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趣话茶联

2011-02-08熊惊雁

茶博览 2011年6期
关键词:趣话陶陶陶潜

■熊惊雁

趣话茶联

■熊惊雁

茶联,乃是茶文化园地中的一株琼琶,大凡是在我国与茶有关的许多场所的门庭或门柱上,几乎都悬有与茶为内容的茶联。这些妙语佳句既有古朴典雅之美,又有情调高雅之感,在特有的文化熏陶中,还可以给人带来联想,增添品茗的情趣。

说到茶联,据有关史料记载,应出自饮茶风行倍受文人墨客推崇的宋代。但至今有记载的,而且数量颇丰的则是清代,尤以乾隆年间“扬州八怪”中最有影响的郑板桥为最。

郑板桥诗、书、画堪称“三绝”,又精通茶艺,善于品茗,清贫的一生中写过许多茶联。他为官清廉刚正,为他管辖的县遭天灾,上书请求上司赈济,因此得罪权贵而被罢官。他在体会了官场的黑暗后,深深感到“老作风尘俗吏,总折腰为米,竟何曾小补民生国计。”他向往“黄泥小灶茶烹陆,白雨幽窗字学颜”那样一种淡泊恬静的生活。为此,他写过不少类似的对子,其中有一副道:“白菜青盐糁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

郑板桥把粗茶淡饭的百姓日常生活写得生动亲切而又富有情趣,这也正是他生活和人生观的写照,他平生与墨有缘,又与茶有交,深情地将茶与墨融合写入茶联:“墨竹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化窑。”

联中将文房四宝与茶和茶具联在一起,活脱脱地再现了作者爱墨喜茶的心境。郑板桥博学多才,据说他在江苏镇江别峰庵求学时,触景生情信手题了一副茶联:“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他把名茶,山水融进茶联,虽是白描勾勒,却充满诗情画意。

纵观现代的茶联,也毫不逊色,并有发扬光大之势,笔者到杭州旅游时,走进“茶人之家”迎面就见正门门柱悬有一副茶联格外醒目:“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醉仙。”这里既道明了以茶留客的盛情,又说出了饮茶清心和飘飘欲仙的感受,这样的词句表达给人以美妙的意境。再进厅入院,在会客室的门前木柱,又有一联映入眼帘:“得与天下同其乐,不可一日无此君。”此联虽然没有一个“茶”字,但不言而喻人们对茶的共同爱好,主人“以茶会友”的热忱,令人读来颇有于无茶处胜有茶的同感,经不住诱惑,笔者慕名点了西湖龙井,悠然入座细品慢啜,深感齿颊流芳,沁人心脾。试想,在名茶与佳联的氛围中,笔者既能享口福又饱眼福,岂不美哉。

茶联是一种点缀。茶与茶联是相辅相成的,韵味无穷的茶联可以使名茶香飘久远,而名茶也可以使茶联生辉扬名。因此,在我国同样悠久的茶文化史上,曾多次出现高价征茶联的雅举。这里举其中一段佳话为例。

据说广州著名的茶楼“陶陶居”,在民国初期,店主为了扩大影响,招揽茶客,用“陶”字为上下联的开端,出重金征茶联一副。当时虽有许多人应征,但终因用字出奇,难有佳作入选,后来有位嗜茶善诗的外地人路经茶楼,茶余斟酌片刻便挥毫终成一联:“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

虽然不知作者的姓名,但字里行间用了陶潜即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等四个人名,同时又用了与四人有关的四个典故,不仅把陶陶两字分别嵌于每句之首,使人读起来自然流畅,而且十分巧妙地把茶楼的沏茶技艺和经营特色,恰如其分地表露出来,理所当然地深受店主和人们的欢迎,传诵至今近一个世纪。

总而言之,我国内容广泛、意味深长的古今茶联不胜枚举。笔者只不过是根据所见所闻略举一二,仅对茶文化中别具文采的这种文学样式作一番浅说罢了。

猜你喜欢

趣话陶陶陶潜
趣话“虎”汉字
陶陶居“寻味西关”AR包装设计
陶渊明的小脾气
“崔黄叶”趣话
九月趣话九数
开卷有益
陶潜辞官隐情
趣话“羊年”
左手孤单,右手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