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针配合牵引并超短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3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1-02-05王蜀昌钟建国姜楠代国强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超短波根型电针

王蜀昌,钟建国,姜楠,代国强

(核工业四一六医院康复医学科,四川 成都 610051)

颈椎病是因为椎间盘、颈椎及椎间关节退行性变,压迫神经和周围血管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它是常见的中老年骨关节病之一,近年来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颈椎病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食管压迫型及混合型。其中,以上肢麻痛、无力为主要表现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最为常见。2009年7月至2011年2月,我科应用电针、牵引配合超短波治疗仪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将2009年7月~2011年2月在我科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10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超短波组53例,男29例,女24例,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45.35岁,病程3~24个月;对照组52例,男25例,女27例,年龄26~70岁,平均年龄46.74岁,病程2~26个月。两组在性别、年龄与病程等方面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选择病例。

1.2.1 诊断标准 ①年龄25~65岁;②颈、肩、臂疼痛或麻木,向上肢或枕部放射;③颈部活动时加重;④颈椎旁压痛;⑤肩及上肢感觉障碍,肌力下降;⑥压顶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⑦影像学检查异常。

1.2.2 排除标准 非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骨折或脱位,合并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严重疾病,精神病、颈椎骨质疏松及颈椎肿瘤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采用牵引加电针治疗。牵引为仰卧位颌枕牵引。牵引仪为台湾产医用颈腰椎牵引床,型号Digit-Traction 900(台湾联兴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牵引重量:男性一般为10~12 kg,女性为8~10 kg,为避免出现不适,应根据患者对牵引的反应调整牵引重量,每次25 m in,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中间休息2 d,共治疗2个疗程。

电针主穴取风池、天柱、百劳及大杼(均为双侧取穴),配合取患侧肩井、肩贞、肩髎、天宗、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运用0.35×50mm毫针快速进针,直刺0.8~1.5寸,进针提插捻转得气后,连接汕头市医用设备厂805-AⅡ电针仪,选择连续波,频率为50 HZ,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并配合以TDP作用于患侧部位,温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次30min,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中间休息2d,共治疗2个疗程。

1.3.2 超短波组:采用牵引加电针结合超短波治疗。牵引及电针治疗同对照组。超短波治疗采用汕头医疗设备厂生产的DC-C-C型台式超短波治疗仪,剂量选择80~100 m A。每次20 m in,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中间休息2d,共治疗2个疗程。

1.4 疗效评定标准[1]

临床痊愈:原有各型症状消失,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肌力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随访3个月未复发;有效:原有各型症状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颈、肩背疼痛减轻;未愈:症状无改善。

1.5 不良反应

包括牵引及超短波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面白、眩晕、汗出、恶心、呕吐、心悸)及针刺后出现的不良反应(面白、眩晕、汗出、恶心、呕吐、心悸、出血、瘀斑、青紫)等。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 for window s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0.05。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数据经过统计学处理,超短波组与对照组自身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超短波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明显差异性(P<0.01),见表1。结果表明,电针、牵引并超短波治疗仪治疗颈椎病优于电针结合牵引治疗。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Tab.1 Compar ison of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3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指以颈椎间盘退变为主要病变基础,包括关节继发性改变、颈周围肌肉与相邻椎体退变增生而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根的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及一侧上肢疼痛,并伴有该脊神经根支配区域感觉缺失、反射改变与运动功能缺损[2,3]。该病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在所有类型颈椎病中占60%左右[4]。近年来因生活方式的改变本病的发病呈年轻化趋势[5],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生活与学习[6]。在治疗上主要通过解除对脊椎、神经和血管的压迫,改善症状[7]。

本文所探讨病症属于中医“痹症”范畴,“痹”通“闭”,乃闭阻不通之意,针刺的主要作用就是“疏通经络”,这是采用针刺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的理论依据。天柱穴系足太阳膀胱经之穴,膀胱经“从巅顶人络脑”,天柱具有疏通经络、通脑开窍、振奋阳气之功效。百劳穴系经外奇穴,主治诸虚百损,而颈椎病的退行性病变,宜用本穴。大杼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穴,八会穴之骨会穴,又为督脉之别络,手足少阳及足太阳之交会穴,该穴具有强筋健骨的作用,用于治疗所有骨质的病变,尤其对脊柱骨病的治疗更为重要,三穴正好位于颈椎的上、中、下三段全方位的调整颈椎,缓解肌肉痉挛,达到疏通清窍、补益精髓,使针感直趋病所,能直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神经的受压状况,消除局部组织炎症及水肿[8]。辅以随证配穴,能化瘀止痛、通经活络。

颈部牵引在本文研究中采用枕颌带仰卧位牵引作为基础治疗。枕颌带牵引的作用主要来有3个方面[9]:①扩大椎间盘间隙和椎间孔,缓解神经根所受的压迫,松解神经根与周围粘连;②缓冲椎间盘组织对周围的压力,并有利于向外突出的髓核组织回纳;③限制颈椎活动,有利于充血、水肿的消退。与针刺结合有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渗出吸收和松解粘连等作用。

笔者在牵引与电针结合的基础上加用超短波治疗。超短波能够改善深部血液循环,减轻神经根水肿,消散无菌性炎症是加用此治疗的理论依据。超短波治疗的温热作用可降低牵引阻力、松弛颈部肌肉,使牵引效果达到最佳。同时超短波还具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调节免疫功能、镇痛、减轻变态反应等双重效应[10]。本研究中超短波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也说明了超短波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明显,克服了部分患者疗效不佳的缺点。通过查阅文献,目前关于超短波在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报道较少,笔者结合本文的研究,认为可以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中推广超短波治疗。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196.

[2] 贾连顺.颈椎病的现代概念[J].脊柱外科杂志,2004,2(2):123-126.

[3] Bog duk N.The anatomy and pathophysiology of neck pain[S].Phys Med RehabilC lin N Am.2003;14(3):455-472.

[4] 王冰,段义萍,张友常,等.颈椎病患病特征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29(4):472-474.

[5]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462-465.

[6] 黄宇康,牛朝阳.神经根型颈椎病非手术治疗进展[J].四川中医,2003,21(12):16-18.

[7] 周振东.颈肩部慢性疼痛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0.

[8] 彭增福.靳三针疗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9-68.

[9] 吴国芬,黄挺.桂枝加葛根汤加减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J].中医正骨,2004,16(2):40.

[10] 何准发,郭旺源.超短波作用前后体液免疫变化[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9,20(1):48-49.

猜你喜欢

超短波根型电针
超短波联合穴位按摩治疗Ramsay-Hunt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机载超短波电台邻道干扰减敏特性建模与评估
航空超短波通信链路余量分析系统设计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及高频热疗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
电针“远心”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观察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