许人、徐仲南、邓碧珊,田鹤仙,毕伯涛、刘雨岑成立了“月圆会”,称为“珠山八友”。而在当时与珠山八友齐名的著名画师还有张志汤、方云峰,汪大沧,余翰青,张沛轩,汪小亭,程芸农等人。

这些画师以瓷当纸,作品题材包括山水、人物、花卉等,笔法,墨韵,色彩均极为精妙,加上题款、印章,构成了完整的绘画作品,而当时又流行绘瓷名家个人用印,因而留下一批艺术个性非常强烈的作品,有些作品甚至在当时就已超过清代官窑瓷器的价格。

值得一提的是,近十年来瓷器一直都是收藏领域的大热门。而明代和所谓清三代的官窑瓷器也成了人人追捧的“绩优股”。古瓷“高处不胜寒”的市场价位和真假难辨的身份,让许多初八收藏界的人望而却步。随着收藏者队伍的日益扩大和收藏理念的多元化,过去不为人所青睐的民国瓷器开始“吃香”起来。而且民国瓷的身价仍在起步阶段。

在一些老行家看来,虽然近段时间民国瓷器价格出现了快速上涨,但总体来说,目前还处在相对较低的价位,特别是一些民国时期的精品瓷器的升值空间和升值潜力很被看好。浅绛彩和民国新粉彩瓷正成为古瓷藏家的热点。据称,民国瓷器收藏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步,十年时间,价格一路攀升,精品每年涨幅至少20%。

民国瓷器收藏有学问

近十余年来,收藏界普遍认为民国瓷器难登拍卖市场的大雅之堂,对民国瓷器过于忽视,实际上,在过去的十余年,民国瓷器中的高档陈设瓷价格正以每年至少20%的速度持续攀升,均价已翻20余倍,价位在10万元之上已不罕见,如一对高34.2厘米的民国粉彩九桃瓶,在1996年11月嘉德秋季拍卖会上便已拍到74.8万元,超过了估价5到8万元的十余倍;此外,普通日用瓷器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如北京古玩市场上一对民国瓷大碗,1990年仅50元,如今已涨到千元左右;而一对十成品相的民国笔帽筒或四方瓶,价格也已攀升至数千元不等。

从近两年拍卖数据看,民国瓷器数量日益攀升,平均成交率在50%以上,总体成交率较高;从价位来看,当前民国瓷器价位普遍较低,成交价过两万元者较少,但增长速度已明显放快,行情渐入佳境:特别表现为一些民国时期的精品陈设瓷器,其升值潜力被业内行家看好,少数精品民国瓷器价格已超出了一般的明清瓷器,是值得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在近年的拍卖会上成交的民国高价瓷器,多以粉彩瓷器为主,器型以瓶,碗、瓷板画居多,内容上多以山水、花鸟、人物为主,特别表现为“珠山八友”为代表的名家新粉彩作品,尤其是汪野亭之山水、田鹤仙之野梅,邓碧珊之藻鱼,徐仲南之竹石,王琦与王大凡之人物,程意亭与刘雨岑之花鸟被人称道,屡创拍卖价高峰;以王少维、金品卿,俞子明。马庆云,汪友棠,徐旺茂,方家珍等为代表的浅绛彩瓷艺人开创了文人画入瓷的先河,在造型。线条、色彩、光线等方面,吸取了近代绘画的要素,诗,书,画,印一应俱全,他们开辟了陶瓷装饰与陶瓷绘画相结合的新天地,提升了艺术品位并把瓷画艺术推向峰顶。

仿明清的官窑器虽然总体工艺水平不是很高,但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传统官窑瓷器细腻精美的风格,除了少部分写雍正款的粉彩瓷器外,绝大部分书乾隆款,主要是瓶类,还有少量罐类。这些粉彩瓶做得比较精美,较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从题款上归纳,仿古瓷中的“大清乾隆年制”款、“大清雍正年制”款较多精品。

鉴于瓷器自身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一些反映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民国瓷器可重点关注,未来升值潜力较大。如“洪宪瓷”便是其中的代表品类,所谓的“洪宪瓷”主要是民国初年郭葆昌为袁世凯称帝专门烧制的一批瓷器,题款多“居仁堂”,“静远堂”,洪宪年制(或洪宪御制)、“怀仁堂”等,存世量仅有六千余件,主要以粉彩器为主,件件造型规整,胎釉洁白、彩质纯净、绘画精美,这批瓷器工艺水准完全达到清朝官窑的工艺水平。由于烧制时间短,存世量较为稀少,拍卖会上更是难得一见,目前市场价为几万至几十万元不等,是拍卖市场的常青树。

由于民国瓷器投资少,风险小,存世量多,流传广,对于收藏者而言,民国瓷的收藏门槛相对较低,其中亦不乏具有较高收藏价值的精品,收藏者往往是低付出,高回报,较易得到优质低价的瓷器。

【本刊建议:对于收藏者而言,由于目前市场上的明代和清康、雍、乾三代瓷器已是投资热门,是当前新仿瓷器的仿造焦点,收藏队伍日益饱和,整体升值空间相对有限:而相比之下,民国瓷器价位普遍较低,出于成本考虑和技术水准的限制,当下市场上的仿制品相对较少,仿品亦多属粗制滥造的平庸器物,较易辨别:此外,建议收藏者不妨将具有一定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的民国瓷器精品作为投资对象,亦可兼顾更加低廉的普通民用瓷,还要注意瓷器的完整性和配套性。】

猜你喜欢

瓷画粉彩民国
基于意象思维的瓷画龙江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2
母鸡
舒克中粉彩陶瓷艺术作品
舒克中粉彩陶瓷艺术作品
蒋晓贝瓷画艺术作品
瓷画猫系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