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陶缘

2011-02-08■李

茶博览 2011年6期
关键词:结缘茶具饮茶

■李 泓

茶陶缘

■李 泓

说到茶,自己原本是门外汉,尽管每天喝茶,但多为饮水之用。从小生活在北京,祖辈流传下来喝茉莉花茶的习惯,只要有其苦味(北京人称为酽)一切皆不讲究。

谈起陶,自己倒是十分偏爱,由于长期从事陶瓷设计教学工作,所以每每遇到陶瓷佳品总喜欢揣摩一番,品赏之后,乐在其中。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清华校园里结识了广州市恒福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结根先生,在共同探讨茶文化发展的问题时,第一次真正关注到茶,关注到中国茶文化,关注到茶与陶之间的关系。非常巧合的是茶与陶都是我们祖先最早发明和利用的,并延绵发展了几千年,成为灿烂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们也都具有独立发展的辉煌历史和各自的专业学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可能是由于生产的原因,逐渐形成了跨行业的关系,看似互不搭界,但实际上茶与陶确有着天生的缘份。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茶与陶关系极为密切,可谓茶是以陶尽显其味,而陶是以茶尽显其用。唐代陆羽在《茶经》中专列一章谈饮茶器物,其中自然少不了陶瓷茶具就说明了这个问题。时至今日,尽管社会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但陶瓷在饮茶活动中依然是茶具材料中的主体,我想这种缘份恐怕是茶与陶都承接了大地母亲所赋予的灵气,也是人们的勤劳智慧与创造使之结缘。

此后,我就利用一切机会主动去体验各种各样的茶味、了解饮茶风俗习惯。开始只识红绿黄白黑,再后来从西湖龙井到碧螺春,从铁观音到大红袍,从云南的陈年普洱到广东潮州的凤凰单枞、台湾的高山冻顶、湖南安化的千两黑茶…… 渐渐地能品出不同类型茶给人感官的细微差异,或清雅,或醇厚,或甘甜,或青涩,真是千姿百韵,沁人身心。我还观察不同的饮茶环境和饮茶习惯中,陶瓷茶具所呈现的材质、器型和容量大小与品茶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潮州工夫茶壶、茶杯既小又薄,那是由于工夫茶茶汤偏浓,不宜一次多饮所致,同时也有利于沸水激发茶的香气;而普洱茶的茶杯则宜厚且容量大一些,不仅因为人们在喝普洱时茶水需要相对多一点,同时也便于更好地观察茶的汤色和保温。但最突出的感受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陶瓷茶具的造型、材质、釉色、装饰彩绘及配套方式,除了满足使用要求外,更多地带给我们的是文化传承与审美情趣,这正是今天人们在饮茶活动中追求的精神所在,而陶瓷深厚的历史文化加之材料的丰富性和工艺的独特性,恰恰形成了这样一个特点,宜兴紫砂壶便是例证。从单纯泡茶的器物经过文化艺术的浸润和艺人的不断创造,紫砂壶独具的形态特征和审美品位与饮茶行为融为一体,使人们从中感受到一种味觉与视觉、身体与心灵的和谐统一的审美体验。由此可以说茶是以陶呈现之韵,而陶是以茶呈现之趣。茶韵陶趣其实都源自我们的心境感悟,应该说是人们深厚的文化情怀和精神追求使之结缘。

改革开放使中国茶文化重新得到了恢复和发扬,各类与茶有关的活动层出不穷。而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像单纯的茶艺表演等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人们对茶文化的要求,需要汇集更多领域的有识之士热情参与,共同为其注入新的发展元素和文化内涵。

通过这些年茶与陶不断结缘的过程,使自己不断学习到新知识,接触到新领域、结识到新朋友,不断有所收获。同时也期待这茶陶之缘能无尽缘起,缘缘相生,汇成中华茶陶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

(作者为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教授、系副主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常务理事、陶瓷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猜你喜欢

结缘茶具饮茶
《香林德水》茶具设计
极简主义在坭兴陶茶具设计中的应用
与虫结缘的钦俊德
哲品π杯 便携茶具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与冰雪结缘
美轮美奂的茶具
与茶结缘 黔茶“香”约
从结缘到坚守——我的黔茶记忆
四季饮茶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